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會手語的大猩猩「可可」去世,她找到「舒適的洞」了嗎?

會手語的大猩猩「可可」去世,她找到「舒適的洞」了嗎?

一隻動物的自然死亡能引起多大關注度?美國大猩猩基金會在20日宣布一隻名為「可可」的大猩猩已於前一日早晨在加州去世,享年46歲。這個新聞在隨後引起的話題熱度似乎不亞於當前正舉行得如火如荼的世界盃比賽,人們在社交媒體上紛紛刊文表達對「可可」的悼念。為什麼?原來,她早已憑藉自己出色的手語交流能力俘獲了全世界一大票粉絲。


掌握1000多個手語單詞的大猩猩

「可可作為所有大猩猩的大使,以及種間交流和移情的研究對象,觸及到了數百萬人的生命,她曾深受愛戴,也將永遠被我們懷念。」大猩猩基金會(The Gorilla Foundation)在一份聲明中如此寫道。

1971年7月4日,可可(Koko)出生於美國舊金山動物園,最初被命名為Hanabi-ko,在日語中的意思是「煙花的孩子」。她在1歲的時候被美國動物行為學研究者、當時還是斯坦福大學博士研究生的弗朗西恩·佩妮·帕特森(Francine 「Penny」 Patterson)「領養」,就此開始了對美國英語手語的學習。

1975年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帕特森表示,可可在4歲的時候已經積累了超過170個單詞的辭彙量,並顯示出了創造性地使用語言的能力。「她偶爾會發明新單詞(手語),令人稱奇的是它們都用得很恰當,她也能將自己已知的辭彙串聯到一個新奇而有意義的表述結構中。不僅如此,可可似乎還有一種幽默感,也會玩簡單的文字遊戲。」

帕特森和她的研究同伴羅納德·柯恩(Ronald Cohn)為可可創辦了大猩猩基金會,除了可可,這個基金會下也招募了其他猩猩作為研究對象。1979年,整個團隊搬到了聖塔克魯茲山地區,可可便在此度過了自己生命中餘下的時光。

據大猩猩基金會介紹,等到可可去世的時候,她能夠表達的手語辭彙量已經超過1000多個單詞,同時,她能夠理解聽懂的英語單詞則有超過2000多個。


明星大猩猩的「星路歷程」

可可卓越的手語天賦很快讓她蜚聲國內外。在1978年和1985年,可可兩度登上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1978年的封面展示了可可拿著照相機對著鏡中的自己自拍的形象,1985年的封面則展示了她和一隻名叫All Ball的貓咪的親密關係。

事實上,這隻貓咪正是由可可自己在1984年領養的,並親自為它取名。但不幸的是,就在同年,All Ball就遭遇車禍身亡了。得知小貓咪的死訊後可可非常傷心,「貓咪,哭泣,很抱歉,可可的愛,沒注意,來看我」,這是可可不斷用手語表達的情感,她的哀慟之情絲毫不亞於人類,甚至在All Ball過世10年之後,每當可可看到貓咪,總還是會打出「痛苦、難受」的手語。

2015年10月,可可又收養了兩隻新的小奶貓。

可可與All Ball的關係讓人們看到了動物情感未曾被發掘的一面,不久之後,一本叫做《可可的小貓》的童書問世,這本以可可和All Ball的故事為藍本的書在當時立即獲得了大賣。儘管痛失愛貓,但可可的星路卻還剛剛開始。

在《國家地理》1985年的獨家專訪中,可可在被專欄作家辛西婭·戈爾尼(Cynthia Gorney)問到大猩猩死後會去哪裡時,她比畫著回答說「舒適的洞里再見」讓人印象深刻。此外,可可還出演過幾部紀錄片,並在1998年出現在了美國著名兒童電視節目《羅傑斯先生的鄰居》中。在節目上,可可很快便適應了主持人弗雷德·羅傑斯(Fred Rogers),雙手攥住羅傑斯的毛衣玩耍並用手語告訴他自己很喜歡他。瑪吉·惠特莫(Margy Whitmer)在今年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有可可出現的那一期節目是該節目史上最讓人難以忘懷的一期節目。

羅賓·威廉姆斯與可可一同打鬧的畫面。

3年之後,可可又結識了一名新的明星:著名演員羅賓·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這兩個「活寶」一見面就彷彿有種久違的親切感,威廉姆斯在日後的多次採訪里都回憶起他和可可互相給對方搔癢,甚至讓可可戴上自己的眼鏡的故事,表現出了對這份經歷的十足珍視。

加拿大歌手Flea到訪可可,教可可演奏吉他。

名聲的重負:可可真會語言嗎?

然而,所謂「人紅是非多」,可可的聲名遠揚也逐漸為她招來一些非議——即便她只是一隻長期待在研究基地沒犯過任何大錯的大猩猩。外界對她的質疑在於,可可所表現出的超乎人們以往想像的語言能力,究竟真的是自我習得,還是根據她的研究員的提示,甚至僅僅只是帕特森和她的同事們的心理投射?幾十年來,人們在這個問題上一直爭持不下。

以往的研究給人的信息是,猿猴不具備和人一樣的複雜語言處理能力。過往的研究人員也堅信,人類可以對周遭的事物進行即時性的交流,或者僅僅是為交流而交流;但猿猴卻不這樣,它們的語言往往是功能性的,只有當它們切實地需要某樣具體的東西時,才會動用語言。

事實上,在可可最初的學習階段,她也確實遇到過不少阻礙,面對一個臨時設置的情境,她會作出錯誤的手語,或者是明顯不規律性地使用「乳頭」這個詞,然後帕特森就會說她「愚蠢」並重新教她。如此訓練之下,可可掌握了大量名詞:玩具、蘋果、餅乾、小狗……如果說這些可以用標籤來提示的名詞還不足以證明可可的語言實力,那麼她學會使用的動詞,乃至描述情感的形容詞應該足夠向那些質疑她的人證明實力了。

可可為貓咪All Ball悲傷難過的事件並非一次偶然的個例。當她在2014年得知羅賓·威廉姆斯自殺的消息後,整整一個下午她都憂傷地坐在自己的小屋子內——當然,人們無從得知可可究竟是將「威廉姆斯」這個名字對應上了13年前見到的那個生龍活虎的喜劇明星,還是僅僅出於對她的照料者帕特森等人在當時表現出的悲傷的回應——即便是後一種情況,可可的共情能力也足夠讓研究者感到欣慰。

更重要的是,那些見過可可的人們,無論是記者也好,演員也好,羅傑斯也好,威廉姆斯也好,他們對於同可可的接觸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同一個信息:他們感受到了某樣東西。

可可與我們如此不同卻又如此相似,即便她說英語的方式和我們不一樣,即便她的生活習性和我們不一樣,又如何呢?在可可的眼中,我們已經看到了自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因為「重名」被排擠了27年,馬其頓終於更改國名與希臘和解
世界盃頻爆冷門,球迷們竟玩起了這種操作…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