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修補無痕,讓古籍善本喜獲二度春

修補無痕,讓古籍善本喜獲二度春

修補無痕,讓古籍善本喜獲二度春

修補無痕,讓古籍善本喜獲二度春

「這叫『溜書口』。中國古籍的書頁大多是中間摺疊的雙頁,對摺部位翻閱久了或者受到磨損就會開裂。」在和平區山西路與四平東道交口的一間古籍書店裡,61歲的古籍修復師趙春山正伏案修復一本名為《群書考索》的古籍,抬頭的間隙,他向記者介紹:「這時就需要先用紙張和糨糊把開裂的兩個單頁粘接好,重新修成一個整頁。」

趙春山是天津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籍修復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千百年來,古籍流轉於歲月長河,承載著久遠而厚重的文明,卻也飽受著蟲蛀、鼠嚙、受潮、霉變、老化、粘連、磨損等問題的威脅。「修書人」趙春山的主要工作就是幫殘破的古籍文獻延續生命。

「修好了,再保存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都沒問題。最重要的是,記載歷史的文獻可以因此讓更多人看到,這就是修復的價值。」趙春山堅持43年從事古籍修復工作,他說,古籍修復是一項枯燥的工作,往往涉及拆解、編號、整理、補書、溜書口、折頁、齊欄、噴水、壓平、捶書等十幾道工序,需要極大的耐心、細心,和對對待工作一絲不苟的態度,不是真心喜歡根本堅持不來。

趙春山介紹,古籍修復講究「修舊如舊」,力求最大限度呈現古籍原貌,對於修補用的紙張、糨糊等都有極高要求。紙張要用宣紙,應與原書紙張顏色相近,厚度也要合適。糨糊不能過於黏稠,以免出現褶皺。書頁破洞、缺角要一個一個補,為了不影響原書厚度,修補紙張與原書紙張連接處還需要添加打磨、壓平等步驟,盡量做到看不出修復的痕迹。

幹了40多年的古籍修復工作,趙春山仍然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無論哪道工序,一不小心,就會對古籍造成新的傷害。」趙春山說古籍修復最難的是揭書頁,「長時間受潮、污損,書頁坨在一塊,有時書就成了『書磚』,揭的時候稍有差池就會撕裂,很費時間。」以一本同治年間重修的古籍《李氏音鑒》為例,因為書頁粘連了差不多300張,即使「手快」的趙春山也用了一個多月才修復完成。

過去,古籍修復有嚴格的師承關係,手藝代代相傳。現如今,儘管有些學校開設了相關專業,但真正拿起古書就能修的人卻不多。為把手藝傳承下去,趙春山也收了徒,「想做好這一行,你得願意付出心血,得鑽進去。」這是趙春山常對徒弟說的話。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復旦「書籍醫生」帶你走進古籍修復
流傳在日本的中國印章珍寶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