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懸崖上的猴群

懸崖上的猴群

文/和鑫明

支持機構/阿拉善SEE生態協會西南項目中心、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香格里拉滇金絲猴保護協會

2017年至2018年,全國有滇金絲猴分布的保護區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種群調查,阿拉善生態保護協會是這次調查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方。在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南部,生活著一個滇金絲猴的小群,猴群所處的地理位置在行政區划上屬於維西縣白濟訊鄉永安村,所以我們將猴群稱為「白濟訊永安群」,永安種群目前數量有50隻左右,它們的棲息地70%都是石灰岩構成的懸崖峭壁,因此又稱它們為「懸崖上的猴群」。

第一次和它們打交道是2004年11月,也是進行滇金絲猴的調查,當時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維西分局剛剛成立,我們組成了調查隊對全縣的滇金絲猴種群進行了調查,其中就包括永安種群。我們在棲息地外圍進行的調查一無所獲,決定對懸崖進行搜查,由我和蜂志森(老蜂)從一座叫阿衡壁的山峰南側開始搜索,山峰海拔3800米,進入山峰後我們才發現很多山陡峭異常,有些幾乎是90度,山石之間有土,樹木就長在土壤上。在搜索中我們被卡在一個突出的山石上,進退兩難,最後老蜂發現我們可以從山石上往下跳,因為山石下面是一個凹槽,由於地勢低洼凹槽里堆積了許多的腐殖土,腐殖土有緩衝的作用。但近3米的高度讓我的心裡有點害怕,更要命的是如果腐殖土的緩衝不起作用,凹槽下面便是萬丈深淵。在我猶豫時,老蜂已經跳下去,他很穩當地落在了凹槽里。在老蜂的催促下,我先把登山包扔給他,然後縱身往下跳。腐殖土很厚也很鬆軟,我在腐殖土的緩衝作用下落在了凹槽里,沒有滑到深淵中。

幾經磨難,我們安全地走了出來。在某個山樑上還發現了一個滇金絲猴的夜宿地,時間約在3天以內,當時猴群已經走遠,沒能拍到猴子的照片,我們根據採集到的新鮮糞便估計了猴群的數量,調查工作也圓滿完成。但回想當時的情景,我都會心有餘悸。

這次調查永安種群,保護區維西分局康普管理所派和學志協助我的工作,他一直和我進行著康普管理所境內的滇金絲猴調查。永安種群主要涉及白濟訊鄉永安村和統維村,我們通知了兩個村巡護猴群的護林員。2017年11月17日我們開始進村入山。

近幾年我總結的經驗是:找猴要趕早。滇金絲猴群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性,上午和下午有兩個活動的高峰期,中午有午休的習慣,在活動的高峰期猴群比較喧鬧,所以比較容易找到猴群,早上應該說是找猴群的最佳時機。

滇金絲猴巡視員余紹鵬(右)和余向光(左)

護林員余紹鵬(老余)說,在3天前有一個放羊的老人在棲息地外圍的一片闊葉林看見過猴群。上午在闊葉林中我們發現了幾粒糞便,我估計是5?10天前排的,猴群確實來過這裡,可能是老人在此放羊,猴群不敢逗留,已經離開。

我們繼續往山林中搜索,在一片吳茱萸葉五加林中,地面上一堆堆黑色的糞便引起了我的注意,仔細查看原來是黑熊的糞便,這個季節吳茱萸葉五加的果實成熟,它是黑熊最愛的一種食物,也是黑熊們進入冬季前能享受到的為數不多的盛宴。由於沒有消化完全,糞便中還有五加果形狀。黑熊與它們的糞便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很快前行,但一直到太陽落山我們都沒有發現猴群。

次日搜尋的位置是整個棲息地的中心位置,位於阿衡壁山峰的南側。我們不斷向山裡搜查,地勢開始變得陡峭。有兩位護林員做嚮導,在森林中我們很快發現了一些糞便,但時間比較久,已經有兩個月的時間。茫茫林海,猴群還是不知所蹤,這種情況是和滇金絲猴打交道的常態,你很難迅速找到猴群。滇金絲猴是一種遊盪性很強的靈長類,他們每天要走上十幾公里的路覓食,所以在百平方公里的森林內找到猴群很困難。我們在猴群經常出現的地方安裝了1台紅外線相機,希望相機能夠記錄下猴群。

羅美底村的一個教堂,每到周末,村民們會聚集在教堂里唱詩和禱告,他們都非常虔誠、自覺和秩序井然。

2018年1月19日,我突然接到了老余的電話,說有村民在阿衡壁山的下方看見了猴群。 1月21日清晨,我們在阿衡壁山下方的闊葉林中發現了糞便,糞便很新鮮,猴群應該就在附近。我們決定順著一座小山樑往上搜尋,小山樑上也有一些零星的糞便,我就開始教老余採集糞便樣品,我們這次調查的任務之一是採集糞便樣品,建立滇金絲猴DNA資料庫。正在採集樣品時,我突然聽到了「啪」的一個熟悉的聲音,這是滇金絲猴折斷樹枝的聲音,我立馬向老余比了一個保持安靜的手勢,然後輕聲說「猴子在我們的上方」,我們靜靜地仔細聽,傳來了猴群更多的聲音,我已經確定猴群就在我們上方,大概距離我們有800米。

為了更好地接近猴群進行數量計數和拍照,我讓老余留在原地,一個人目標小,更容易接近猴群。我帶上瞭望遠鏡,將照相機的鏡頭更換成100?400mm的長焦鏡頭,還將1.4倍的增倍鏡也接上,在佳能100?400mm的長焦鏡頭上安裝增倍鏡會無法自動對焦,甚至沒有合焦點的提示,還損失光圈,但可以拍得更遠,野生的猴群很懼怕人,為了拍下它們,我加增倍鏡延長焦段,不惜進行手動對焦和損失光圈。

在闊葉林中採集滇金絲猴的新鮮糞便。

樹林很茂密,我輕輕撥開枝葉前行,盡量不發出聲響,但要命的是林下有箭竹,箭竹枯死後倒伏在地面上,人踩上去會「噼噼啪啪」作響。我不小心還是弄出了聲響,猴群發現了我,有猴子發出了「唔嘎」的警報聲,整個猴群都知道了有危險臨近,猴群開始躁動。猴群開始從樹上向我的反方向跳躍和移動,我趕緊開始數數量,但是樹林太茂密了,有些猴子根本看不見,只聽見猴子的聲音。我轉變了策略,改計數有幾個家庭單元,因為這樣好計數一些,最後數到了6個單元,包括全雄單元,一個單元一般有10隻左右的個體,整群數量保守估計有50隻左右。在計數的期間,我進行了拍照,因為這個猴群還沒有影像資料,猴群移動得很快,樹林又茂密,我拍了一些照片。最後在電腦里只有幾張影像還算清楚,影像質量距離藝術創作很遠,但作為科學記錄已足矣。

猴群在半小時就消失殆盡,我沒有繼續追蹤它們,因為我的調查內容基本完成,就剩下採集糞便。我不想在去打擾它們,它們本來就屬於山林,讓它們歸隱山林是最好的。我們三次進山,就短短和猴群邂逅了半個小時,這也是和滇金絲猴打交道的常態,這半個小時對我來說是幸福的,猶如和老友相聚,和戀人相擁,和智者對話??

《中國周刊》是由共青團中央主管的綜合新聞雜誌。全國發行,每月5號出版。 郵發代號2-11 。

2018年第6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周刊 的精彩文章:

在可可西里聆聽野性高原的呼喚(下)

TAG:中國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