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北為何沒有出海口,15公里的距離只能望海興嘆?
原標題:中國東北為何沒有出海口,15公里的距離只能望海興嘆?
出海口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甚至關係到一個地區的興衰。在歷史上俄羅斯對於出海口的渴望是很多國家難以想像的,經過不斷地擴張俄羅斯擁有了北冰洋、波羅的海、黑海、太平洋等多個方向的出海口。但是,俄羅斯作為後起國家,他在獲得出海口的同時也意味著周邊國家領土的喪失。
中國的東北地區有著肥沃而廣闊的平原、茂密的森林、眾多的河流、豐富的物產,然而今天卻連一個出海口都沒有,這是為什麼呢?今天給大家分析一下中國東北地區為何沒有出海口:
我們來看一下上面這幅清朝疆域地圖(1820年),包括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以及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屬於大清疆域。這時的東北地區屬於沿海地區,是有出海口的,即使東北內陸地區要想進入大海也有多條路徑。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可以順流而下,往東直接通過黑龍江出海口進入大海;而靠近朝鮮半島這邊可以藉助於圖們江直接進入日本海。
如果這些出海口一直都屬於中國的話,那麼東北地區的發展環境將大為改觀。中國在失去這些出海口以後,要想出海需要藉助位於遼東半島上的大連港。就以離海最近的城市琿春為例,琿春到達大連港的距離都可以到達韓國、日本等國了,再從大連轉運,那麼在物流成本和物流效率上將大打折扣。當然最近幾年,中國通過和俄羅斯、朝鮮等國進行合作,可以通過借港出海,但是這畢竟沒有使用自己的港口方便。
東北出海口對整個東北地區顯得如此重要,那麼這些出海口當初是如何失去的呢?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1689年大清和俄國簽訂的《尼布楚條約》對中俄兩國的第一次劃界,這時外興安嶺以南,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屬於中國領土。
東北地區作為大清的龍興之地,隨著大清的衰落,這一地區也成為列強爭奪的重要對象。1858年黑龍江將軍奕山在俄國的威逼利誘下籤訂了《璦琿條約》,該條約使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時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歸為中俄共管,並規定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准中、俄船隻航行。
雖然這一條約內容當時被清政府拒絕承認,但是在1860年簽訂的《中俄北京條約》中,清朝承認1858年簽訂的《璦琿條約》的有效性,並將原先規定為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包括庫頁島以及不凍港海參崴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歸俄國所屬,從此中國失去了東北地區對日本海的出海口。
吉林省琿春市的敬信鎮防川村距離圖們江入海口僅15公里,這裡成為東北離海最近的地方。但是就是這15公里的距離,中國只能望著日本海而無法入海,用望海興嘆來形容不為過。
中國在東北沒有了自己的出海口,對東北地區的發展極為不利。為了改善東北地區的發展環境,建立新的出海通道勢在必行。通過借港出海方式來實現出海成為當前最佳方式。目前主要有兩條通道可以出海:
第一、中俄韓三國陸海聯運通道(已運行)。
2015年4月12日,聯結中國、俄羅斯、韓國的「哈綏俄亞」陸海聯運大通道正式打通,實現常態化運行,打通了中國東北地區新的出海口,將為加強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以及和周邊國家的經濟聯繫起到橋樑作用。具體運行路線為:哈爾濱——綏芬河口岸——俄羅斯東方港或海參崴——韓國釜山港或東海港。
第二、琿春經過鐵路到達俄羅斯扎魯比諾港,再到韓國或日本。
該條出海通道自吉林省琿春市,經俄羅斯扎魯比諾港和韓國的束草到達日本新潟,將打通日本海航運通道,開闢中國東北第二條出海大通道。新航線開通後,從東北運送貨物到日本,時間僅為原來的八分之一。
俄羅斯扎魯比諾港原來吞吐量只有120萬噸,為了適應新航線的需要,中俄兩國對該港口進行擴容改造,規劃設計年吞吐量達到8000萬噸,預計2018年建成。
綜上,雖然近代由於大清的衰落使中國失去了東北的出海口,但是為了解決出海困境,中國通過借港出海的方式成功打通兩條出海通道,希望東北能夠藉助新的出海通道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
本文是銘蘇先生歷史與地緣類原創文章第174章,喜歡的讀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銘蘇先生(mingsu188),閱讀其他全部原創文章。
※美國為何不同伊朗進行首腦會晤,以實現伊朗完全去核化?
※如果安理會改選,哪些國家最有可能進入常任理事國?
TAG:銘蘇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