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現實版《侏羅紀世界2》

現實版《侏羅紀世界2》

新媒體編輯|李雨欣 撰文|孟繁勇 供圖|射洪縣國土局

最新上映的電影《侏羅紀世界2》讓恐龍迷們爭相走進影院,雖然觀眾對這部影片褒貶不一,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它是恐龍迷的一次視覺盛宴。無論是溫順的草食龍還是暴虐的肉食龍,出現在影片中的它們又一次成功點燃了恐龍愛好者們的熱情。

那些曾經稱雄古老地球的霸主永遠是我們好奇探尋的驅動力,而現實中就有這樣一座「時光穿梭」的公園靜靜盛放著千萬年前的秘密——

時間,在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又稱中華侏羅紀公園)並不是按秒、分、小時來計算,而是按百萬年來計算的。桫欏、珙桐、蘇鐵、銀杏等侏羅紀時期常見的花草樹木在前往公園的路上逐漸多起來,1.5億年前的生態環境被逼真還原。狹長的峽谷間,一大片聳立的硅化木林如同巨石陣般出現在眼前……

射洪國家地質公園的穿越時空之門。

血紅色的怪石

在最初硅化木的發現地——射洪縣明星鎮東南方龍鳳峽,村民曾將這些裸露在地面的怪石頭,稱為「龍骨石」。說它是石頭,卻有和木頭一樣的紋路和生長年輪;說它是木頭,又比石頭還堅硬。

若在干農活時不小心燒傷、擦傷,村民便會拿一小塊硅化木,碾成粉末,塗在傷口上,療效很好。這些龍骨石堅硬如鐵,村民挖地時,鋤頭會挖到堅硬的石頭,還會產生火花,又稱「火鐮石」。這些怪石還被村民用來砌台階、壘田地堡坎,甚至碼豬圈、墊糞桶。

2002年,明星鎮菜園村6組農民張祖坤在圓坡嶺開山取石時,偶然打出一塊像動物腦袋一樣的巨型怪石,斷裂處呈血紅色。2003年2月,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袁寶印專程從綿陽來到射洪,對龍鳳峽及周邊區域進行地質考察並確認,被村民們用來砌牆、修豬圈的怪石,正是硅化木。它們的形成時間,距今約有1.5億年。

此後,受射洪縣國土資源局委託,四川省地礦局高級工程師吳清照率項目組對該地區硅化木進行了綜合地質調查。隊員們沿著龍鳳峽兩岸泥濘的小路,調查發掘並取樣,共發現硅化木512根。

專家從硅化木保存現狀及賦存地層岩性推測:在侏羅紀時期,當地或許是一個大湖泊,可能是洪水突然暴發,大量被沖走的樹木順河流進入湖中,被埋在沙土裡,與外界隔絕,逐漸演變為今天的硅化木化石。

硅化木巨陣。

洪水最終導致射洪縣出現硅化木化石遺址群,這些近乎原生的侏羅紀硅化木森林,比英國侏羅紀海岸的硅化木森林大數十倍。其埋藏規模、密度和埋藏狀況等,堪稱國內唯一、國際罕見。

侏羅紀時代的四川

已發現的硅化木,絕大多數平行於地層層理,部分垂直於地層保存。它們是時間的傑作,蘊含著大量信息,對研究侏羅紀時期的植物群落有重要價值,甚至可以由此推測在侏羅紀時代,四川乃至射洪曾是什麼樣子。

在三疊紀「印支運動」作用下,當時四川地域的盆地邊緣逐漸隆起成山,之前被海水淹沒的地區逐漸上升為陸地。四川盆地由海盆變為湖盆,湖水幾乎佔據了四川盆地全境,稱為「巴蜀湖」。

侏羅紀時期的湖盆在氣候上,由晚三疊紀時期的溫暖濕潤氣候,轉變為侏羅紀時期的炎熱乾燥氣候,其間沉積了1000米厚的紫紅色黏土岩、粉沙岩、泥岩、岩屑長石沙岩和長石石英沙岩等。

此外,侏羅紀時代的射洪地區,還生長著大量的樹木,這也是硅化木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要有大量繁茂的森林存在,為硅化木的形成提供最基本的材料。只是,硅化木的形成並非那麼簡單。眾所周知,樹木在被掩埋之後,並非只會變成硅化木,同樣會變成烏木或煤炭。硅化木的形成,相比烏木與煤炭,則有更多巧合——

第一,要有一個特異的埋藏環境,即樹木必須迅速掩埋,以便與空氣隔絕,防止其腐爛;第二,埋藏環境中,必須有適量的礦物質溶液。由此,更可看出硅化木的稀有和珍貴。

另一方面,在侏羅紀時代,射洪地區的動植物發展達到鼎盛時期。比如,有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等。另外,還有各種動物,如恐龍、菊石、爬行動物、微體生物,以及蜘蛛、蟬、甲蟲等。動物中的霸主便是恐龍,在侏羅紀時代繁盛一時。

之後,一場洪水淹沒了此地,恐龍也在白堊紀的末期滅絕,經過百萬年甚至是上億年的演化,這裡終於形成了硅化木化石和恐龍化石。

遺址館內展出的硅化木。

硅化木藏著恐龍的秘密

侏羅紀時代的遺迹,在射洪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內演變為許多的秘密。而最大的秘密,同樣是令許多專家百思不得其解的謎題——恐龍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

射洪縣發現恐龍化石,是在2004年的一次科考活動中。當時發現了5塊恐龍骨骼化石,證明了射洪地區在侏羅紀時代曾經有恐龍活動。此後,恐龍骨骼化石陸續在王家溝、李家溝、蔡家壩等地被發現。值得一提的是,每塊恐龍化石,均與硅化木產於同一地層的長石沙岩與泥岩中。

恐龍為什麼會和硅化木同時出現?在世界其他地區卻未見此景。眾多專家經研究後達成的共識是:在射洪發現的恐龍,皆為食草類恐龍。恐龍出現在射洪,是為獲取大量食物。

此說並非憑空判斷。射洪國家地質公園的硅化木,主要是由松柏、銀杏類、南洋杉類(即貝殼杉型木)植物形成的,其中包含了重要的古氣候、古環境信息——

射洪硅化木橫切面多生長紋,但部分標本生長紋不甚清晰,這表明射洪地區在侏羅紀晚期古氣候存在一定的季節性變化。

在射洪縣蓬萊鎮發現的部分孢粉(孢子與花粉的簡稱)化石,多為克拉索粉(Classopollis),克拉索粉往往被看作乾熱氣候的指示劑。這表明四川盆地沉積時期氣候相對炎熱乾旱。

射洪地區南洋杉類化石的發現,表明在侏羅紀晚期,儘管該地區氣候以炎熱乾燥為主,但在部分水分供應十分充分的地區(如河岸及湖濱地區)發育有豐富的森林群落。

由此,專家推測,射洪在侏羅紀時代,是一個大的湖泊,而湖邊就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各種生物在其間共處。湖水中生活著大量以輪藻為代表的水生藻類植物,以及以葉肢介、雙殼類、腹足類為代表的水生無脊椎動物。同時,許多大型食草類恐龍也大量在此繁殖。

這是時間講述的1.5億年前的侏羅紀故事,它為人類呈現出壯觀的地質奇蹟。在射洪硅化木地質公園遊覽,任何人都會心生感慨:在漫長的時間面前,任何事物恐怕都會顯得渺小、謙卑。世界並非一朝一夕而成,百萬年的時間刻度,實際上在大自然漫長的演化過程中,也僅是一瞬……

| 好文精選 |

真實的「奪寶奇兵」,從納粹手中解救被掠奪的珍寶

「風下之鄉」山打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遺產地理 的精彩文章:

「風下之鄉」山打根

TAG:世界遺產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