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年的學渣,如今成了我的上司?
讀書時,我們常diss的學渣
在工作後反而都有了「出息」,成了大老闆
而你,還在職場的底層默默打拚
「學習能力」與工作的「業務能力」之間
到底存在什麼樣的關係?
我這個學霸在職場上還有沒有可能超越學渣?
dvdf
一、掌握知識點——了解業務的能力
學習的第一個層次是掌握知識點。這個層次學得不好,就是老師們常說的「基礎不紮實」,而老師們常常念叨的「態度不端正」「習慣沒養成」「一知半解,得過且過」等等,主要影響的也就是這個層次的學習。
工作能力要求的第一個層次同樣是知識點,不過,如果你列出工作中所有能用到的知識點,你會發現它們少得可憐,大部分只相當於某一門功課某一個學期的知識量,就算是偏技術類的專業,也僅僅相當於大學裡某門主修課四年的內容。
而且,即使職位升高,需要的專業知識點也並不會增加,像管理線甚至會減少。
「為什麼有些成績一般的學生,在工作上的能力卻很強」,原因也正在於此。
不需要掌握複雜拗口的名詞,不需要理解繞來繞去的邏輯,更不需要背誦和默寫,掌握方法之後,只要運用好有限的知識,也能解決問題。
二、經典題型——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第二個層次是經典題型。學校學習的一大目的是為了考試,考試都是有套路的,套路就是名師整理出的《洞穿高考題型1000條》。
專業知識不是關鍵,真正拉開職場差距的是第二個層次的要求——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的第二個層次對應到職場上,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題型的作用就是把最常見的考試角度固定成一個個的題目模板,而工作中解決問題的思維,也不是見招拆招,而是「舉一反三」,為工作中的常見問題,建立自己的「套路」,「題型思維」就是一種從問題的出發的「應用思維」。
但有一點很不一樣,在學校里,考試只是一種手段,學習才是目的,老師負責幫你把所有的題型和該題型的所有解題思路都總結的一清二楚。而工作上恰恰相反,學習是一種手段,解決問題才是目的,所有的「套路」都必須你自己來總結。
這就是開頭的問題,「為什麼當年的學霸們,工作能力至少都在平均水平之上」,因為真正的學霸,都熱衷於總結題型,都習慣於「題型思維」。
有些題目,你看了半天,想出一種思路,但怎麼解也解不開,只能跑去請教他,他只看了一眼,就立刻說:「你一定是用XX方法了,這根本解不出。這條題應該用XXX方法,我做過類似的題目,也可以用XXX方法,我也做過的……」
這就是學霸,他們永遠不甘心於簡單地解題,而是希望用最好、最快、最美的方法解題。別人刷的是題,他們刷的是題型。別人看到的是解題步驟,他們看到的是思路與規律。
這個習慣到了工作上,任何一項任務,都不滿足於完成,而是琢磨著有沒有「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方法。
dvdf
三、學霸的難題
在工作上,以前我們都是一個人獨自解開一條大難題,但工作後,「分解難題」的工作,通常是由管理者進行的。這並沒有降低難度,而是給我們發出了更高的挑戰。
第一,我們仍然需要有放眼全局的能力,卻只能控制自己的那一部分工作,這叫「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第二,必須要有團隊配合技巧。學霸們都是徹徹底底的個人英雄主義者,沒有任何人同學能幫助你,也沒有任何同學能拖你的後腿;但職場上講究的是,在團隊配合中突出個人的作用,利用公司資源實現自己的業績。
這才是學霸們真正面臨的挑戰。
dvdf
上周霸王工作餐中獎ID
1、Bulingbuling看星星^o^
2、會-Annie
3、子夜
恭喜上面三位小夥伴獲得德克士的肉肉套餐,我們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取得聯繫,明天中午,咱們「吃雞」!
GIF
TAG:向左職場向右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