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紫砂壺的基本結構

紫砂壺的基本結構

如果說紫砂壺的幾何構圖及藝術造型更多地是考慮其「好看」,即藝術性的一面,那紫砂壺的基本結構則更多地是考慮其「好用」,即實用性的一面。當然,好看必須兼顧到好用,好用也必須考慮到好看。若一味只是為了好看,那紫砂壺很多模仿日常用品的壺型如井欄、秦權等皆不應該要壺把與壺嘴、壺蓋等,因為那樣更似實物。但那樣一來紫砂壺藝就完全變成了一門雕塑藝術,與沏茶毫無關係了。當然,實用也要兼顧好看,所以很多紫砂藝人在設計這似乎是多餘的嘴、把、蓋等部分時,也常常將整體的藝術氣韻貫注其中,使其極富變化而不呆板。

紫砂壺的結構由主體及附件兩部分組成。「主體」和「附件」的區分,是就紫砂壺的結構相對而言的。紫砂壺的鈕、蓋、口、頸、肩、腹、足、底、流、把等,相對於壺的整體而言都是局部。居中的鈕、蓋、口、頸、肩、腹、足、底,這八部分稱為紫砂壺的結構主體。分置兩旁的流與把,稱為紫砂壺的結構附件。

(一)壺身的基本形態:大致分為球形、方形、桶形、碗合形。紫砂壺圓形的居多,方形的少一些。這不僅是美學方面的考量,也有實用性的因素在裡面。我們今天的人大都知道,同等耗材的情況下,圓球形或圓柱狀的物體要比方形器物容量更大。其實古人也明白這一點,明末宜興紫砂名家許龍文就說過:「等土之輕重、厚薄為二,一方一圓,而視其所受,圓之水必多於方。」(周容《春酒堂文存》卷二)只是紫砂獨有的脫空成型法豐富了全人類陶藝器物的表現力,可圓可方,也可筋紋。如果只是手拉坯成型法,則不可能拉出方形器及筋紋形器皿。

▲球形

▲方形

▲桶形

▲碗合形

(二)壺鈕的傳統樣式:紫砂壺的鈕,亦稱「的子」,為揭蓋而設,常見有球形、橋形、獸形、瓜柄形、樹樁形、一體形等。在頂端或底側,大都要開一個內大外小的錐形氣孔。

(三)壺蓋的樣式:壺蓋與壺口的接合,有壓、嵌、截、罩幾種形式。

▲壓蓋

▲嵌蓋

▲截蓋

(四)紫砂壺「流」的樣式:常見的有直流、一彎流、二彎流、三彎流幾種樣式。

(五)紫砂壺「嘴」的樣式:壺流端部的出水口稱為「嘴」。常見的樣式有平嘴、包嘴和舌嘴三類。

(六)紫砂壺「把」的樣式

▲端把

▲橫把

▲提梁把

(七)紫砂壺壺底的樣式

紫砂壺各個部件都是整體的一部分。在藝術表達中,不同部件的表達理念應該相同或相近,一把壺才能構成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表達不能胡亂拼湊,更不能隨意為之。上世紀三十年代儲南強先生於街邊得到一把供春壺,卻缺少蓋子,請紫砂名家黃玉麟為其配了一把南瓜梗形狀作蓋。當代書法大家黃賓虹看了總覺得牽強,老樹癭不可能長出個南瓜來。後來又請同為名手的裴石民為其配製了一個靈芝蓋,老樹生靈芝,符合生活真實, 也成了紫砂藝術史上的一段佳話。這把靈芝蓋供春現存於國家 博物館。藝術大師劉海粟就曾稱讚顧景舟的壺,嘴與把好像都是從壺身天然長出來的一樣,沒有一點生硬的拼接感。這就是顧景舟大師一生制壺所追求的精氣神高度統一與氣韻貫注,以後談壺藝鑒賞時還會講到。

▲國家博物館儲藏的供春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山砂話 的精彩文章:

TAG:南山砂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