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為難女人的血淚史,該終結了!
文/夏一丹
前兩年一個早晨,我在一個小店吃早餐。
點的餐剛上桌,一個女的拎著——確實是拎著一個四五歲大的小女孩,像堆沙袋一樣把孩子甩倒,再用力摁在我桌前。
小女孩打扮得像小公主,兩道長長的睫毛蓋著一雙水汪汪的眼。可是,她渾身發抖,死死地抿著嘴不敢哭。
小女孩的早餐端來,她調羹還沒拿穩,突然就被她媽用力戳搗了幾下腦門。
「快給我吃!我說了要早一點你給我磨到現在,你個死孩子,你要害死我了!」
孩子趕緊舀了一個餛飩想往嘴裡送。結果一燙,本能地就哆嗦了一下,餛飩掉在碗邊。
啪!一個巴掌扇得她整個人撲倒在桌上:
「你怎麼不去死!蠢成這個樣子你活著幹嘛!」
小女孩終究沒忍住,哭出了聲。但還沒發出來的第二聲就又死死地咽回肚裡,可能只恨自己眼淚不聽話,總是會拚命地要地淌出來。
整個熱鬧鮮活的早晨,死死地凝固著。
就在我準備拍桌子起身的時候,另一個保姆模樣的女人趕來了,臉上帶著:「你又惹你媽生氣了」的淡漠的表情,帶走了女孩。
孩子早餐沒吃,涼在桌上,和那粒掉在碗邊的餛飩。她媽媽在所有食客震驚的眼光中,一身正義地離開了,可能要趕著去什麼地方。
不知道那個小女孩未來會有怎樣的命運。
人們都有一個普遍的認知:小時候的那些事,過去了,就過去了。
可惜,這並不是全部。
遲到18年的失眠,一次失誤鑄就她的生命背景
M今年28歲,她來找我的原因很常見:失眠。
失眠的發生,緣自一次和同事的衝突。
她特別不擅長數字,但從事的又是經常要去財務報賬的工作。為此,她很拖延,經常被催著趕著。
有一次,她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加班加點把堆積的報銷項目給整理出來了,送去財務。
結果其中的好幾份都被財務的同事給打回來了,說她做的報銷資料不合規定,要重新做。
M覺得財務提出的疑問完全可以合理解釋,但財務那邊卻怎麼也不認同。最後,另一個同事見兩個人越爭越大聲,從中調停,M才得以勉強過關。
在這之後,M就陷入了瘋狂的失眠中。
她說,每當她想要閉眼睡的時候,她就會聽到一個聲音:都是我的錯……都是我不好……
顯然,這次事件觸發了她內心深處的創傷風暴。
M出生於一個物質條件挺不錯的家庭,但是媽媽脾氣暴躁乖張,動輒大發脾氣。只要她做的事不讓媽媽滿意,或者有錯誤,就會被罵得體無完膚。
她10歲那年,家裡有一次請了一大桌客人吃飯,飯後媽媽和客人聊天意猶未盡,於是叫她把碗筷盤子全部收去洗。M第一次清洗那麼多餐具,不小心,其中一摞家裡待客專用的碗全部砸地上碎了。
頓時,媽媽當著客人的面便對她破口大罵,足足罵了三個半小時。
「我渾身像被機關槍噠噠噠打得稀巴爛了,她還是不肯罷休……」M甚至完全不記得那些客人什麼時候走的,她只記得一種感覺:「我像被放在油鍋里炸的小老鼠,走投無路……」
而這樣的情形,像她生命中的背景,一直伴隨著她成長。
所以,她害怕做事,還沒開始行動,就先開始害怕,害怕會出錯。出錯,意味著災難的降臨,後果嚴重到死都不行,得讓那件有錯誤有瑕疵的事還原,抹掉所有問題才可以。
這意味著,如果她要得到媽媽的原諒,她必須是個神。可因為她變不成神,於是,在媽媽那裡,她永遠無法得到諒解。
M得出一個結論:在媽媽心裡,自己的生命和價值,比不上幾個她失手打破的碗。以致最後,她認定,她的存在,就是個錯誤,這個錯誤需要得到媽媽的饒恕。
家庭暴力,一種會輪迴的命運
重回創傷,M痛苦難當。而我彷彿看到了一場鮮活的殺戮。
第一個問題來了:媽媽不是應該最愛孩子的嗎?為什麼會這樣對自己的親生女兒?
每一個施暴者,曾經,都是受害者。
2015年,聯合國報告稱:
中國3至6歲兒童的家長,有67.1%曾經在情感上虐待孩子;
每4個成年人,就有一個在童年遭受過身體上的虐待。
那些對孩子暴力的媽媽,她們的成長曆程,一定也是充滿了傷痛與血淚,內心長期被憤怒、無力、哀傷、恐懼和慌張所劫持。
在這樣的媽媽的內心世界裡,光明早已消失,只剩下黑暗與荒涼。任何一件小小事情,都可能觸發她們內心痛苦的扳機,將那連綿不絕的子彈,射向手無寸鐵的孩子。
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給自己生命的人,分分鐘可能要走你的命;本該隨時庇護自己的媽媽,卻隨時會翻臉變成可怕的女巫或惡魔。
面對人生這條路,你渴望全力以赴,可是,有一個人,卻死死地攔住你的去路。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是一種會輪迴的命運。
基於女性在家庭教育中的絕對佔比優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女性的成長史,就是一部女人為難女人的血淚史。從媽媽到女兒、從婆婆到媳婦、從原配到第三者,女人與女人的戰爭,從未停歇。
過不去的小事,承受不起的重創
M遲疑了一會之後,很認真地問我:「我媽是凶了點,可是,我從小到大,大家都說我吃好穿好,過得挺好的,我真的是有心理創傷嗎?」
這個問話令我心痛。
我知道她曾經聽過很多的勸:
「誰沒被打罵過,這不是很正常嗎?這就是心理創傷嗎?太誇張了吧。」
「人要是這麼脆弱,打不得罵不得,那還有什麼辦法取得成就!」
「爹媽也不容易,為什麼不看看好的,一直在計較父母的不是,你又能做得多好……」
這些話的意思就是:你放大了很多事。你太不堅強了。你太煩人了。
像一針針麻醉劑,讓受過傷害的人,繼續沉睡在痛苦中清醒不過來。
多年以來,打罵孩子,向孩子發脾氣,似乎是「家庭教育」中的潛規則。粗暴地對待孩子,往往僅僅被當成「過度了一點的教育」。來自家庭內部的傷害,是隱私。
將暴力和道德混為一談,分不清情感上的痛苦與物質上的匱乏,這恐怕正是暴力可以家庭內部一遍遍輪迴的原因之一。
誠然,父母有父母自己的艱難與痛苦。
但是,暴力,就是暴力,讓孩子替自己承受痛苦,就是新一輪的惡,用再多的親情和道德也無法掩蓋它猶如超級颱風般的殺傷力。它剝奪和破壞一個人最基本的權利和自由,是貨真價實的心靈災難。
所以,如果你遭遇那些你以為可以輕易過去卻怎麼也過不去的事,請別忽視,那極可能,是你受到重創的靈魂在呼救。
心靈的黑洞,被吞沒的生命
那麼,遭受過家庭暴力的人生,會是個什麼樣子?
毫無疑問,暴力具有毀滅性。有些人在暴力中喪生,倖存者,則可能留下種種傷痛。
恐懼、內疚、冤屈、恥辱、無力、無助、憤怒、仇恨、悲傷……交織成一張混亂而繁複的網,將他們籠罩。好多人即使成年了,依然活在內心的監獄裡。
在我的觀察中,童年時期頻繁遭受暴力或者侵犯的人,容易出現的顯著特點,包括但不限於:
1、 習得性無助。
行動,意味著出錯和受懲罰的時間又來了。所以,被暴力對待過的人不容易有行動力。
一要行動,就陷入「我該怎麼辦?我得怎麼逃脫可能到來的災難」這樣的思維中,既不敢做事,也不會做事。
美國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老布,在監獄裡呆了五十年,依靠監獄的管理而生活,已經被監獄「體制化」,回歸社會,連生存的能力都沒有,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的本質,其實是剝奪,被剝奪走了自信的能力與機會。而且,被剝奪者真的相信了自己的無能為力。
2、內心的對抗者。
拖延經常是暴力經歷者的一大煩惱。根據他們過往的經驗,做事情可能會帶來「災難」,那麼本能的辦法就是——想辦法不要做事。
這是他們在過去用來對抗和隔離恐懼,避免崩潰和破碎的本能的辦法;
可惜,長大後,這套完全過時的模式依然在不必要的時候隨時自動開啟,於是,他們計劃得越美好,對抗得越強烈;事情越重要,對抗越明顯。
這樣的對抗在他們的行動中、關係建設中、情緒處理中無孔不入,其結果是,這套對抗過曾經的災難的模式,最終葬送了未來的生機與美好。
3、 自戀問題。
每個人天生需要理想的自體客體。或者說,每個人都需要被鏡映——在鏡子里,看到自己美好的一面。
如果這面鏡子總是映現被扭典的難看、糟糕和不堪的形象,這個人就會慢慢相信,自己真的就是那麼難看。
心理學中的「疤痕實驗」里,就很直觀的揭示了這一影響。
參與實驗的志願者們,左臉被畫上逼真的疤痕,志願者們看到自己可怖的「尊容」後,心理學家收走鏡子。
之後,心理學家告訴每一位志願者,為了讓疤痕更逼真、更持久,他們需要在疤痕上再塗抹一些粉末。事實上,心理學家是將剛剛做好的假疤痕清理乾淨了。
對此毫不知情的志願者,被派往各醫院的候診室,他們的任務就是觀察人們對其面部傷痕的反應。
實驗結束後,志願者普遍認為,眾多的陌生人,對面目可憎的自己都非常厭惡、缺乏善意,而且眼睛總是很無禮地盯著自己的傷疤。
事實上,他們臉上根本沒有傷疤。
對孩子實施暴力的父母,就是在一遍遍地妖魔化自己的孩子,讓他們相信,自己一無是處,甚至把自己遭受暴力的原因全部歸咎為:都是我不好,都是我不乖……
低價值感和低自尊感會令他們顯得很玻璃心,受不得委屈,聽不得不是,抗挫力低。
因為從小,他們都被「你糟糕、你差勁、你不行、你沒用」這樣的聲音亂填亂塞,心理空間已經滿到這樣的話再多一丁點兒,都無法承受。
就是說,內心的承重牆,塌陷了……
4、 邊界混亂。
失常的經歷會帶給他們失常的體驗,頻繁被暴力對待的人,經常顯得缺乏常識,對正確與錯誤,正常與反常難以辨識,無法做出合理的判斷,甚至會出現一些看起來很低級的問題。
比如會將性騷擾當成是對方在示愛。而這,導致他們的內心世界進入混亂狀態。
時常陷入自我懷疑的他們,為了尋找確定感,常常耗費很多精力和時間,甚至出現強迫傾向。抑鬱、焦慮、自毀……
時光虛度,一事無成,關係隨時觸礁……他們的內心深處,像有一個黑洞,隨時將他們吞沒。
慈悲的力量,真正的結束
世界知名心理創傷治療大師巴塞爾.范德考克在他的著作《身體從未忘記》中說:
沒有人可以「治療」戰爭、虐待、強暴、性騷擾,或者其他可怕的事情本身;
曾經真實發生過的事情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應付創傷在身體、心靈和靈魂上的印記。
療愈,就是讓那些傷害性的事情,真正地結束。
那些被暴力傷害過的人,有什麼更好的選擇和做法?
1、糾正認知偏差,為自己的心靈解綁。
曾經,你遭受那麼可怕的事件,不是你的錯!有錯的是那個施暴的人。即使你沒把事情做好沒讓對方滿意,那也不是你的錯。這句話,請念10遍以上。
2、給自己的內心發布一個通告。
可怕的一切已經永遠結束!你重新擁有了做自己主人的機會!
3、承認自己的人生經歷過不幸,而且這些不幸的遭遇,阻礙了自己。放下所有的粉飾和迴避。
4、樹立重回自由的信念。
當那些創傷留下的「垃圾」越來越淹沒自己的生活,下定決心來一翻修整,這會很辛苦,甚至有很大的風險,但是,毫無疑問,它的價值無可估量。
像M,她說,她受夠了自己窩窩囊囊,磨磨蹭蹭又玻璃心的樣子,一定要「和我自己過不去」一下!
5、學會照顧自己。
在害怕的時候給自己一個抱枕,在勞累的時候給自己一杯熱茶,在無助的時候給自己一點鼓勵。
也許這些事情你很陌生很不習慣,但那不要緊,你可以練習,誰是一出生就啥都會的呢?你不是笨,你只是在過去沒學習過。
6、清理讓你覺得受困擾的關係和事情。
有些關係和事情令你覺得辛苦,是因為還有過往的創傷在侵佔著你的時間,暫時的隔屏與隔離甚至終結這樣的關係或事情,是為了騰出更多的心理空間。
7、撰寫自己的情緒日記。通過撰寫,加強對自己的了解和覺察。
8、正念練習。
如果說遭受災難最容易導致的問題是恐懼和緊張,那麼就很好理解,有創傷經歷的人最需要的就是放鬆,停止對抗,而正念恰好是這樣一種可以讓自己與自己和諧共處的練習。
9、瑜珈或者別的運動。
身體承載著我們的記憶,甚至會代替我們表達內心的痛苦,運用瑜加或者別的自己喜歡的運動讓自己的身體得以放鬆和舒展,無疑也會給內心帶來愉悅感。
10、確實,這不是一條坦途。如果覺得艱難,別忘記,你可以尋求專業心理人士的幫助。
好多年前,我參加澳大利亞註冊心理學家韓岩老師的工作坊,老師的PPT和課場外的宣傳展架上的四句話,讓我至今印象深刻:
發展勇氣,去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
發展淡定,去接納那些不可以改變的;
發展智慧,去分辨可以改變和不可以改變的;
發展慈悲,讓慈悲與我們一生同行。
願你,掙脫心靈的牢籠,成為生命背景鮮亮的女性。那麼,如果你成為母親,才可能為你的孩子畫上亮麗的生命底色。
作者簡介:夏一丹,福建省作協會員,心理諮詢師。研究情緒、關係和個人成長。
潘幸知
TAG:潘幸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