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曹秀文:一支畫筆留住濃濃「鄉愁」

曹秀文:一支畫筆留住濃濃「鄉愁」

生於1950年代的曹秀文,幾乎將大半生時間花費在了農民畫創作,42年的堅守,讓她從一名普通農村姑娘成長為一代畫師,成為金山農民畫的一張「名片」。

「多動腦、多創新」,讓農民畫更貼近生活

當記者走進曹秀文的畫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張3米多長的畫桌,在這張與她相伴半生的畫桌上,誕生過200多張題材、風格各異的農民畫。有些作品在世博會、國家博物館、美術館展出,有些作品被世界名人珍藏,但更多作品已「走」進尋常百姓家中。

從1974年至今,金山農民畫已走過40多年曆程,它汲取民間刺繡、剪紙、漆繪等民間藝術的特點,用生趣盎然的繪畫形式表現出來,是中國美術的一顆明珠。

「農民畫就是反映田畝壟野間老百姓的真實生活,紅的就是紅的,綠的就是綠的。」在曹秀文眼中,農民畫其實很簡單,就是現代農民自己創造的一種藝術,是對自己鄉情的一種寄託,對家鄉的一種美好祝願。

在畫室中,一幅剛剛創作完成的《鄉愁》格外引人注目,金黃色的福田中,穿著喜慶服飾的男女老少正在歡慶秋收。畫中描繪的場景就是曹秀文的故鄉,被稱為中國十大魅力鄉村之一的楓涇鎮中洪村,也就是金山農民畫村。

農民畫的創作,絕不能一成不變。伴隨著時代的發展,鄉村面貌變化巨大,以往的牛耕驢犁已被蔬果大棚等新元素所取代。曹秀文倡導「多動腦、多創新」,有堅守亦要有創新,在留住鄉情的同時,要從題材內容、繪畫材料和創作手法上進行創新。

在題材內容和創作手法上,她大量採用現代化農村的新元素,以大膽誇張的藝術表現手法,明快亮麗的色彩,外拙內巧的藝術風格,再現豐富的江南新農村民俗情態。在繪畫材料上,她嘗試過使用丙烯顏料與油畫顏料在畫布上創作,這些創作創新,讓農民畫更貼近生活,更受歡迎。

一支畫筆耕耘半生,傳承對家鄉的一份「鄉情」

確定主題、構圖打樣、繪描色彩,完成一張精品農民畫作品大約需要30天左右。有時要連續伏案十多小時,經年累月的操勞絲毫沒有折損她的熱情。

上世紀70年代,她先後師從韓和平和吳彤章學畫,在老師的輔導下,憑藉著畫刺繡的基本功,以紙當布,以筆作線,終於圓了自己的繪畫夢,而且一鳴驚人。她1978年創作的自畫像作品《採藥姑娘》獲中國農民畫展一等獎,1982年創作的《漁家樂》被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夫人選中收藏……

轉眼間,40多年過去了,從繪畫班學員到著名金山農民畫畫家,曹秀文已是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金山農民畫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她的作品在日本、美國、法國、比利時、加拿大、新加坡和我國香港地區深受歡迎。

「熱鬧是熱鬧了,但把手藝傳下去太不容易了。」在一片熱鬧聲中,曹秀文也有憂慮,她總想著怎麼讓金山農民畫這門鮮活藝術傳承下去。

這些年,在創作農民畫的同時,曹秀文也收了不少學生,除了從小跟隨她學習的女兒和侄女,更多的是來自五湖四海的農民畫愛好者,每年都有上千人次來上她的課,一名日本學生更是成了「鐵粉」,還計劃邀請她赴大阪辦畫展。

從主題到構圖再到技法,從只會埋頭畫畫到逐漸摸索出一套系統理論,如今的她把自己40多年創作的經驗總結出來,將之帶進課堂、傳授給有心學習農民畫的愛好者,不論親疏遠近,毫無私藏。在她心中,能傳承下去的不光是繪製農民畫的手藝,而是對家鄉的一份「鄉情」,這才是農民畫的文化之根。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橡膠樹HeveaDB基因組資料庫平台完成測試
江蘇第一高!國金中心躍出全新天際線,媲美芝加哥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