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公案故事都表法的 要去求證其真實義

公案故事都表法的 要去求證其真實義

改造生命是大的系統工程,修行的幾個階段,信解行證等六位行法,華嚴經講得很清楚。住、行、向、地、等、妙六位各有十個位次,進入十住位真發菩提心,來到第十灌頂住這個地方,屬於解的部分,要完全完成了。

灌頂住,告訴我們真正摸索階段完成以後,要把心安住在這個地方,哪個地方,要了解。我們現在所說的了解,只是知道,並沒有證道,更沒有去求證。站在修行的立場來看,要把知道,去求證出來,這點我們一直很難跟各位交待很清楚,自古以來都有這種現象。

古代有點類似二分法,進來了,能修就真的修行;進來不能修,就當護法。古代修行,在家出家二眾,分得很清楚。在家是修福報;真的要修行,出家再修。

現代人已經混淆了,出家呢,在混日子;在家,是在求平安,得保佑,到底在修什麼也不知道;還有人在爭在吵,我當護法,也能夠成就。看韋陀菩薩就能成就,不是這樣二分法,韋陀菩薩他怎麼成就,人家是已經成就的人,現在他不想成佛,準備在賢劫里,千佛出世通通護持你,千佛當中的法,他一定到道護衛你,他的願是這樣,你敢不敢?你要真修行,不要去試試看。

妙高禪師坐在妙高頂上妙高台,覺著自己很厲害。慢心一起,韋陀警告他,二十輩子不護他法。但真正的懺悔心發起,一懺悔,就超過二十世。透過實際修行去求證,才知道有沒有這些東西。佛法中講的,不是腦筋推理的可思可議的東西,凡夫境界。佛法在修行的是不可思議解脫界的東西,超越的聖人境界。

現在在飛機上,有可樂,XO,本身就是天上的宮殿,雖沒有黃金為地,也沒有泥土為地。佛陀把這境界,用善巧方便告訴眾生。佛陀要把這境界的語言作大轉化,轉化為當時的人所能接受的。他的這個能力,加上他的解脫,是用腦筋沒有辦法了解的,這叫不可思議解脫境界。

佛陀當時把波 音747作什麼樣的描述,對當時的人一點意義、價值作用都沒有。他要當時的人是要了解什麼?既然那個目的重要,這個例子就不重要了。所以,為了啟發當時的人,就那個解脫目的,這個例子他就可以善巧方便地說了。這個時候,不能夠用現實的例子來說明。

因此就有很多這種例子,他講到過去、講到古代,過去生中,譬如說金天我掉了一根金羽毛,意思講依索利亞地方的人沒糧食吃,要空投糧食。能不能善巧方便地表達出來?他可能把運輸機就變成金天我了,把糧食、衣服、藥品通稱為金羽毛。能不能這樣了解,這要真正的修行,實證的功夫,才有辦法知道。

如果要以宗 教情操講,就是有這一個金天我,怎麼能體會到諸佛菩薩的大慈大悲!所聽的不過是一個宗教故事而已,就毫無意義。因此有人發願下輩子要當金天我,這就叫迷信了。

隨著時代的轉變,這個解釋會一直發生變化。隨著族群的不同,會一再地變化。他這故事告訴我們,他所要啟示眾生的,就是要發大悲心,將它付諸於行動。重點在這個地方。至於它是什麼金羽毛,運輸機,運送什麼糧食,並不重要,重要就是啟發我們的慈悲心,平等不分別那種同體大悲的心量。

佛陀為了啟示我們,運用各種善巧方便,讓我們去體會,讓我們去了解。我們要怎麼完成?從初住位,到十住位,幾乎都在了解這個部分。他是安住在這裡。

我們對佛法接納了,前面的修行,各種的資糧道都具足了,現在來就是對於真實義的真實了解。要透過這個部分去完成它。這是住位,安住,又叫解,了解,十住位又叫十解位。解,不是知道的了解,是真正透過實修,求證以後出來的了解,就不是語言文字的解釋了。內心裡的覺知,是非常重要的,從這個地方勉勵自己。希望各位在真正學佛與精進的過程當中,要去穿透這個部分。

學講經的,先從講故事開始,不要跟人家爭「一定是這樣」。很多故事公案,表法的意義,都非常深遠。尤其講戒律的時候。勸戒酒,講到最後酒照喝,故事照講,就沒有意義。我們要了解,很多公案講起來很有意思,它的表法意義在哪裡,慢慢地要去求證,要徹底了解,這才叫安住!

十住,分十個部分,有各種層次。一個前提就是安住在十個波羅蜜上面,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

第一、十波羅蜜只是種類上面的問題。講布施,不是只有錢財布施而已,最重要的布施煩惱、病苦、生死;很貧窮,就把貧窮布施。貧窮布施出去,一定富有,那是什麼,知道嗎?知足。要知足,貧窮就布施出去了。要不知足,全世界財富給你,你都還不足。

我們要真正地體會,一步一步走上來。持戒是持什麼?很簡單,不犯戒,就持戒了。能不能做到這一點,心理很篤定,很安定,很清爽,就完全持戒了;假如沒有,怎麼持都沒有用,它會害了你,使你更痛苦。

第二、十住十波除了種類不同以外,它也講層次。從智慧面,從利生的慈悲面,一住一住,一個位次,一個位次,逐漸地在提升。

前面十信位,沒有位次,條件怎麼具足都可以,具備七個條件,就破我執。具足七個條件,任何七個,七信就會破我執。九個條件,任何具足九個,九信法執也破了。第十個十信叫保任,然後就進入十住位的初住位,從此開始,就有位次,層次感出來了。到這個地方就了解我們要怎麼修行了!(海雲繼夢師講華嚴,圓明心要筆記Ⅱ51-1)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師子吼 的精彩文章:

安住在心體上 不為生活現象束縛
用心投入 在於生命精華的提升與改變

TAG:師子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