李世民建國後,為什麼沒有像其他開國皇帝那樣,殺秦瓊等功臣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這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長河中,幾乎是亘古不變的真理。封建帝王為了自己的家天下和萬代江山永固,秉承著「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理念,在建立帝業後,大肆屠戮功臣。特別是那些手握兵權,戰功赫赫的人,歷代皇帝尤其忌憚。一般都是先奪其兵,再斬其首。「卧榻之側,其容他人酣睡」。自古帝王要想睡個安穩覺,半夜不被噩夢驚醒,只能向和他一起同甘共苦、共建帝業的兄弟舉起屠刀。同甘共苦對於帝王來說,只能是一句誑語。
(李世民)
這樣的事例太多。劉邦殺韓信、彭越、英布;朱元璋殺廖永忠、李善長、胡惟庸;在此不一一枚舉。
李世民同樣殺人,他不但殺了侯君集、張亮等人,他還殺了自己的親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那麼,李世民當上皇帝後,為何沒有殺手握重兵的秦瓊等人呢?
第一、秦瓊等人對他沒有構成威脅。
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以前,秦瓊手裡確實有一些兵,不過也就一兩萬而也,並非所謂手握重兵。而且當時秦瓊只是李世民帳下的一名先鋒,其主要作用就是為李世民單挑敵將,先拔頭籌。在李世民成功登基後,拜其為左武衛大將軍,沒再給予實質的兵權。
而且秦瓊對李世民相當忠心,絲毫沒有要反的意思。為「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故事,就是對秦瓊仁義與忠心的最好闡述。劉昫這樣評價秦瓊:「叔寶善用馬槊,拔賊壘則以寡敵眾,可謂勇矣。知節志平國難,拜隼篽則致命輔君,可謂忠矣」,秦瓊的忠勇由此可見一斑。至於其它的諸如程咬金、尉遲恭等人,同樣對李世民沒有威脅。
(玄武門之變)
第二、李世民是個強者,他具有超強的自信心和能力。
李世民很早就開始領兵作戰,18歲時隨父親李淵起兵反隋,在他多年的治軍生涯里,積累了大量的用人之道,懂得如何管理手裡的將帥。他曾說:"為人君者,驅駕英材,推心待士"。說明他御下有方,對屬下知人善任,推心置腹。而秦瓊等人為報答李世民的知遇之恩,也對他馬首是瞻,惟命是從,服服帖帖。
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才28歲。在他登基後,隨他一同南征北戰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大多年事已高,憑藉李世民的聰明才智,只需對他們手中的權力稍加節制,讓他們頤養天年即可。完全沒必要濫殺無辜,讓自己身負誅殺功臣之名而遭後世口誅筆伐。況且,李世民和這幫兄弟感情很深,實在不忍心妄開殺戒,除非像侯君集、張亮等人確實犯有不可饒恕之罪。
第三、李世民還需要這些人幫他穩固江山。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李世民登基後,唐朝並非高枕無憂,尚需這些有豐富帶兵經驗的人,為他內除叛亂,外御入侵。如果殺掉這些人,一旦有戰事,難不成讓李世民來個御駕親征?在貞觀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就曾派名將李靖率數千騎兵,大破東突厥於陰山腳下,滅亡了突厥。公元644年,李世民還命張亮和李世勣率兵進攻高句麗,但最後因糧草不濟,鎩羽而歸。
第四、李世民自比堯舜,立志做一代明君。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曾自我評價:「濟育蒼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損少,人不怨。」他又說:「朕見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備,朕常棄其所短,取其所長。朕見賢者則敬之,不肖者則憐之,賢不肖各得其所。朕踐祚以來,正直之士,比肩於朝,未嘗黜責一人。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由此可知,李世民志向遠大,抱負不凡,他不僅僅著眼於他的李氏江山,他要的是天下太平,黎民富庶,四海臣服。他的骨子裡有著儒家的仁愛思想,天下臣民皆需善待,他又怎會亂殺無辜呢?
由此,李世民締造了 「貞觀之治」偉業,為後世敬仰。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
※一個女家奴,被雍正提拔為妃,被乾隆再提為皇貴妃,她靠什麼
※劉邦曾許諾不管怎樣,都不會殺韓信,為何最終還是把韓信殺了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