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歷史上改過兩次國名,其中後一個是武則天起的,一直沿用至今

日本歷史上改過兩次國名,其中後一個是武則天起的,一直沿用至今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古國之一,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更是對周邊的小國有著很大的影響。早在公元3世紀時期,尚處於彌生年代的日本,就因為中國東渡之人所帶去的先進陶器、鐵、銅器以及水田等文化而逐漸過渡到了農業文化。

在漢武帝的鐵蹄壓迫下,東亞各國無不對漢朝朝貢稱臣,位於日本的這些小國家,就被漢武帝賜名為倭奴國。隋唐時期,中國封建文明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日本多次派人前往唐朝進行學習,並被武則天賜名為日本,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日本是一個位於我國東北角落的國家,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倘若不論近代時期中日兩國的各種爭端的話,其實在古代兩國之間,有著頻繁的經濟、文化、政治交流,甚至日本的名字都是中國取的。

南朝范曄所著的《後漢書》卷八十五《東夷列傳·倭》記載: 「倭在韓東南大海中,依山嶼為居,凡百餘國。自武帝滅朝鮮,使驛通於漢者三十許國,國皆稱王,世世傳統。其大倭王居邪馬台國。」

其中的意思便是,在漢武帝滅亡朝鮮之後,東北方向的各個小國無不對漢朝稱臣,並且統稱為「倭」。在《後漢書·光武帝本紀》和《後漢書·東夷傳》中有這樣的記載,「建武中元二年(57),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可見此時的日本在漢朝人眼中的名字而「倭奴國」,而此名很有可能為漢武帝所賜。

到了隋唐時期,中國逐漸成為了世界強國,日本因此多次派人前來進行學習,以求促進本國文化發展。同時,當日方的文化得到發展之時,他們逐漸意識到了「倭奴國」這個名字的不好之處,於是多次派遣遣唐使前來唐朝申請更改國號,但大唐皇帝並未理會。

到了武則天時期,日本所派使臣栗田真人深得武則天的喜愛,於是她同意了為日本進行改名,因此有了如今的「日本」之名,這件事在張守節撰寫的《史記正義》卷二轉引《括地誌》中有所記載:「倭國,武皇后改曰日本國」。

日本位於中國的東邊,因此有著「日出之國」的含義,這讓日本十分歡喜,認為這個一個好的國號,因此即使後來日本從封建社會邁入了資本社會,但他們依舊沿用了這個名字。

?

?

參考文獻:《史記正義》、《後漢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風起念 的精彩文章:

太后對宰相說:殺了你的黃臉婆,和我在一起吧,宰相回去馬上照辦
中國古代史上最著名私生子:17歲封侯,19歲統軍,並立下不世功勛

TAG:無風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