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用心投入 在於生命精華的提升與改變

用心投入 在於生命精華的提升與改變

生命有原則,修行有通則。華嚴經善財童子第五參,解脫長者老師到最後講了十個照顧自心,是人生修行的態度,一個綱要,代表著行者風範,可以當作座右銘。以三摩地法,在一切人事時地物忙碌中修,展出身相,善用其心。

他開示完自己所行法門,緊接著推薦下一任老師,這也是五十三參的通式。「善男子!我唯於此如來甚深無礙莊嚴解脫法門, 自在入出。」在甚深禪定中自在出入。

「如諸菩薩摩訶薩住無礙智,行無礙行。於諸境界,無不通達。現前常得見一切佛廣大三昧。住一切佛無涅槃際成正覺門,無涅槃際成正覺門,無有涅盤。」這是第二階段的成就。

見生死,證涅盤的,都是小乘門。厭娑婆,欣極樂的,是權教非實。不是說不要修,那是還沒上道。

「普遍了知諸三昧海所有境界,能隨觀察三世諸法悉皆平等,分身遍往一切剎海。入於諸佛無分別處。一切境界皆悉現前。常能觀察一切諸法。以圓滿智盡能說行一切菩薩功德行願。於其身中,悉能顯現一切世界成壞之相。而於自身及彼世界,不生二想。如是妙行,而我云何能知能說。」

講到智慧了,非常謙虛。如是妙行,而我云何能知能說,他不知,怎麼說這些境界?他真的不知嗎?在理上,禪定與智慧,不混在一起。老師教禪定就是禪定,教智慧就是智慧,這樣學者能學得清楚。

本來法界一體的,法界是一,不生二想。而攝化眾生,是多樣性,要分別的。法界體性是一體的,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是同一個。不讀華嚴,真的不知佛家之富貴。

解脫長者他懂下一個善知識境界先講,自己只教一個法門,一門專科。整體在成長,照顧生活,老師要教大學,教那個水平應對進退,告訴江湖險惡,要具備應變能力與抗壓性。修學佛法必須全方位來,不要只求專業,多學實際生活中的大學。

「善男子!從此南行閻浮提畔有一住處,名遍無垢。彼有比丘,名曰海幢。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再一次變化,更複雜的情況,是修學上要注意的地方。

介紹要懂得法界體性。閻浮提,是有煩惱的地方。畔就是邊緣。法到邊際了,入禪定,已轉到另外一個象限去了。到邊緣去,馬上就開智慧,出三界;在閻浮提中心就麻煩了。

比丘表示清凈,所以叫遍無垢。要去感受生命的總體宏觀;從一點看,會執著。行者與師父交融一體,學者與善知識交融一體。生命投入,一定感恩。沒有投入,就會應付。投入不是付出多少問題,是生命精華的提升與變化。一個人做事只是領薪水的,沒有用。

功課絕對不能變成職業性的工作,變成慣性,機械地交差。變成職業性,就不能成功了,不用善用其心。學佛學著覺醒,自在活潑,沒有壓力,與工作不一樣。能投入的人,充滿生命力。在日常生活每一個部分投入,善用其心。前面《凈行品》把外面的境界,轉為內心的東西,對能量會一再地提升,這樣才是真正美好的人生。

「時善財童子禮長者足,右繞觀察,思惟瞻仰,稱揚讚歎無量功德。念善知識,能為救護;於善知識,常生歡喜;

依善知識,發起行願;由善知識,令我開悟;敬善知識,心無違逆;事善知識,無有諂誑;於善知識,心常隨順;

於善知識,起慈母想,令我遠離一切顛倒;於善知識,起慈父想,令我成就菩薩善法。如是思惟,深生愛樂。悲泣流淚,辭退而去。」

救護,身心救護有限,這是靈性救世救護,無限,活潑。這一段特彆強調善知識,意思這個法門不離善知識,直到成就。不要產生宗 教狂熱現象。

禪定要修行成就,基本上就在這個地方,與善知識的態度關係。師父好徒弟:1、依教奉行,好好去做,即法門無上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2、心無煩惱,即煩惱無盡誓願斷;3、能夠與眾生分享,即眾生無邊誓願度。要入禪定,禪定這一關,全部過濾掉。

善知識有三類:1、外護善知識。2、同行善知識。此最重要,顯出道風。成熟到完全接納到新法門,一定是同行善知識架構的。第一自己的人格性要健全;第二與眾生界要圓滿;第三自凈戒要徹底,不能自我隱瞞。具備這三個條件,相對修行就簡單了,大乘禪宗心法特色參禪金三角,調整到平衡的地方就進去了。3、教授善知識,只是象徵。

本參經文,雍容華貴,境法合壁,本講法門眾多,到此告一段落,下一參講智慧的法幢比丘章!(海雲繼夢師講華嚴,圓明心要筆記5-25)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師子吼 的精彩文章:

TAG:師子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