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世界盃:那些熬夜看球的日子會像青春一樣回不來

世界盃:那些熬夜看球的日子會像青春一樣回不來

文|一毛

來源:魯豫有約公號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魯豫有約】微信公號獲取授權。

-----------------

和世界盃有關的記憶總會在夏天蘇醒。

陽光炙熱,夜半蟬鳴。大人們圍坐在電視機前喝酒看球,孩子們捧著橘子汽水在一旁奔跑玩鬧,偶爾靜止在父輩們的歡呼聲或嘆息聲中。

那時的彩色電視機屏幕很小,畫質也不夠清晰,但絲毫不影響人們觀看世界盃的熱情。

那時的我們年紀尚小,沉迷於玻璃彈珠和英雄卡,對足球的世界一無所知,也是在父輩們的閑談中,懵懵懂懂了解一點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和蘇克的「金左腳」。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上演的是這個星球上最熱血、最悲壯、最離奇的劇情。32面國旗,64場比賽,把我們帶入一個充滿夢幻色彩的夏天。

在此之前,你可能經歷了股市動蕩,可能經歷了地震頻發,可能經歷了病毒肆虐,可能經歷了血腥的恐怖暴力,可能經歷了從未停止的戰爭,可能經歷了讓人大跌眼鏡的政治選舉和娛樂醜聞……

但不管經歷了什麼,當世界盃大幕拉開那一刻,你都會選擇與「那些經歷」暫時和解。全世界的人守著同一個時間,在這個時間裡,沒有仇恨也沒有苦難,只有屬於足球的眼淚和狂歡。

你是否還記得,那些讓人熱血沸騰的音樂?

1998年法國世界盃,瑞奇·馬丁一首《The Cup of Life》燃燒了法蘭西的夏天,也點燃了無數人的足球夢。

今年,俄羅斯世界盃主題曲《Live It Up》在YouTube上發布不到一小時,點擊量就已超過七萬次。

從古至今,能把全人類連接在一起的除了足球,就只有音樂。

你是否還記得,世界盃賽場上那些過耳不忘的解說?

2006年德國世界盃,黃健翔那聲「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的嘶吼至今依然在耳邊清晰回蕩。

2010年南非世界盃,賀煒那段「如果說魯尼是英格蘭的亞瑟王,那麼他身邊並沒有蘭斯洛特、高文、格拉海德這些圓桌騎士們……」的解說,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

還有2014年巴西世界盃,當巴西1-7負於德國之後,段暄那句「贏球的時候可以一起去狂,輸球的時候我們一起去扛。」至今想起仍會讓一些巴西球迷淚目。

你是否還記得,世界盃上那些難忘的畫面?

1998年法國世界盃,正值青春的貝克漢姆,在英格蘭與哥倫比亞的小組賽中,以一腳美麗的貝氏弧線打入了他在世界盃上的第一粒進球,一時之間成為全英格蘭人民的偶像。

但好景不長,就在接下來對陣阿根廷隊的1/8決賽中,這個春風得意的年輕人又因踢人犯規,在下半場比賽開始僅兩分鐘後就被主裁判紅牌罰下,最終導致英格蘭在點球大戰中敗給阿根廷。那一刻,貝克漢姆又成為了全英格蘭的罪人。

人們圍著他說「你辜負了你的國家和你的家庭」;他的肖像被吊在倫敦的一些酒館門外;他的名字出現在一些報紙的首頁上,標題為「十頭雄獅和一個傻瓜」。

一場世界盃,讓貝克漢姆從人生巔峰瞬間跌落深淵。一場世界盃,讓我看懂了生活就是輪迴的真相。

多年以後回想起這一幕,小貝說:「我並不想去改變什麼,因為我覺得,無怨無悔的生活態度是很重要的。人們會問我,你願意去改變1998年對阿根廷的那張紅牌嗎?問我是否希望那件事從未發生?我當然希望。但如果它真的沒有發生,我還會成為現在這樣的球員嗎?我還會成為球場上和生活中的強者嗎?所以我沒什麼可後悔的。」

或許這就是足球教給我們的強者邏輯:笑對苦難,尊重生活。

2002年韓日世界盃,對所有中國人來說都是一場特殊的盛宴,一場具有歷史意義的盛宴——那是中國隊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闖入世界盃。

世界盃預選賽出線時,中國隊員在球場上激動歡呼的畫面仍在眼前,鄰居的尖叫聲猶在耳邊。那年夏天,學校門口的小賣部擠滿了看球的學生,同桌嘬著5毛錢一根的冰棍兒,為中國隊加油吶喊。

最終,中國隊以小組賽三戰皆敗的成績被淘汰出局。如今回想起那個夏天,是興奮的,也是遺憾的;是喜悅的,也是心酸的。但不管怎樣,有一件事不置可否:太多小孩從那個夏天開始,離開他們的小小孤島,走進足球的世界,從此和世界相連。

那一年的世界盃,令人難忘的除了中國隊,還有巴蒂斯圖塔的眼淚。

彼時,潘帕斯高原上的戰神已經33歲,那是他最後一次參加世界盃。因為小組賽中1勝1負的成績,迫使阿根廷隊必須在小組賽最後一場戰勝瑞典隊才能確保出線。可惜最後是平局。

參加過3屆世界盃,奮戰過12個春秋,有過10粒進球的戰神先生,最終以止步小組賽的成績,結束了自己關於世界盃的夢。

夢醒那一刻,巴蒂斯圖塔哭了。

帶有悲劇色彩的英雄總是更容易讓人銘記。對於有些人來說,巴蒂斯圖塔是難言的往事,是苦澀的青春,是赤膽忠心的熱血,是疲憊生活里的英雄信仰。

他們相信,終有一天,一切痛苦都會過去,就像它們從來不曾發生過一樣。他們相信,戰神解甲歸田後,會和山上的石頭一起歌唱。

或許這也是足球教給我們的成長法則:坦然面對失敗,給時間一個機會,它會治好你的傷。

2006年德國世界盃,有一個畫面讓所有球迷難忘。

決賽場上,法國隊核心領袖、一向冷靜克制的「中場大師」齊達內,在加時賽快結束時,做出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舉動。

他因忍受不住馬特拉齊對自己母親和姐姐喋喋不休的侮辱,一頭頂向馬特拉齊的胸口,後者被撞倒在地,齊達內也因此被紅牌罰下,最終法國隊在點球大戰中敗給義大利,無緣世界盃冠軍。

齊祖離場時與大力神杯擦身而過的畫面,被稱為世界盃歷史上最為悲涼的一幕。

這是齊達內最後一次參加世界盃,他曾在賽前宣布,世界盃結束後他會正式退役,而德國正是他為自己挑選的謝幕戰場,他希望能在這個戰場上完美告別。

他曾經把世界盃的決賽場變成自己的表演舞台,曾經讓世界足球因為他的出現而改朝換代,曾經帶領法國隊站上世界巔峰,成為一個國家的英雄。他差一點就以一種絢爛的姿態為自己的足球生涯划下完美句點。

誰也沒有想到,故事最終會以這樣的方式收尾。如果可以,我們當然希望時光可以倒流,讓人生不要有那麼多的遺憾。

但齊達內後來回憶起這段往事時,表示自己並不後悔。「因為如果我後悔了,就等於給了說這些話的人一個借口,這是我不能接受的……足球有時候就是這樣,當我離開的時候,我痛心疾首,但是我沒有感到自責,因為我們竭盡全力了。為了取勝,我們做了該做的一切,一切,一切。」

或許這正是足球想要傳遞給我們的人生觀念:為自己每一個選擇負責,遵從內心,儘力而為,不訴遺憾。

關於世界盃,還有很多獨特的記憶。

1986年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2002年韓國隊的「裁判眷顧」,2010年蘭帕德的「門線冤案」,卡卡的「紅牌誤判」……

2018俄羅斯世界盃,第一次採用視頻助理裁判,希望不要再讓冤案重演。

你是否還記得,那些和世界盃有關的日子?

太多人的記憶散落在微博,在豆瓣,在虎撲,在貼吧,在朋友圈。

有人記得1986年世界盃巴法之戰中,法國球星普拉蒂尼和費爾南德斯在點殺對手後相擁而泣的畫面;

有人記得1998年世界盃,荷蘭與巴西大戰之後冰王子不甘的眼神;

有人記得2002年韓日世界盃,「阿福頭」羅納爾多的大殺四方和滿大街的9號黃衫;

有人記得2010年南非世界盃,朝鮮球員聽到國歌時的情難自已;

有人記得2014年巴西世界盃,英格蘭隊在小組賽兩輪輸球敗局已定的情形下,仍有一位球迷坐在廣場上看著電視轉播的孤獨背影;

有人記得自己中考前一天晚上因為焦慮失眠,爬起來看了人生第一場世界盃比賽,見證了戰神巴蒂的帽子戲法;

還有太多太多人記得和朋友或戀人一起熬夜看球,醉倒在酒館,醉倒在大排檔,醉倒在電視機前的日子。

從來不看球的我,記得多年前的世界盃,他熬夜看,我給他準備零食和啤酒,那時候還很窮,買的很有限。後來他離開了我的世界,再後來他離開了這個世界,我也不敢再提及世界盃。

@簡簡單單

那些欣喜的、心痛的、心動的、心酸的、心碎的記憶,都會在這個夏天被再次喚醒。

那些一起瘋過的、鬧過的、哭過的、笑過的、愛過的、恨過的、走過的人,也都會在這個夏天被再次喚醒。

世界盃見證了成功與失敗,見證了衰老與年輕,見證了意外與奇蹟,見證了淚水與感動,見證了男孩與男人。

梅西和C羅——世人眼中的「絕代雙驕」,已經從毛頭小子成長為世界足壇最優秀的巨星。光榮和夢想究竟屬於潘帕斯高原上的「小跳蚤」,還是伊比利亞半島上的「總裁」,答案可能會在這個夏天被揭曉。

四年一屆的世界盃,新的王者會誕生,新的悲情英雄會誕生,新的故事也會誕生。

這幾天的比賽,有人一夜成名,有人一聲嘆息。但相信不論故事走向如何,熱愛的人會繼續熱愛,前行的人會繼續前行。

就像賀煒致勞爾的那段話一樣:當他們述說你現在的潦倒,我唯有報以淡然:「你們只是沒有見過他風華正茂的日子。陪著他越過人生的高峰,這是我私藏的幸福。」

與世界盃有關的記憶,與足球有關的記憶,是太多人私藏的幸福。

我知道英雄會老,也知道那些夏天會像青春一樣回不來。

但我相信,有些東西永遠都不會隨著那些夏天逝去,它只會在今後無數個夏日裡被人不斷記起。

這些年,我們坐在夏夜的月光里,看著球場上發生的故事,看著水窪里破碎的影子,從少年到青年,從青年到中年,從中年到老年,或歡欣鼓舞,或黯然神傷。

直到有一個瞬間你終於堅信:可能錯過了很多人,但從不曾錯過自己。

-------------------

配圖| 文章所有配圖均來自網路,不做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聯繫我們。

PS:更多新鮮好文好物可關注微信公眾號:魯豫有約(ID:lyyy_scndgs)每周三晚偶遇陳魯豫,陪你走心地聊聊天,一切不止於《魯豫有約》。

張雨綺:窮打嘴仗不如活得漂亮

TAG:魯豫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