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位皇帝做到了所有皇帝都想做到的事情,確保了自己的位置

這位皇帝做到了所有皇帝都想做到的事情,確保了自己的位置

轉載自百家號作者:一個歲月的符號成的

漢初經歷了「文景之治」之後,社會經濟已得到很大的恢復和發展。漢武帝即位時,國家整體出現安居樂業的狀況。但兩個問題卻日益突出:地方諸候割據勢力的日益強大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斷侵擾。對劉徹來說,其實就是一個問題:如何讓劉氏江山更加穩固,不能毀在他這一代手裡。此時,劉徹只有16歲,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公元前134年,劉徹召集各地賢良、飽學之士來到長安,徵詢建議。其中,董仲舒的對策最令他感興趣。董仲舒認為,只有思想統一,才能有統一的法度,人民才能有統一的行為準則,這樣才能鞏固和維持江山社稷。劉徹問道:「那麼,如何做到思想統一?」董仲舒提出兩點:一是要求臣民無條件服從君主,維護和抬高「思想」的地位與作用,以利於加強君主集權制;另一方面,以「天」的名義、威嚴來制約、規範君主行為,以「天人感應」的方法來規勸君主推崇「思想」。劉徹繼續問:「哪一家的思想能起到這個作用呢?」董仲舒答道:「儒家思想。因為它奉行仁政思想,強調、維護綱常倫理、禮樂教化,以此規範、鞏固正常的人倫道德和社會秩序。最主要的是,它很容易被人民所接受。」

其實,董仲舒的最後一句話,是劉徹最想聽到的。時下主張清靜無為的道家思想,使這個國家沒有凝聚力,形如一盤散沙。諸侯國都可以造反,外敵來臨之時,也不能有效集中力量進行抵抗。他知道必須要統一思想,團結在以他為核心的權力中心周圍。但儒家思想到底行不行呢?他不知道。畢竟,在漢朝以前,只出現過一個中央集權國家,那就是秦朝,但卻很快滅亡了。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劉徹認為直接原因是農民起義,但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即用嚴刑酷罰的法家思想統治國家,人民不接受。黃老思想人民倒是很接受,但顯然沒什麼用。於是,劉徹想到了儒家思想,但不知道其結果將是如何。現在,終於在董仲舒這裡找到了一些答案。

就在劉徹試圖推行儒術之時,卻遭到了祖母竇太后的粗暴干政,改革胎死腹中。這件事雖然令劉徹十分鬱悶,但卻給他帶來了一些新的啟示。「我是皇帝,我應該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我現在沒有。為什麼呢?應該規定,祖母等人不能干預朝政。但現在她干預了,怎麼辦?」就在這種不斷的思考中,劉徹認識到,光推行儒術顯然是不行的,它只是一個道德標準。如果有人違反這個道德標準,只靠譴責顯然不行,必須要得到處理。只有這樣,這個道德標準才有人去尊崇。於是,劉徹逐步認識到,推行儒家思想,必須要有法家思想進行配套。否則,很難推行到位。

自竇太后去世之後,劉徹開始大張旗鼓地推行儒家思想,通過各種方式,包括設五經博士、建太學等。正如董仲舒所說,民眾接受很快。但其他學派的人,卻是百般抵制。但抵制已經無用,因為其他學派思想的市場越來越小。不需要官方說什麼,民眾就主動開始了批判。因此,官方雖然沒有提出「罷翻百家、獨尊儒術」的方針,但民眾卻是自動進行著。當時,學習儒術已經成為社會的潮流。

這是劉徹當時始料不及的。為了更好地推行儒術,劉徹也加大了處罰範圍和力度。但更多是針對中央和諸侯國的官員,因為這樣更具有警示作用。很快,在法家思想的配合之下,儒家思想得到了迅速推廣和普及。漢室的正統地位得到民眾的認可,劉徹的天子地位也得到了廣泛的尊重。而外儒內法的統治模式,在歷朝歷代得到延續。如何讓民眾認可他的統治,是每個帝王都面臨的問題。漢高祖劉邦,雖說奪取了江山,但令人難以信服,而劉氏的統治也廣受質疑。推行儒術以及配套法治,一方面奠定了劉氏江山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也防止別人效仿劉邦模式。歸根結底是漢武帝劉徹統一了思想,讓民眾認可他的統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西漢的五大戰神,總計殲滅匈奴百萬,其中一人讓吳京大火
一強悍民族,千年前就己消失,近年一批外國人紛紛和中國攀親!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