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避不開的科舉路
——下文選自《一心平天下:王陽明》第三章第9節
原文標題《科舉,還是要科舉》
……
格竹事件,在守仁同學看來是失敗的。可是,客觀地講,他格竹是成功的,或者說,格竹讓守仁同學的一隻腳踏進了聖賢的殿堂,只不過,他還沒有意識到而已。
在格竹之前,守仁同學可能只是博覽群書,博聞強記,但並沒有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論,甚至沒有自己的觀點。說白了,王陽明不過是拾人牙慧,關於某一個觀點,無非就是關於這個觀點,孔子是怎麼說的,孟子是怎麼說的,朱夫子是怎麼說的……要問他的觀點是什麼,這就是他的觀點。和今天許多教授差不多,講到某個定義,某某某是怎麼定義的,某某某又是怎麼定義的,羅列一大堆,就是沒有自己的觀點,問急眼了,便會大聲說:這就是鄙人的觀點。說得難聽一點,就是人云亦云。
格完竹,王陽明大病一場,許久才恢復元氣。病好之後,王陽明開始懷疑整個世界了,就是所謂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先懷疑的就是耳濡目染的儒家價值體系,什麼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甚至開始思考宇宙到底是什麼?存在嗎?再就是詢問自己,人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的問題,人能不能長生不老,人能不能做聖人,人世間有沒有鬼等一系列問題。
人類一發獃就愛思考,思考中的世界都是很享受的,一旦回歸到現實世界,就是毀三觀。格竹後的王陽明經常陷入深度思考,也就是說王陽明經常發獃,而且持續時間很長,每每被送飯的家人打斷,強迫他進入現實世界。一聞到飯香,王陽明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罵街,因為飯菜的誘惑遠比做聖人更具磁性。
人能不吃飯嗎?不能!因而就不能免俗,哪怕是王聖人。王聖人就是被飯菜打破了定力,飯菜的香味告訴他,你也是俗人。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與其做不成那高高在上的聖人,倒不如做個頂天立地的俗人。俗才是世界的主流,誰也抵禦不了,功名利祿金錢美女,哪一樣都俗,誰不愛呢?只要擁有這些,就能讓更多的人喜歡你,若要擁有這些,只需要是帝國的官員。但要想做帝國的官員,就必須通過公務員考試。
在當時,科舉不僅是貧民家改變人生的道路,也是高富帥、官二代建功立業的捷徑。也就是說,科舉就是「欲練此功,必先自宮」,王陽明做夢累了、罵街累了、思考累了,一跺腳,去你的聖人吧,於是研究自己曾經很不屑的 「辭章之學」,我還是準備會試吧。
歷史證明,王陽明的這一選擇偉大、英明、正確,如果守仁同學不走科舉這條成才路,他是不可能建功立業做聖人的。一句話,只要守仁同學想做點事,想要繞過科舉,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接下來,守仁同學便跟科舉考試磕上了。
這次會試畢竟不同於鄉試。鄉試,人才再多不過是一個省,會試,那可是來自全國N多省,人才濟濟。也正因為如此,會試遠比鄉試更重要,難度也更高,一旦考中會試,那便是進士,也就是今天的國家公務員,能夠得到朝廷任命當上官。
考上了,光宗耀祖,還能繼續尋找做聖人的辦法,沒考上,那麼日後還得再考,那得多折磨人!此外,若是沒考上,怎麼面對狀元爺王華同志呢?虎父無犬子,考不上,恐怕王華同志會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他親生的還難說。
別的不說,單單為了證明守仁同學是王狀元的親生兒子都值得浴血奮戰,因而王陽明對會試極為重視。當然,王華同志也對守仁同學極為關切。他不僅時不時跟守仁同學傳授考中狀元的秘籍心得,還請來了富有科舉考試經驗的同事、親朋好友,輔導守仁同學。
看這陣勢,很顯然,王華同志希望守仁同學也高中狀元,實現父子雙狀元。歷史上,父子都是狀元,只有宋朝的梁灝、梁固,幾百年來,後無來者,老王家希望成為這後來者。
狀元爺有此心愿,守仁同學呢?小時候,王陽明嘴上說要當聖人不願意當狀元,但不代表他不願意中狀元,而現在他也希望能夠考中狀元。所以,他將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會試中。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複習資料,每天晚上做往年的試題,可以說,他每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
看著兒子如此賣命,王華同志心疼了。正所謂身體是考試的本錢,如此糟蹋自己的身體,那怎麼行呢?王華同志便吩咐家人不許在守仁同學的備考室安放蠟燭之類的東西。
可是,王華同學不因為條件艱苦就不學習。相反,守仁同學有招。每次王華同志睡覺後,守仁同學便開始工作——挑燈夜讀。懸樑刺股,能用的都用上。當然,守仁同學這種做法,也是天下舉子流行的做法。
只是,窮人家的孩子要遠比官二代和富二代的孩子苦一些。有錢人家的孩子能夠衣食無憂備考,請得起全國知名的權威考試專家輔導,能夠買得起富有價值的考試資料,甚至能夠買得到考題。可是,窮二代就不一樣了,他們只能靠自己奮鬥。
一年之後,守仁同學參加了會試。對此,守仁同學信心滿滿,王華同志認為兒子考中進士是十拿九穩的事情。可是,放榜當天,守仁同學等了好久都沒有等到報喜信的。這是怎麼了?
……
--------------------------------
《一心平天下:王陽明》
*噹噹京東天貓皆有售;
TAG:文立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