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心胸狹隘? 別再被「既生瑜何生亮」誤導,他和諸葛亮沒有交集
原標題:周瑜心胸狹隘? 別再被「既生瑜何生亮」誤導,他和諸葛亮沒有交集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周瑜性格鮮明,他被羅貫中塑造成一個心胸狹隘之人,最有代表性的橋段就是他與諸葛亮的交手,周瑜不僅嫉妒諸葛亮的才華,還被諸葛亮氣的吐血身亡,周瑜臨終前喊出了「既生瑜何生亮」。
演義畢竟是演義,並非真正的歷史,所以我們千萬不能誤解,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的思想是「褒蜀、抑曹、貶吳」,他把諸葛亮神仙化,把曹操奸臣化,也把周瑜心胸狹隘化。
且不說周瑜是否心胸狹隘,首先他和諸葛亮根本就沒有交際,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赤壁之戰」,其實是周瑜一個人指揮,因此也就沒有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這些故事。
早在諸葛亮出山之前,周瑜已經名揚天下,在他的指揮下,東吳先後取得赤壁、烏林大勝,周瑜又建議孫權出兵蜀地,先後消滅張魯、吞併劉璋,形成了吳魏二分天下的局面,有周瑜在時,蜀國只有挨打的份。
周瑜之死,其實並非死於攻打荊州的路上,據《三國志》記載: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但在周瑜趕回駐地江陵,準備出征的路上時得了重病,最終卒於巴丘,時年36歲 。
陳壽在《三國志》中對周瑜做出過評價,極盡溢美之詞,比如王佐之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對於周瑜的性情,《三國志》中用四個字概括,那就是「性度恢廊」,意思是說周瑜心胸豁達。
舉個例子,因周瑜年輕,老將程普對他很不服氣,而且多次當面侮辱他,周瑜以大局為重,從來不和他計較,經歷了幾次大戰,程普最終被周瑜的才華和品德折服,還和他成了朋友,並且說道:「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如果不是周瑜英年早逝,三國局勢或許會變得簡單,很有可能是東吳一家獨大,歷史不容假設,但我們應該客觀看待歷史人物,不能被誤導,比如周瑜的心胸。
羅貫中也許都覺得這樣寫周瑜有些過分,所以《三國演義》中周瑜死後,他諸葛亮之口說周瑜臨死前一直心系吳國,並且勸說諸葛亮投吳,這也算是羅貫中為自己的虛構打個圓場吧。
※明清兩朝對皇子的要求,一個不準進京,一個不準離京,哪種好?
※靖康之難後,徽欽二帝受盡屈辱,但卻生育了18個子女
TAG:歷史天天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