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中國導演唐高鵬成黑馬,黑澤清高徒奪最佳導演

中國導演唐高鵬成黑馬,黑澤清高徒奪最佳導演

亞洲新人獎自誕生以來,一直為亞洲電影新人們提供了寶貴的展示機會。「亞洲新人獎」雖然年輕,卻已成為亞洲範圍內最具影響力的電影新人扶植平台之一。

今天,第21屆上海電影節亞洲新人獎閉幕,現場亞洲新人獎評委和頒獎嘉賓紛紛回憶自己的新人經歷,年輕的獲獎者講述自己與電影結緣的故事,整個會場都能感受到新生電影力量的朝氣蓬勃。

亞新獎評委會主席施南生說:「亞新獎的特色之一,就是六個獎項的所有提名人,都是他們的第一個或者是第二個作品。任何行業都必須要不停有新人加入才會興旺。電影業的新人,就是電影的未來和希望。」

亞洲新導演從這裡走向世界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的最佳影片由中國青年導演唐高鵬《未擇之路》摘得,日本導演清原惟憑藉《我們的家》獲得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分別由丁溪鶴(《尋狗啟事》)、內嘉爾·莫加達姆(《盛裝舞步》)獲得,最佳編劇獎由《翻譯的焦慮》編劇費希瑞·賽諾獲得,最佳攝影獎由中國澳門的歐陽永峰(《淡藍琥珀》)獲得。

獲得最佳影片的是中國電影《未擇之路》,「這是一部完整誠實的作品,在導演精準的掌控,及演員精湛的表演下,展現了人在困境中煥發出的人性的良善與光輝,傳遞了社會的關懷。」

正如評委會主席施南生所說,「最佳影片應該是在方方面面都比較完美的。」無論是演員的表演,導演的掌控,還是主題,本片都獲得了評委高度的認可。

《未擇之路》是一個設定在中國西部戈壁荒漠的「西部片」,男主角為了挽回前妻,帶著小男孩,穿越戈壁灘,偶遇卡車女司機,三個孤獨的人度過了一段恍若家人的時光,關係被這因果相循的旅程不斷考驗與改變,所有人都因為與他人的相遇踏上了自己的不歸路。

本片在4年前從上海電影節創投單元啟動,歷時4年,這部唐高鵬自編自導的處女作終於問世,頒獎典禮上,唐高鵬說,今天又回到這個「明亮溫暖的港灣」,感覺「一直被電影的光芒照耀」。

日本導演清原惟憑藉《我們的家》獲得最佳導演獎。「以獨特的創意,縝密而平實的方式,來敘述人與人的關係,以及家的定義。」只看題材和故事,不免想起是枝裕和的家庭題材電影,而清原惟則用平行空間的概念,增加了一絲懸疑性。

本片是清原惟研究生畢業作品,也是她的第一部作品。從故事創意、攝影構圖來看,本片都是一部在平均水準之上的作品。1992年出生的清原惟,師承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清,本片作為畢業作品也得到了導師的指點,建構起一個集實感與玄秘、既親近又疏離的空間,窺看女性心靈密室。

最佳男主角獎由《尋狗啟事》丁溪鶴獲得,片中他的表現正如評委會給的評語,「質樸的表演詮釋了中國當下的一個年輕人豐富的內心世界。」

最佳女主角獎由伊朗演員內嘉爾·莫加達姆(《盛裝舞步》)獲得。整個表演過程中,她用「冷峻自然克制的表演方式,展現了一個少女面對重重危難下的自我覺醒。」而電影亦通過這個故事,展現了伊朗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內心世界。

最佳編劇獎由菲律賓電影《翻譯的焦慮》編劇費希瑞·賽諾獲得,這部自編自導的作品,「非傳統的敘事方式,拓寬了我們對亞洲電影新的想像。」

今年入圍的15部電影中,其實大部分來自中國內地、台灣、澳門,包括《縫紉機樂隊》、《向陽的日子》、《XOXO卡夫卡》、《鏡像人·明日青春》、《尋狗啟事》、《雲水》、《疲城》、《淡藍琥珀》,另外,來自菲律賓和日本的各有兩部,馬來西亞、伊朗各有一部入圍。

新人導演在創作主題上,都比較專註於記錄各自身邊熟悉的小人物的生活,這是他們最容易產生共鳴的故事內容。而由於來自不同的國家地區,不同的文化背景,故而通過各自的電影,呈現出豐富多元的創作內容。

亞洲電影的薪火相傳

上海電影節亞洲新人獎評委會主席、著名監製施南生,曾表示,這次亞新獎評委的看片量創造了新的記錄,宋佳、曾劍、趙德胤、拉亞·馬丁和她一起,用4天時間看了15部電影。

「雖然時間緊張,但很高興,因為新人新作對我們這些拍電影很久的人也很有啟發。」首次做亞洲新人獎評委的演員宋佳這樣說到,她表示:「亞新獎每年為電影行業輸出新血,通過這些作品,能感受到屬於年輕人的一種氣質。」

作為上海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爵獎之外的唯一一個競賽單元,亞洲新人獎的定位是:在亞洲範圍內選擇新人導演的前兩部作品,進行評比。

每年,上海電影節官方為亞新獎提名者舉辦酒會,公布入圍劇組的提名名單。這對於初出茅廬的新導演來說,已經是導演生涯中的第一個莫大的榮譽,而且每年的獲獎人也都是優中選優的結果。

作為亞新獎形象大使的徐崢表示,「很多有成就的導演,處女作在二三十歲左右時問世。這是一個有創造力的年紀。」 趙德胤同樣表示,「在事業的起步階段,如果能拿到一個獎,對他們的未來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亞新獎從2004年首次開設以來,15年間,許多年輕的亞洲導演從這裡走出,被世界所認識。譬如2005年寧浩導演的《綠草地》、2006年曹保平導演的《光榮的憤怒》、萬瑪才旦《靜靜的嘛呢石》,2008年張猛《耳朵大有福》都曾獲得該競賽單元獎項。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亞洲新人獎上湧現的新人導演們,將在日後的創作道路上創作出更多優秀的新作品。

新導演不一定能成長為名導,但名導一定是從新導演起步。本屆亞新獎評委們也紛紛回憶起自己第一次拍電影時的經歷。施南生回憶起1981年,當時她參與的第一部電影在春節上映,作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的小片子,獲得了當年的票房冠軍,而且還打破了香港當年電影的票房紀錄,她覺得很不可思議。

宋佳回憶起自己創作學生作品時:「拍一部片的成本就是2000塊錢,當時作為組長,要同時做導演、編劇、攝影。當時拍了一周,每天都特別興奮,哪怕不吃不喝都覺得做這件事情特別開心。」

這些知名的電影導演、監製、演員,無一不是從新人一路走來,因此他們對新人導演的苦與樂都瞭然於心,對他們的鼓勵和鞭策也是發自肺腑。

「在電影的道路上,如果你覺得孤獨,是因為你正在聚集力量。抱有真誠的態度,你就一定會成功。一定要繼續拍下去,繼續挖掘故事,你就可以找到真理。」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導演幫 的精彩文章:

廁所英雄:政治、宗教還是女權?改變6億女性命運印度片的開掛秘訣
會繼續完成欠債追討工作,中國電影要靠品牌化成就創造者

TAG:導演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