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此壺最難相忘!最是相思!

此壺最難相忘!最是相思!

嬋娟月最相思

文丨砂海墨韻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所作水調歌頭」堪為中秋詞中最佳,有此詞一出,余詞皆廢」的美譽。

而以明月入壺,紫砂界亦常有,而其中最為代表的,便是半月壺」

蘇公所作月有陰晴圓缺,而半月壺正是表現了其殘缺之美,以半月作壺,寄十分相思。

半月壺最早是由清代篆刻名家陳曼生創製,是赫赫有名的文人壺,曼生十八式之一

曼生一生坎坷,早年家道中落,34歲時才得以拔供。

本以為就此可以入仕途為官,又接連遭受兒子早亡,父親病故的打擊,幾經輾轉波折,數年後當上了溧陽縣令。

此時的他更多的是對故鄉的思念,對親人的思念,對團圓的渴望。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把壺包含的是親人,是思念,他用紫砂壺詮釋對生命、文化和藝術的理解。

壺身呈半月型,半月壺型顯得更加的穩實,極具張力的壺把與壺底、壺肩相連,嵌蓋設計呼應半月主題,整個壺的造型呈現出優美雅緻感,耐人尋味。

壺身銘文「梅雪枝頭活火煎,山中人兮仙乎仙。」這是曼生特有的洒脫。

凜冬時節在大雪冰封的山裡,融化梅樹枝頭的白雪用來生火烹茶,逍遙出塵,哀而不傷又寄之以情。

半月壺一直以質樸無華、典雅端莊而獨佔一席之地,從古到今長盛不衰,只因半月壺協調和諧、舒張簡潔。

所謂明月千里寄相思,半月萬里思更濃」,一把壺訴說的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思念,更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月圓人圓的嚮往。

海上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以前總覺得心上人指的是愛人,到後來覺得,無論是誰,只要是你挂念的,都是心上人。

半月壺,正如那天上的明月,倒映在每一位愛壺的人心中。

交流 / 諮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砂 的精彩文章:

神品!紫砂壺和雕塑的藝術碰撞!

TAG:紫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