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網路時代的個性化發行

網路時代的個性化發行

近些年,隨著資本不斷融入電影市場,電影工業的話語權已經被出品、製片、發行、電商售票等方面瓜分殆盡。

網路時代電影發行上的變革,極大縮短了影院的發行窗口期,網路觀影、點播院線、點映、線下觀影會等新電影發行渠道興起,電影院線的生存狀態越發艱難,雖然中國電影的屏幕數字一直能加,但院線也隨時面臨著消亡的危機。

5月Netflix網路發行後,引起了巨大的討論。雖然Netflix還未進軍中國,但其實Netflix付費觀看模式早已在中國主流視頻網站上試行,騰訊、愛奇藝、優酷都有自己的線上付費觀影服務。藝術院線聯盟、新片場、大象點映等公司探索的模式,也是極被看好的。

從目前國產電影發行行業的現狀來看,從發行介質、發行功能、發行主體、發行渠道、發行模式到發行窗口期,確實都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特徵。

今天(6月21日),金爵電影發行論壇,邀請到了上海藝術電影聯盟負責人金輝,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副總裁劉開珞,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楊向華,大象點映(上海)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導演吳飛躍,國家電影數位元組目管理中心研發部主任劉翼光幾位對電影發行深有研究業內人士共同對「消費新形勢下的電影發行模式革新」這個話題進行了深度討論。

發行工作中的新問題和新思考

電影發行進入網路時代,電影的形式和內容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網路電影的出現是電影行業應對網路觀眾自發形成的一個類別。我們看到的是,無論形式如何變,網路電影、短劇、短視頻都一樣,不變的是觀眾對內容的要求。而未來電影發行同樣如此,變得只是對內容發行的渠道拓展。電影長片、短片、以及各種類型的影片都改被納入範圍內。

那麼未來電影發行,將會遇到什麼問題和機遇呢?

金輝 | 上海藝術電影聯盟負責人

論壇上,金輝表示,上海藝術電影聯盟是5年前成立的區別於商業片放映的一個渠道,成立的目的是想讓影迷在觀影時,不單單在銀幕上只看商業大片,也看不到小眾電影。同時,也希望一些導演能在大銀幕上進行展示。目前已經做了一些海外電影策展,同時對外輸出中國的藝術片,而且目前已經去到十幾個國家做過展映。

劉開駱表示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他看到最多的就是「新」,對於發行而言,今年優酷電影也有新策略,就是「新發行、新視聽、新製作、新能量」這「四新」原則。

劉開珞 | 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副總裁

聊到「新發行」,劉開駱直言此前電影和網路電影都是分開發行的,電影上過原先之後,才會出現在網路端。但是近幾年優酷發現了新的可能,這給了例如《完美陌生人》這樣在網路上已流行一兩年的電影,重新上院線的開會。優酷曾做過院線電影和網路電影同步發行的嘗試,也看好網路、院線聯動的可能性,打破先院線再網路的時間順序、空間維度,針對不同的電影策劃不同的上映形式,提高影片整體的收益,用不同的收費分成模式,例如時長計費、單次點播等等模式,最終給電影市場帶來增量。

楊向華 | 愛奇藝高級副總裁

愛奇藝對網路發行的布局較早,再影業成立後,更是再藝術電影的線上發行上做了很多投入。楊向華在論壇上提到,最近愛奇藝影業正在做的《北方一片蒼茫》、《冥王星時刻》都是獲得過國際電影節獎項和讚譽的作品。並且評價視頻端,講《三塊廣告牌》《犬之島》《水形物語》等多個奧斯卡提名作品收入囊中,做獨家播出。他直言,網路發行其實是對藝術電影比較好的,也是較低低成本的放映渠道。

吳飛躍 | 大象點映(上海)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導演

而大象點映的吳飛躍則為電影發行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點映模式,通過大象點映的app端,通過影迷發起的模式,通過垂直傳播提供影片和影迷最終見面的渠道。「我們講排片權過渡給觀眾,我們關注的事觀眾的心聲,他們想要看什麼?」通過這種模式,吳飛躍為很多不同類型影片的創作者提供服務,而且他為電影發行提供了一種新的發行模式。

劉翼光 | 國家電影數位元組目管理中心研發部主任

論壇上,很早開始接觸電影數字發行的劉翼光表示,電影數位元組目管理中心成力40多年,從農村數字放映,到電影發行平台的建立,以及電影數字拷貝密鑰傳輸、院線衛星接收發行網路,都有他們的身影。目前他們為全國5萬多家電影院線服務,累計了超過4000多部影片的版權。點映這個模式他們也做過嘗試,並且面對即將成為新興發行渠道對點播院線,他們同樣做好了合作的準備。可以說,是電影發行服務的必不可少的中間環節。

網路時代電影的個性化發行

目前和傳統院線電影發行相對應的就是電影網路發行渠道,而且影片的網路發行分賬表現也越來越好,已經達到了總收益的三分之一左右,而Netflix對線上視頻付費的布局,也加速了網路發行模式的革新。其實國內視頻網路平台,已經很在開始李付費觀看的試行,但點播付費的模式,依舊還在萌芽階段。

面對網路電影和院線電影的雙向轉換,該如何做發行策略促進票房增量呢?

在劉開駱看來,無論是網路電影還是院線電影,其實都是用90分鐘完成故事的講述,優酷影業此前製作的《提著心吊著膽》就是事一個很好的例子,原本沒有發行院線的電影,在質量優質的情況下完成向院線進發。

他提到優酷影業對網路和院線同步發行也已經有嘗試,例如:電影《東》《他是龍》兩部影片就是採用了網路、院線雙向發行,但這種模式電影票房增量一般。而《S4俠降魔記》《引爆者》等幾部片子,採用網路電影時長分賬的模式,反而效果不錯。今年優酷影業開始了單點模式和院線電影合作同樣效果很好,他表示看到了觀眾對這種發行模式的需求,從版權購買、到分成模式、再到單點模式,優酷影業在發行上的探索從未停止。

楊向華對網路和院線同步發行的模式同樣有自己的思考。他在會上表示,愛奇藝本身傾向成為共同的進步者,成為票房增量的貢獻者。目前電影網路版權的價值越發提升,通過網路向用戶收費是比較新的模式,網路版權其實比院線更高,今年網路版權預計會超過180億,最終這個循環會回到創作者身上,做出更好的作品。論壇上,楊向華直言,其實現在很多點播影院都是盜版,而愛奇藝關注點播影院會保證版權方的權益,將點播這塊市場規範化,不當攪局者的角色,為整個行業完成增量影響。

目前,行業內出現了一種短片合集上院線的這種電影創作、發行形式,而這種新的形式被在場的多數人讚譽,覺得是一種給新人導演展示自我的一種新渠道。

吳飛躍表示,短片在院線放映是存在用戶需求的,因為和傳統90分鐘故事的不同,這種影片上映前需要做好導賞,雖然在電影票房上很難取得突破,但是這種服務卻能夠為導演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面也是未來可以探究的一種新形式。

聊到這裡,劉翼光表示在技術層面上,影院之所以規定電影時長,是做線性排片的需要,也關係到當天受益的關鍵。院線一直是電影技術革新的前沿陣地,Imax大屏、全景深、杜比影廳等等都是技術革新的成果。而目前個性化的分眾消費模式下,小屏幕放映,也就是網路發行,其實可以比電影院線過更多個性化的設計。

聊到這裡,劉開駱表示也同意劉翼光的觀點,他認為個人觀影在這一點上可以做的更突出,在觀看內容、電影時長、觀看場景上,網路放映比院線有更多的選擇自由度、以及高級視聽享受。對於創作者而言,同樣擁有了較高的自由度,對於影片的時長、電影的集數都沒有太多的限制,像此前播出的《北京女子圖鑑》《上海女子圖鑑》集數、時長都非常的自由。

技術革新和電影發行工業化的關係

電影這個行業是科技進步的幸運兒,膠片時代三次放映後影片已經模糊,但是數字時代電影沒有這種限制,每個院線都是一線的放映。現在電影工業化成了國內電影創作者的口號,而發行同業是電影工業化不可缺少的緩解。在技術高速革新的今天,高科技背景下的電影發行的未來是如何的呢?

論壇上,劉開駱表其實不是特效多的電影,就是工業化電影,分工合作、流程化製作才是工業化電影的製作方式。膠片時代還有地域發行,數字時代單拷貝的價值已經降低,那麼我們就要用更新的發行模式來補充,做出和傳統發行不同的區別。比如說,有針對性的進行區域發行,實現單拷貝的高性價比投入,同時用網路發行進行補充,降低發行成本,提高最終分賬受益。

楊向華對於工業化發行上表示,中國電影存在的問題是編劇想做製片人、宣傳想做製片人,宣發是很專業的活兒,其實工業化其實和工匠精神一個道理,就是踏踏實實做自己擅長的東西。

聊到發行的工業化趨勢,吳飛躍表示,其實在看這件事之前,我們要看到目前對於觀眾而言,走進任何一家影院其實沒有差異。工業化帶來的紅利,讓院線逐漸趨同,這是發行行業的痛點。他認為未來的電影發行就是要讓觀眾在不同的院線享受完全不同的、極具個性化的觀影服務。例如現在也有院線有4個小時的個性化排片。發行工業化,是要網路和院線,線上和線下進行咬合,抓住更多的電影觀眾,完成電影消費的升級。電影選擇的多樣化,越來越多。

楊向華直言現在有一個新的詞,C2B來概括點映這種模式,消費者端發起要不要排播,發起這個場次,未來這個模式也許是一種趨勢。

論壇最後,劉翼光總結了電影發行工業化的未來,無非更便捷、更優質、更安全,給影迷便捷的自由的觀影選擇,放映渠道要提供更優質的電影內容和觀影體驗,給創作者提供更安全、更高的既得利益。我們從業者不能丟掉的一條,無論是網路渠道還是影院的渠道,否則不稱為工業體。

從電影發行的新思考,到個性化發行渠道的追求,再到未來發行場景的暢想,論壇上,幾位嘉賓可謂暢所欲言,進行了思想的碰撞,也為未來電影發行提供了更多可能,希望在未來,電影發行更給觀眾、影迷帶來更好的觀影體驗,也能給創作者帶來更多的機會。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導演幫 的精彩文章:

廁所英雄:政治、宗教還是女權?改變6億女性命運印度片的開掛秘訣
中國導演唐高鵬成黑馬,黑澤清高徒奪最佳導演

TAG:導演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