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的國產發動機與世界第一還差多遠?專家一席話讓人清醒
6月12日,據媒體報道,我空軍的殲10戰機已經成為了一款可以和F16、米格29想媲美的先進中型戰機。且最重要的就是,這款裝備已經開始大批量生產,目前總產量已經超過500架,衍生出了數個型號,最先進的一款已經擁有了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新一代電子戰系統,作戰能力不亞於米格35和F16V。不過,殲10戰機目前仍然主要裝備進口俄制AL-31FN發動機,正在測試的渦扇-10發動機還處在測試階段,而同級別的美方發動機早已經使用了30多年。航發巨頭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一位發動機總師曾說過:「研製航空發動機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事業,必須最誠實地對待客觀規律,不能有投機取巧和不切實際的飛躍幻想,否則很快會被打回原形」。據相關研究表明,國外二代戰機研製周期為5至7年,發動機為7至8年;三代戰機研製周期為6至10年,發動機為10至15年;四代戰機研製周期為10年,發動機的研製周期長達15至18年,甚至更長。
早在1980年,美專家作證時就曾指出:「新發動機的發展比飛機機體需要更長時間,如果後者是決定進度的因素,兩者就不應該同時開始。」 航空發動機本身是一個獨立複雜的系統工程。由於研製難度大、投資多、周期長、風險高,為了滿足飛機的研製進度,發動機必須先行立項,才能趕上飛機的進度要求。 軍事專家雷澤告訴記者,先進國家研製戰鬥機發動機都是提前幾十年準備,也就是所謂的「動力先行」,這裡主要是講發動機的關鍵技術預研、材料工藝技術、基礎設備條件建設要先行,還要提前進行核心機/驗證機的綜合技術驗證。我方恰恰是在這方面嚴重落後,研製的新發動機要等個別材料和技術突破才行,這也是渦扇10C和渦扇15發動機還需要大量時間來追趕的主要原因。
我國以轉入型號研製後的殲10D飛機為例子,在戰技指標明確的前提下,必須要搞好飛機與發動機的一體化設計,不斷搞好兩者的匹配與協調,然而發動機是新研製的,協調談何容易。目前,殲10C的發動機、雷達、電子戰系統已經全部更換,甚至在未來還有可能改進最新的矢量推力發動機,將其作戰能力提升到一個非常高的水準,遠遠超過同級戰機,而殲10C的生產數量非常快,按照成飛的製造速度看,其每年就能生產60到70架殲10C戰機。
只需要10年時間,我空軍就能擁有1000架以上的殲10戰機,其中有超過70%都是先進的B/C型,這種戰機配合空軍的殲16和殲20戰機,能夠讓我軍在作戰中擁有絕對的優勢,即使是面對美方也並非沒有還手之力,屆時空軍至少還會擁有400到500架殲20,完全能對抗敵方的五代機。此外,在殲-10上完成推力矢量噴管驗證後,正在發展為一個新的型號,暫時可以叫它殲-10D型,這是世界上首個裝備矢量推力發動機的實用型單發戰鬥機,不過,我們也要看到,裝備殲-10戰鬥機的渦扇-10C發動機僅相當於世界三代改進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水平,與美軍30年前的渦扇發動機類似,在外軍普遍開始裝備四代發動機,研發六代機使用的第五代發動機之時,我們的渦扇-15還在地面進行測試,總體上說,我們還相差30至35年差距需要追趕。
圖片來源於網路
TAG:家人解說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