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厲害!「海上猛虎艇」原來還有這樣的傳奇經歷

厲害!「海上猛虎艇」原來還有這樣的傳奇經歷

來源:老兵e家微信公眾號 作者:田柳

6月4日—5日,兩集電視紀錄片《英雄猛虎艇》在中央電視台四套《國家記憶》欄目播出。全片以大量的珍貴史料和影像圖片,講述了53年前的崇武以東海戰中,人民海軍「海上猛虎艇」一戰成名的傳奇經歷。紀錄片播完後,台里很快收到了在全國52城和35城的同時段收視率統計結果:排在同時段收視率全國第二。作為這部紀錄片的撰稿人,看到這個結果,我內心很是激動。

2016年東海艦隊「海上猛虎艇」命名50周年之際,我們前去採訪「海上猛虎艇」老英模和新一代「猛虎」傳人的交流座談。本來只是想做一個新聞片,但在聆聽了老英模們的激情講述後,我們發現53年前那場「小艇打大艦」的傳奇戰役和老英模們英勇作戰的經歷值得後人去銘記,尤其是得知二等戰功英雄葛毅等許多當年的老英模們已經相繼離世,愈發覺得再不去記錄就來不及了。

於是,我們把鏡頭對準了53年前,攝製組從全國各地找到了多位當年參戰的老「猛虎人」前來福建廈門配合紀錄片的拍攝,希望通過他們的講述,去真實完整地還原那場激動人心的輝煌戰役。

一紙戰火中倉促寫就的血書

時任崇武以東海戰中588艇的指揮員王志奇、指導員傅金泉、輪機班長王木昌、槍炮班長吳加溪和信號兵楊進興,當年這些意氣風發的小夥子們如今都已白髮蒼蒼,但站在昔日的駐地前,半個世紀前的戰火紛飛彷彿就發生在昨天。

距軍港碼頭不到100米的「海上猛虎艇」榮譽室里,有一件鎮館之寶——一張寫有「永遠忠於毛主席」的戰前血書,字跡已有些模糊褪色,更凸顯出它年代久遠,歷盡滄桑。這份血書的「主人」是在崇武以東海戰中榮立三等功的信號兵楊進興,「當時沒時間寫決心書,為了表達必勝的信念,我就咬破手指寫下血書,也來不及交給黨支部,就夾在本子里」。

由此可見,當時官兵們接到戰鬥命令有多突然。當艇上傳出緊急戰鬥警報聲時,很多官兵晚飯正吃到一半,立刻放下碗筷,沖向自己的戰位。「接到命令我們馬上就起航了,因為很緊急,我們離作戰海區還有很遠的距離,要長途奔襲」,楊進興清楚記得當時的場景。顯然,他那時已經做好了各種思想準備,這張在戰火中倉促寫下的血書,無疑正是他及戰友們聽黨指揮、敢打敢拼戰鬥精神的明證。

這究竟是一場怎樣的戰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福建沿海劍拔弩張。1958年9月,舷號556的護衛艇和兄弟艇擊沉來犯的「沱江」號獵潛艦,創下人民海軍以小艇打沉大艦的先例。之後,國民黨軍艦依舊頻繁對我東南沿海進行武裝侵擾。1965年11月13日晚,國民黨軍「永昌」號護航炮艦與「永泰」號大型獵潛艦先後由澎湖、馬公島隱蔽出航,駛往烏丘嶼。我方以護衛艇6艘和遠航魚雷艇6艘組成兩個突擊編隊,由解放軍東海艦隊原海壇水警區副司令員魏垣武擔任編隊指揮員,準備對兩艘敵艦進行一場突襲。

東海艦隊授予556艇「小艇擊沉大艦範例」錦旗

當時敵我力量懸殊到底有多大?「永泰號」和「永昌號」的排水量分別為600噸和650噸,艇上官兵分別為117名和114名,均裝有76毫米主炮、40毫米雙聯裝機炮和20毫米機炮。而當時的我海軍的兵力只有原海壇水警區駐守海防的護衛艇和魚雷艇,包括排水量125噸護衛艇2艘,100噸護衛艇4艘,木質的魚雷艇6艘,護衛艇上裝的都是37炮和25炮等小口徑火炮,有的魚雷艇上甚至只裝有機槍。

588艇

「那時候艇是真小,寬度只有十幾米,長度只有二十幾米,艇上幾十個人,整個兵力是沒辦法跟對方相比的。」時任588艇指揮員王志奇回憶道。當時參戰的588艇就是由原來的556艇換裝而來,雖然排水量已經由75噸升級為125噸,但相比兩艘大型敵艦,依然只是小艇。

一場「海上拼刺刀」式的搏殺

「集中優勢兵力,近戰夜戰,防止誤擊,擊沉一條,拂曉前返航。」儘管已經過去53年,但王志奇對當時接到的上級指令記憶猶新。除了考慮到兩艘敵艦的噸位和火力數倍於我,近戰夜戰顯然有利於發揮我炮艇速度快、射程近的特點,還能避免來自敵方的空中威脅。

然而,雖然作了嚴密的部署,但敵我力量的懸殊造成開戰後情況不容樂觀。「他們都是大型炮艦,我們都是小艇,所以那個年代每一場仗都打得很艱難。」正如時任588艇指導員傅金泉老人所說,這場大獲全勝的海戰,我海軍打得並不輕鬆。雖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永泰號」打得暈頭轉向,逃往烏丘嶼,但我方指揮艇和預備指揮艇先後中彈,編隊指揮員魏垣武副司令負傷昏迷,讓我海軍在這場1小時33分鐘的海戰中出現近半個小時的無人指揮狀態。

茫茫夜色中,確認了「永昌號」位置後,另一位指揮員王志奇根據「打近戰」的指示,命令輪機手以最快的速度向敵艦衝去。「我們要保證機器能開得動,生死這方面完全沒考慮。」時任588艇輪機班長的王木昌笑談往事,但戰友楊進興的描述卻絕不輕鬆,「我們就是要堅決把『永昌號』打沉,哪怕沒有炮彈了,撞也要把它撞沉。」

「永昌號」沉沒瞬間

「當時明明知道武器裝備比不過敵人,明明知道上去了很可能就是個死,但依然義無反顧地衝上去。」時任588艇槍炮班長吳加溪回憶說,為了能夠擊沉「永昌號」,588艇與「永昌號」的距離最近處達到了幾百米,相當於「海上拼刺刀」式的搏殺。「我叫搬炮彈的戰士把穿甲彈全部搬過來,結果搬上來都不夠我打的。」吳加溪老人清楚記得,自己當年在這場戰鬥中打掉的彈藥達近千發,「當時我們艇與『永昌號』距離太近,再靠近就可能同歸於盡了。結果我們一撤離,『永昌號』就爆炸沉下去了。」

一份薪火相傳的熱血忠誠

採訪中與吳加溪老人交流時,我們發現他的聽力非常差,需要坐得很近並且大聲講話他才能聽得見。這與他在當年的戰鬥中擔任槍炮手有直接關係,「那晚的風很大,炮彈打出去火藥殘渣全噴回來。天亮我們返航後,艇長說我的臉全都黑掉了,我說臉黑掉沒什麼,我的耳朵都聽不到了。」

但老人從未對此後悔過。這場海戰我海軍取得重大勝利,也在這些英勇頑強的老一輩「猛虎人」的軍旅生涯中寫下濃墨重彩的鐵血榮光。1965年11月26日,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了參加崇武以東海戰的英模們。1966年2月3日,國防部授予588艇「海上猛虎艇」榮譽稱號。

採訪中,我們細細聆聽著老英雄們講述自己當年的作戰經歷,感受著戰爭的激烈殘酷,以及人民海軍將士面對強敵捨我其誰、面對戰火勇往直前、面對死亡義無反顧的血性和勇氣。「當時接到作戰任務時我們是很激動的。作為一名軍人,一生中能遇到幾次這樣保家衛國的機會?到了國家和人民需要我們上戰場的時候,軍人就應該有不怕死的精神。」傅金泉老人如是說。

現在的「海上猛虎艇」

如今,「海上猛虎艇」榮譽室外停泊的是一艘艘現代化軍艦,當年最早那艘75噸的炮艇已經過三次換裝,成為排水量1300噸的導彈護衛艦。現在的這艘「猛虎艇」對於幾位老英雄們來說,可謂既熟悉又陌生,他們看到眼前這個「龐然大物」時不禁感慨,當年的588艇就像大海上飄浮的一縷鴻毛。登上甲板的那一刻,還沒來得及喘口氣,老英雄們就大聲喊道:「我們回家了!」與此同時,艦上也打出了「熱烈歡迎『海上猛虎艇』老前輩回家看看」的字幕。

老英雄們「回家」

「海上猛虎艇」的英雄航跡見證了人民海軍的發展歷程。它在戰火硝煙中組建,在保衛海防戰鬥中屢建戰功。歷經53年的風雨,「海上猛虎艇」的性能和型號一直在改變,但「海上猛虎精神」從沒有褪色。過去,老一輩「猛虎人」靠血性血戰疆場、保家衛國,澆鑄了海峽一線部隊的傳統與輝煌;今天,新一代「猛虎人」同樣正靠著以「勇猛頑強、敢打必勝」為核心內容的「海上猛虎精神」,披堅執銳、克敵制勝,追逐新的光榮與夢想。

老英雄們向「海上猛虎艇」旗幟敬禮

在「海上猛虎艇」榮譽室,幾位老英雄們面對寫有「海上猛虎艇」的錦旗敬了個莊嚴的軍禮,「我們希望『海上猛虎艇』一直都是人民海軍的一面旗幟,永遠高高飄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嫦娥四號任務搭載的哈工大微衛星成功繞月飛行
美軍2019財年國防支出總額7170億美元,巨額軍費怎麼花?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