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溪黃氏宗祠——以詩祖為堂號的元代宗祠
點擊【江夏黃氏一家親】關注
弘揚「江夏」精神,挖掘「黃氏」文化,繼承優良傳統,傳承家族美德!
定期推送黃氏家族文化,黃氏家族活動,黃氏家族風采,黃氏宗親交流,黃氏宗親資源共享等諸多優質內容,重服務黃氏家族的平台!
翰溪黃氏宗祠
以詩祖為堂號的元代宗祠
翰溪黃氏宗祠,位於高安市上湖鄉翰溪行政村境內,至今有600多年的歷史,現有建築結構保持完整,具有元明清三代建築風格。是北宋時期大文豪黃庭堅第八代孫黃壽齋(元朝大理寺左評事(同治《瑞州府志》P173))、第九代孫黃桂馨(明朝御前錦衣衛揮使(同治《瑞州府志》P229))及其後裔所建。明代親軍都指揮使、郢國公馮國用為黃壽齋公題贊詩曰:潁川世胄,江夏人文,官居大理,惕勵憂勤。明代慶國公廖永忠為黃桂馨公題贊詩曰:公性純厚,公智如神,經文緯武,輔國安民。
翰溪黃氏宗祠,以詩祖堂為堂號。它始建之初,是祭祀江西詩祖黃庭堅公。詩祖堂,江西詩派始祖黃庭堅公之祠堂也。堂內聯:詩書傳家久,忠孝繼世長。堂外聯:翰墨流芳物華天寶,溪山鍾美人傑地靈。如今,依然是黃庭堅公在內的翰溪黃氏祖先的紀念館。
翰溪黃氏宗祠
》
高安市上湖鄉翰溪黃氏宗祠(元代宗祠)
它是翰溪黃氏家族600多年來的心靈驛站,在這裡,黃氏族人:懷先人、述祖訓、振家風;設學堂、教子孫、育英才;紅喜事、設宴席、敦和睦;白喜事、舉儀式、寄哀思;祭先祖、聯宗親、敘親情。
翰溪黃氏宗祠,始建於元末明初,康熙、乾隆年間兩次擴建,之後多次維繕,保存至今。它是江西境內為數不多的歷經五朝的彙集元明清風格於一身的中國古典宗祠。
五進四廳四廂,磚木結構,寬12.7米,進深40.5米,佔地514平方米;硬山三頂,廡殿一頂。寢殿高6.6米,拜殿高6.4米,儀廳高6.5米,門樓高7.0米;寢殿進深11.4米,北天井進深2.2米,拜殿進深10.9米,南天井進深6.4米,儀堂進深4.3米,門樓進深5.3米。
宗祠寢殿,具有典型的元代風格。粗放不羈,在移柱和蹇柱(金代盛行的作法)的基礎上,更大膽地減省木構架結構,用原木作梁。柱少梁多,空間開闊,寢殿的杠梁、附梁都是粗大的原木,均無縫擱在粗大的立柱上。寢殿的屋柱,為特粗大型的上好樟木。柱礎(柱基石)為雙層,上鼓下方,下方的柱礎為雙層八角型。
拜殿或享殿具有典型的明代風格。月梁構造,抬粱結構,內有48根屋柱,井然排列;梁木構件基本完好,屋柱粗大渾厚。
宗祠的門樓具有典型的清代風格。在江南,非常具有特色,為獨特的八字門樓,其頂部為廡殿頂與硬山頂上下相結合結構,佔地67平方米,有屋柱四架;廡殿頂有飄逸舒展(翰溪族人稱罩頂)與輕盈欲飛之美感,猶如大鵬展翅,它有四隻鰲魚支撐,前有雙鰲魚,後有雙金龍,頂有雙龍戲斧叉。八字門樓正中央有木刻「黃氏宗祠」,左刻有龍,右刻有鳳。龍鳳之外側,繪畫有菊花,菊花之外側,繪畫有牡丹。門樓內的東牆繪畫有竹梅,西牆繪有菊蘭。站在八字門樓內,往上看門樓的天花板,天花板的正中央是蓮花木雕,周圍是四個佛教符號「卐」的木雕。儀門正中央的上方有「累世榮恩」四字,「累世榮恩」東邊是「日出」國畫,西邊是「仙鶴」國畫,「日出」國畫的東側有「秋霜春露」四字,「仙鶴」國畫的西側有「霞蔚雲蒸」四字。字畫與雕刻精美絕倫,美奐如真。飛檐挑銅鈴,風動數里俱聞。
翰溪黃氏宗祠,是按中國傳統文化選址與設計。黃氏宗祠,坐落在船山,坐北朝南,背山面水,環水面屏。黃氏祠堂,內外都呈左右對稱。縱觀全祠,高低錯落,主次分明,規劃統一,布局嚴謹。黃氏宗祠呈中軸對稱式布局,由南向北沿中軸線,依次為門樓(門廳)——儀門(儀廳或儀堂)——南天井——拜殿(享堂或祀廳)——北天井——寢殿(寢堂)五進,門樓為搭戲台所用,儀門上有「累世榮恩」字樣,享堂為祭祖舉行祭祀禮儀、宗族議事和行褒獎(如發放男丁餅,擊鼓懲不孝等)的場所;寢殿用於供奉黃庭堅公在內的祖先牌位。
翰溪黃氏宗祠寢殿
》
翰溪黃氏宗祠寢殿(元代)
黃氏祠堂前有雙珠(明塘與原泉),山龍昂秀,水龍環抱,明堂寬大,水口收藏。北面,遠枕五家坪(祖墳山),近臨大麥港;南面,近對明塘,遠對原泉塘。祠堂前的明堂(祠堂廣場),寬大方正,佔地400多平方米,為翰溪世代做紅白喜事的地方。明堂前有300多平方米的泮池,即水池,俗稱明塘(因明代而名),明塘為圓形,寓意地上的太陽。為翰溪黃氏「進學」與 「洗刷、防火」之用。也有「聚財」的寓意。明塘的水為活水,一是聚集祠堂和整個村莊的雨水,二是來自原泉以及錦惠渠的水;有無數溝渠從南邊的八達嶺而來,在村南彙集到一條主溪,主溪的水往東西方向分流,東流形成東溪(翰溪俗稱前溪),往西流,進入明塘,明塘出水往西流,流到牌坊塘,呈東進西出之勢。牌坊塘的水再向西流,形成西溪,西溪再繞西房,出水到羅星堆。東溪環繞前房,在宗祠的北邊流進大麥港,再出水,流到羅星堆的西南邊與西溪匯聚(俗稱雙流匯聚),環繞羅星堆,再匯聚形成北溪,往東北方向流去,進入高安的母親河——錦江。這裡有翰溪古八景的兩景:羅星古蹤與橋映月夜。整個黃氏宗祠,左右互襯,四勢勻和,陰陽相濟、虛實相生、剛柔互補、方圓相依。
明塘之南,是一片肥沃的田地,再往南,是原泉塘,也稱原泉湖。原泉取自《孟子·離婁下》:「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傳說是天上的明珠,明珠有本也,由龍鳳看守。左有鳳凰、笑天獅數嶺,右有望珠、河龍山數嶺,呈左環右抱之勢。黃氏宗祠的大門正對著原泉,原泉者,遠處的山口也,山口有珠也。原泉的南邊是發跡嶺(起著案山把守的作用),再往南數里,就是巍巍荷嶺(荷嶺相對黃氏宗祠而言,是朝山也)。這兩座山(朝案兩山),就是黃氏宗祠大門所面向的遠處山峰。山口原泉與朝案兩峰形成陰陽也,把控陰陽之道者,翰溪黃氏也。宗譜有《原泉記》:聞有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原泉也。鑿泉者誰,兩間自然之利也。名之者誰,我祖評事公自謂也。是原也,得乎天一之精,出自群山之下。《原泉賦》:盡得東南之美,世稱原泉。時則,南風徐徐,雨足農家。鶯啼暖谷,蜂蝶自舞。水聲潗潗,魚兒濠游自在。山花自放,燕子掠水驚鴻。大有仙緣,視為桃源。
翰溪黃氏宗祠的左後方50米處,有口古井,俗稱東井;右前方50米處,也有口古井,俗稱西井。呈對稱布置,俗稱雙井,不忘修水雙井故里,不忘祖先伯益作井的創舉。作井而有村莊焉,翰溪先祖嬴姓伯益之世澤也。村落古井,翰溪先民把它們當作村眼,即村莊的一雙眼般的保護。宗譜有詩云:九仞功成始及泉,土膏微竇石嬋娟。初窺若縷千尋碧,少積成涔萬灶煙。伯益作井泉滾滾,翰溪雙井響涓涓。由來古迹真難得,玉液盛來味最鮮。
詩曰黃氏宗祠:六百春秋翰溪黃,萬千氣象詩祖堂。雙井沖和家聲遠,忠孝家廟永重光。
翰溪黃村航拍
》
高安市上湖鄉翰溪黃村航拍全景
贊黃氏曰:扇枕溫被江夏孝德勉萬世,滌親便器雙井孝賢勵兒孫。翰溪黃氏,瓜瓞益盛,踵事增華,齊心協力,團結奮進,雙創新局。有道是:翰溪魂根在雙井,百年移民八達嶺。壽齋奠基桂馨開,踵華崛起忠孝領。山谷筆落振精神,詩祖鑿出換骨泉;翰溪黃氏再賡續,魯直遺風美筠南。生生不息圖強兮,偉哉斯黃。代代傳承忠孝兮,美哉吾黃。
整理執筆:雙井玘公36庭堅公30翰溪中房22世、中國國學研究學者黃德華於杭州
投稿請直接發送微信公眾號:JXHSYJQ
不丟傳統,不忘來路,不失本心
TAG:江夏黃氏一家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