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信被殺,劉邦真的不知情嗎?

韓信被殺,劉邦真的不知情嗎?

劉邦曾說,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這個韓信,才是遊戲中英雄韓信的原型——淮陰侯韓信。

據史載,淮陰侯韓信,江蘇淮陰(今淮安)人,漢初三傑之一,劉邦手下的開國第一大將,更是大一統中國第一個因功高震主而被屠戮的功臣。

在他的身上彙集了三十多個成語故事,或許是身上故事最多的名人。比如:戰無不勝、國無雙士、一飯千金、多多益善、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背水一戰、拔旗易幟、置之死地而後生、胯下之辱、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解衣推食、居常鞅鞅、獨當一面、婦人之仁、匹夫之勇、推陳出新、勛冠三傑、百戰百勝、人心難測、鍾室之禍等,更留下了「生死兩婦人,成敗一蕭何」的戲說,他還是《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的老鄉。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

民間有三個與他有關的傳說,雖不可信,權當一樂。

一是,韓信被呂后下獄後,準備想寫一本兵書流傳於世,不料呂后不許,他於是創造了中國象棋,從獄卒手中流傳了下來。

二是,風箏在南方稱「鷂」,北方稱「鳶」。韓信在垓下圍項羽時,發明了風箏,綁上以發出凄涼聲音的竹笛,再配上漢軍唱的楚歌,用來瓦解楚軍軍心。

唐朝趙昕在《熄燈鷂文》中曾說,垓下之戰時,韓信製成風箏,讓張良坐風箏上天,高唱楚歌,動搖了楚軍軍心。

三是,在陝西等地,在一些地方的民間傳說中還講,韓信不能被金屬類的刀劍殺死,被殺時還不能看見天地,否則他就會像土行孫那樣可以遁離。呂后在殺他時,就想了一個辦法,用竹席搭起一個大篷,地上也鋪上竹席,讓他不見天不見地,最終在竹篷中用竹木簽將他戳死。

縱觀韓信的一生,在秦末這個戰火紛飛的亂世,能從一個乞食的貧家子弟,一步步的成長為一個諸侯王,最終卻因功高震主被殺,這種大起大落的生活,還是能給人很多的啟示,值得我們去研究他。

劉邦也曾經對韓信許諾:「天不殺韓信,君不殺韓信,鐵不殺韓信。」(這句話正史中沒有,但《西漢演義》等別史中有明確記載。)意思就是說,任何情況下,他都不會殺韓信。可嘆的是,劉邦並沒有兌現諾言,韓信最終還是被殺了。

不過,劉邦並沒有直接出手,殺死韓信的是呂雉(而非「君不殺韓信」),用的是竹劍(而非「鐵不殺韓信」)。劉邦在得知韓信被殺以後的反應是「且喜且憐之」( 司馬遷《史記》),說明對於韓信的死,劉邦不但沒有一絲傷心和愧疚,反而滿心歡喜。

那麼,劉邦為什麼一定要殺韓信呢?

其一,韓信不是「自己人」。

韓信曾經是項羽的手下,在陳勝、吳廣起義後, 韓信投奔了項梁,但默默無聞。項梁敗死後,又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劉邦入蜀後,經蕭何極力引薦,韓信離楚歸漢,被劉邦授上將軍印。因此,劉邦對韓信始終心存芥蒂,擔心他終有一天會謀反。

(劉邦像)

其二,韓信在楚漢爭霸中犯下三罪。

一是滎陽事件。漢高祖五年(前204),劉邦被楚軍圍困於滎陽,日夜望韓信率軍來援,但韓信卻致書劉邦,請封假齊王,這就是赤裸裸的要挾。劉邦強壓心頭怒火,給了他一個正宗齊王的頭銜。韓信方才出兵救援。

二是酈食其事件。劉邦在攻打齊國時,派出酈食其出使齊國,勸齊王投降。在軍事外交的雙重壓力之下,齊王決定歸順劉邦,雙方談好條件,只等劉邦接收土地和軍隊。但韓信卻置若罔聞,繼續攻打齊國,導致齊王以為自己受騙,勃然大怒,殺了酈食其,打亂了劉邦的戰略部署。

(酈食其劇照)

三是鍾離昧事件。在韓信被劉邦分封到楚國後,他居然收留了劉邦通緝的要犯鍾離昧。須知劉邦曾數次被鍾離昧擊敗,恨之入骨。在劉邦多次要求韓信交出鍾離昧後,韓信才猶豫再三地讓鍾離昧自盡。這次事件徹底激怒了劉邦,公元前201年,終將其拿下,貶為淮陰侯,扣留在都城洛陽。

其三,功高震主。

韓信的功勞大家都知道,他被譽為劉邦武將中的第一功臣。對於這樣有威望的大將,劉邦非常害怕他會謀反。韓信的軍事才能卓越,如果劉邦死了之後,誰能駕馭得了,為劉氏江山計,也為自己的子孫後代計,韓信必然成為劉邦「家天下」的犧牲品。

由此,韓信功高於世,卻落個如此下場,只留下「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之語以警醒後人。

據《漢書》記載,劉邦看到韓信死後,是什麼反應呢?「見信死,亦喜且憐之」。劉邦心理偷著樂,估計在想,還是這老娘們厲害,終於除掉了心頭大患,為什麼又憐之呢,大概是憐惜韓信的才能吧。

所以也有人認為說,你看,韓信是冤枉的吧,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劉邦早就想著韓信死了。說韓信與陳郗裡應外合謀反,證據呢?就憑一個被韓信準備處死的罪犯的弟弟嗎,謀反這麼機密的事情,也不可能讓此人知道啊。還有就是,早在韓信當齊王的時候,手握重兵,有人就勸他反了,然後與楚漢三分天下,韓信就說「豈可以背義乎」,哪個時候都沒反,現在都沒兵權了,閑居長安,他拿什麼反啊。

如果韓信確實參與謀反,你倒是拿出證據,然後光明正大推出午門斬首,幹嘛來個「長安宮鍾室被斬殺」,這不就是搞暗殺的一套嗎?你再看看漢初哪些異性諸侯王的命運,比如梁王彭越、越王張傲、韓王信、燕王盧宛等,哪個不是「兔死狗烹」?

所以前段時間有部演繹司馬懿的電視劇,司馬懿明明知道諸葛亮演的一出空城計,為何不進攻?還不是怕落得個韓信的悲慘下場...

其實從劉邦知道韓信死後的反應和劉邦生前對韓信的態度並不難看出劉邦對韓信的死是不知情的,而且對於韓信的死感到十分的惋惜,下面的三個細節可以說明其中真相。

1、項羽烏江自刎後,劉邦開始給身邊的開國功臣封侯,早期跟隨劉邦的盧綰,陳平,蕭何,曹參都一一被封了王侯,只有韓信的官爵是自己向劉邦索要的,這就為韓信日後的身死埋下了伏筆。呂雉以此為借口直言韓信想要自立為王,於是和蕭何合謀將韓信誘騙進宮,在鍾室將其殺死。劉邦回朝後知道此事的時候感到十分的震驚,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劉邦對此事並不知情。

2、韓信身前和劉邦有過一次對話,劉邦問韓信:「你覺得我能帶多少兵馬,韓信說十萬,劉邦又說,你呢?韓信回答說,我帶兵是多多益善。劉邦說你多多益善,我不如你嗎?韓信說大王誤會了,您是帶將之人,不是帶兵之人,而我是帶兵之人,也就是將。劉邦聽了之後就特別高興。」由此可見其實劉邦十分的喜歡韓信,又怎麼會輕易相信韓信謀反呢?

3、在劉邦知道韓信是因為蕭何而死的時候,直言要封賞蕭何,給他五百護衛,又賞金萬兩,並再把他的官職提高。對此,蕭何感到非常的高興,開始大肆慶祝。殊不知這是劉邦不再信任蕭何的表現,畢竟五百護衛什麼事都幹不了,不過韓信已經死了,已經無力挽回,所以劉邦就想藉此機會提點一下蕭何。

4、晚年的時候劉邦性情大變,非常的喜歡罵蕭何。本來蕭何是劉邦最喜歡的將軍,可惜卻死得不明不白的,而這些都與蕭何有關,所以劉邦對蕭何一直耿耿於懷。

5、劉邦是歷史上有名的文盲皇帝,但卻為後世留下了一首大氣輝煌的詩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是劉邦御駕親征回鄉時所唱的,此時劉邦身中毒箭,心情十分失落。其實這是因為劉邦想到了韓信,如果韓信還在的話,韓信就為自己帶兵征討反賊,而且以韓信的能力絕對會大獲全勝,不會像自己一樣慘敗。

歷史上關於韓信被殺是不是劉邦默許沒有記載,但從這些蛛絲馬跡不難看出,劉邦對韓信的死不但不知情,還感到十分的痛惜。

韓信和張良同樣都是漢初三傑,那麼劉邦要誅殺韓信的時候,為什麼張良沒有勸說劉邦呢?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韓信,首先韓信出生於平民,又曾經經歷過胯下之辱,他首先投奔的是項羽,可惜項羽沒有看中他,後來經過蕭何的引薦,他才跟隨劉邦,知道韓信嶄露頭角,成為劉邦手下的第一大將。

但是劉邦真的信任過韓信嗎?在當初楚漢相爭最激烈的時候,韓信曾經向劉邦要求立自己為齊王,之後項羽派人遊說韓信,雖然韓信沒有被說動,但是韓信的手下卻勸諫韓信自立為王三分天下,韓信猶豫不決最後還是沒有反叛,最後和項羽決戰的時候,韓信遲遲沒有出兵,劉邦只能劃給韓信封地韓信才起兵。

項羽手下的一個將領,在項羽兵敗之後,投奔了韓信,韓信偷偷將他藏了起來,這件事情被劉邦知道了,劉邦就貶他為淮陰侯,項羽對此也心生怨恨,他還曾經感嘆過我居然會和樊噲這樣的人同列,樊噲可是跟著劉邦時間最長的人,也是劉邦非常信任的人,韓信這樣抱怨只能讓劉邦更加不信任他。後來韓信的結局大家也都知道了,他企圖謀反結果事發敗露,被呂后騙到宮中殺死。根據以上種種事件我們可以看出來,韓信這個人狂妄自大還優柔寡斷,跟項羽的性格有點兒像,韓信被貶謫之後還心懷怨恨,發泄自己的憤怒,甚至還和其他的諸侯暗中來往,這顯然引起了劉邦的忌諱,面對這樣一個正值壯年的大將軍,只要是一個正常的皇帝,肯定都會藉機將他殺死。

而反觀張良呢?他比較早就追隨劉邦,對劉邦的脾氣和性格非常的了解,因此他始終將劉邦當作他的君王,但是張良和韓信其實並沒有什麼過密的交往,也沒有什麼深厚的交情,而且在漢朝建立之後,張良基本上很少在出謀劃策,逐漸的淡出了政治中心,很明顯看出張良就是想要功成身退,這也是一個聰明人的做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80後作家煙灰說文化 的精彩文章:

滿清八旗子弟最後有多慘,賣盔甲流落街頭
白帝城託孤,其實是劉備與諸葛亮最後一場較量

TAG:80後作家煙灰說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