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來的NBA選秀評估
這是近期第三篇聊NBA選秀方面的文章了,上兩篇在這:
一方面是選秀大會馬上就開始了(也許你看到文章的時候已經開始了)。
另一方面是社交媒體上到處都是「某記者爆料」或者「據知情人透露」的快餐新聞,本身消息可靠性就不強,寫多了怕是要打臉(覺得詹姆斯和卡哇伊都不會挪窩,坐等你們來打臉)。
揉完臉,趕緊來看下今年的鮮肉們
ESPN在選秀前給出的最終模擬樂透名單
如果你是選秀大會後看到這篇文章
正好檢驗一下收編了DraftExpress的ESPN準不準
「統治級中鋒」,「歐洲新帝」,「第二個庫里」等等讚譽之詞已經顯露了這屆新秀的天賦,被選中的60名年輕人中,將會出現優秀的飲水機管理員,或是具有統治力的海外聯賽球員。這並不是開玩笑,在選秀大會被高順位選中,並不會讓球員的成長變得容易,甚至不意味著他們就一定能征服世界籃球最高水平的賽場。相反,無法適應聯盟的競爭,被球隊拒之門外是挺大概率的事件。
殘酷的競爭,極低的成材率
從1990年至2017年這28年間,一共有1628人在選秀日被各支球隊選中,他們就是鮮活的例子。
將1628名球員的生涯勝利貢獻值(WS值)做了劃分,即按照攻防兩端為球隊贏球的貢獻進行評估。評估的三個主要緯度:
球員攻守優秀且平衡,沒有太差的短板,除非有一方面強大到足以彌補弱項;
帶領球隊獲得勝利更多的球員,畢竟是勝利貢獻值;
較長的職業生涯
劃分結果:
類球員=滿足所有評估緯度,WS值通常在100以上;
類球員=受到生涯長度的制約,或攻防間略有不足,WS值在50-99區間;
類球員=受到生涯長度的制約,或攻防間有明顯短板,WS值在20-49區間;
類球員=生涯過短甚至壓根沒上過場,攻防貢獻略少,WS值在20以下。
註:現役年輕球員的勝場次少會顯得吃虧,你一定會說在等幾年某某球員的貢獻值也一定會很高,但是不要忘記,每等一年就會增加60個年輕競爭者進來,但凡是涉及到現役球員,生涯長短不同層次是必然情況,姑且就將此當作一種參數吧。
[ 28年間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
每屆選秀的前三名,不負眾望AB類球員幾乎佔了一半,也難怪那麼多球隊不惜擺爛也要獲得高順位簽,哪怕培養不出超級巨星,也有很大概率獲得球隊崛起道路上的主要拼圖。但作為最高天賦的三個人,成為拼圖的概率也不過半數。
[ 第4-14順位的樂透秀 ]
樂透順位中通常還都是天賦非常不錯的新秀,甚至是同樣具備前三名實力的球員跌落到了這個順位區,但僅僅是這幾個名次的下降,帶來AB類球員的概率就下降了50%,而D類球員的佔比已經超過一半.
[ 二輪秀 ]
想在二輪秀里找到寶貝那需要絕對的運氣了,想要獲得明星球員那就真的叫天命了,事實上這28年來只有一個二輪秀站上A類級別,由於比例實在太小所以這裡顯示為0%(精確數字為0.0012%),這個神奇的男人是馬努·吉諾比利。
[ 所有1628人中各類佔比 ]
殘酷的現實,可怕的比例,說的直接點吧,明天選秀大會上被選中的球員一定要為他歡呼,因為有很大可能這是他最高光的時刻了。
戰士,你確實很優秀,但你身後還有幾百個和你一樣優秀的野獸等著和你戰鬥。
TAG:魔球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