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登基後的第一件事,略施手腕搞定突厥,群臣嘆服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十分知趣,立馬冊立李世民為太子。僅僅兩個月後,李淵又將帝位傳與李世民,由此開啟屬於李世民的榮耀大唐。
僅僅十九天後,一直對唐朝虎視眈眈的突厥以為李氏皇族內部發生火拚,必然元氣大傷,舉傾國之力進犯至渭水便橋之北,離長安不過咫尺之遙。
這是李世民登基後面臨的第一大危機,頡利可汗也想測試下這位新皇帝到底有幾斤幾兩,先派出心腹執失思力作為使者覲見,以觀虛實。
面見李世民時,執失思力趾高氣揚,叫囂「頡利、突利二可汗領兵百萬,已抵達長安城下」。李世民相當惱火,斥責道:「我和你們可汗面結和親,贈送金帛無數,可汗自負盟約,引兵深入,難道就不感到愧疚嗎?你們雖是戎狄,但也有人心,為何忘卻大恩,自誇強盛?我先斬了你再說!」
執失思力瞬間面無人色,跪在地上請求饒命。蕭瑀、封德彝趕緊出來打圓場,建議禮送回去。李世民說:「我如果就這麼放他回去了,突厥人還以為我怕他,就會更加放肆。」於是將執失思力關押於門下省。
接著,李世民與高士廉、房玄齡等六人騎馬走出玄武門,徑直來到渭水邊,和突厥隔水相望,責備頡利可汗背棄盟約。突厥人大驚,紛紛下馬叩拜。
不一會兒,唐朝各路軍隊趕到,旌旗蔽野,鎧甲鮮明。頡利可汗看到執失思力沒有回來,而李世民又敢於輕騎而出,唐軍軍容鼎盛,心裡也是恐慌不已。
李世民讓軍隊後退結成陣型,自己獨自留下和頡利可汗交談。蕭瑀認為李世民過於輕敵,勒住他的韁繩再三勸阻。李世民對他說道:
「我已考慮再三,不是你能知道的。突厥之所以敢於傾國而來,直抵長安城外,是看在我們國家內部出現了禍亂,朕又是剛剛即位,認為我軍不能抵禦的緣故。如果我向他示弱,他必定長驅直入,不可阻擋。我故意輕騎獨出,顯示看不起他們的樣子;又向他們大肆炫耀軍威,是要讓他們知道我軍必然出戰;朕的行動出乎突厥意料之外,是要讓他們失去主張。突厥已經深入國土,必然懷有恐懼之心。所以,我軍與之交戰,必能獲勝,與他們談和,將更加穩固。制服突厥,就在此一舉,你儘管看好了。」
果然,頡利可汗當天就派人來求和,李世民順勢同意了。兩天後,李世民和頡利可汗在渭水便橋殺白馬訂立盟約,頡利可汗隨即撤軍。
一場災難轉眼間消弭於無形之中,讓蕭瑀感到不可思議,他向李世民請教道:「在突厥沒有準備求和的時候,各位將領請求出戰,陛下沒有同意,我等也是大惑不解。不久,突厥竟然主動撤退了,其中奧妙何在?」
李世民答道:「朕觀察突厥的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並不齊整,因為他們貪圖的只是錢財。當突厥請求講和的時候,頡利可汗獨自留在渭水之西,達官顯要都來謁見朕,如果將他們灌醉了再抓起來,就勢發起攻擊,那還不是摧枯拉朽?
朕又讓長孫無忌和李靖在豳州埋伏兵馬,等待他們前往,假如突厥向回逃奔,前面有兵馬攔截,背後有大軍追擊,消滅他們也是易如反掌。
朕之所以不與他們交戰,是因為朕才剛剛即位,國家尚未安定,百姓尚未富足,暫且應當休養生息,以安撫為主。一旦與突厥開戰,損失一定很大。突厥與我們結下深仇後,因恐懼而整飭武備,我們便不能如願以償了。
正因如此,我才決定停戰息兵,以金銀布帛誘惑他們。他們的慾望得到滿足之後,理應自動撤退,心志驕矜,意氣懈怠,不再設置軍備。然後,我軍養精蓄銳,趁機發難,就能夠一舉消滅他們。將欲取之,必先予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你明白嗎?」
蕭瑀和群臣嘆服不已,拜了兩拜說:「這不是我所能想到的啊。」確實,以李世民的天縱英才,又有幾個人能懂得他的抱負和韜略呢?
TAG:沉香藝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