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4中藥炮製與飲片質量

1.4中藥炮製與飲片質量

1.41炮製目的與藥物成分

炮製目的:減毒增效,便於使用

減毒

凈制減毒:蘄蛇去頭。

炮炙減毒:川烏、草烏、附子、半夏、天南星、甘遂、大戟、馬錢子、斑蝥。

烏頭:炮製降低烏頭類生物鹼含量,降低毒性。

蒼耳子、蓖麻子、相思子:加熱使毒蛋白變性。

消除副作用

麻黃:煮沸,除「令人煩,汗出不可止」副作用。

柏子仁:去油制霜,免除腹瀉的副作用,用於失眠、心神不安而又大便稀溏的病人。

乾漆:炒或煅,減少副作用。

鵝不食草:炒制或蜜炙,減少對胃的刺激性。

增強藥物療效:增加溶出、輔料協同、製備新葯、減少損失

決明子、萊菔子、芥子、蘇子、韭子、青葙子:果實種子類藥物,炒制後表皮爆裂,有效成分易於溶出(「逢子必炒」)

自然銅、代赭石、爐甘石:礦物葯煅制後,質變酥脆,易於煎出有效成分(「逢石必搗」)

款冬花、紫菀:蜜炙後增強潤肺止咳作用(煉蜜具有甘緩益脾、潤肺止咳之功)

南星:膽汁制能增強鎮驚作用;黃連:甘草制可提高其抑菌作用

爐甘石:煅制後,碳酸鋅轉化為氧化鋅,增強了解毒、明目退翳、收濕斂瘡等作用。

改變或緩和藥性

過寒傷陽,過熱傷陰,過苦傷胃耗液,過甘生濕助滿,過辛損津耗氣,過咸助痰濕

甘草

生甘草,性味甘涼,清熱解毒、清肺化痰;

炙甘草,性味甘溫,補脾益氣,緩急止痛。

地黃

生地黃,性寒,具清熱、涼血、生津之功;

經蒸製成熟地黃後其藥性變溫,能補血滋陰、養肝益腎。

麻黃:蜜炙緩其辛散之性,且煉蜜可潤燥,故而止咳平喘增強。

「生瀉熟補」、「甘能緩」、「炒以緩其性」

改變或增強藥物作用的部位和趨向

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腎,甘入脾:醋制入肝經、蜜制入脾經、鹽制入腎經

柴胡、香附:醋制引葯入肝;小茴香、益智仁、橘核:鹽制引葯入腎

「生升熟降」

萊菔子:生萊菔子,升多於降,用於涌吐風痰;

炒萊菔子,降多於升,用於降氣化痰,消食除脹。

輔料對作用趨向的影響:

「酒制升提」:大黃、黃柏

酒制升提,姜制溫散。入鹽走腎而軟堅,用醋注肝而收斂。童便制,除劣性而降下,米泔制,去燥性而和中。乳制潤枯生血,蜜制甘緩益元。陳壁土製,藉土氣以補中州,面裹曲制,抑酷性勿傷上膈。黑豆甘草湯漬,並解毒致平和,羊酥豬脂塗制,咸滲骨容易脆斷。去穰者免脹,去心者除煩,此制治各有所宜也~(倪海廈《神農本草經》講義)

炮製對含生物鹼類藥物成分的影響

高溫:可產生水解、分解等變化。

黃柏:鹽酸小檗鹼→小檗紅鹼(藥性變化)

川烏、草烏、附子:烏頭鹼→烏頭次鹼或烏頭原鹼(毒性降低)

馬錢子:士的寧→異士的寧或其氮氧化物(保證用藥安全有效)

輔料的影響

酒:增加溶解度,增加溶出

黃連:酒炙後,小檗鹼及總生物鹼的溶出率增加。

醋:酸鹼成鹽,增加溶出

延胡索:醋制後,延胡索乙素、延胡索甲素等生物鹼溶出增加,止痛作用增強。

水處理影響

小分子生物鹼易溶於水,含該類生物鹼的藥材在炮製過程中用水洗、水浸等操作時,應盡量減少與水接觸的時間,少泡多潤。

炮製對含苷類藥物成分的影響

炮製方法影響

水處理

大部分苷類成分易溶於水,故中藥在炮製過程中用水處理時應盡量少泡多潤。

常見者如黃芪、甘草、大黃、秦皮等。

熱處理

含苷類藥物常用炒、蒸、烘或曝晒的方法破壞或抑制酶的活性,「殺酶保苷」。

例如:花類藥物所含的花色苷因酶的作用而變色脫瓣,需經熱處理後破壞或抑制酶的活性,以免有效成分酶解,保證質量和藥效。

貯藏

含苷類藥物,採收後若長期放置,苷易被酶解。例如:黃酮類化合物多以苷類形式存在,如槐花、苦杏仁、黃芩等藥物,採收後若長期放置,相應的酶便可分解蘆丁、苦杏仁苷、黃芩苷等,從而使這些藥物療效降低。

輔料的影響

酒:提高含苷藥物的溶解度,而增強療效。

醋:苷類成分在酸性條件下容易水解,一般少用或不用醋處理。

炮製對含揮髮油類藥物成分的影響

揮髮油為有效成分——盡量保留揮髮油

加水處理宜「搶水洗」;加熱處理尤須注意溫度的控制,盡量少加熱或不加熱。

有些藥材所含揮髮油是以結合狀態存在於植物體內,則宜經堆積發酵後香氣方可逸出,如厚朴必須經過埋藏發酵後,才能加工炮製出優質飲片。

揮髮油有副作用——除去揮髮油

蜜炙麻黃,通過蜜炙加熱處理,麻黃中具有發汗作用的揮髮油可減少1/2以上,而具有平喘作用的麻黃鹼含量則基本未受影響。

蒼朮含揮髮油較多,具有刺激性,即中醫所指的「燥性」。蒼朮通過炮製後,揮髮油含量明顯降低,達到了去油、緩和燥性的目的。

荊芥:炒炭後從其所含揮髮油中檢出9種生荊芥油所沒有的成分,並且具有止血作用。

肉豆蔻:經煨制後,可增強其所含揮髮油對家兔離體腸管收縮的抑制,從而產生實腸止瀉作用。

乳香、沒藥:經炮製除去大部分揮髮油後,毒性和刺激性降低,可供內服。

川楝子、肉豆蔻、小茴香:炮製後所含黃樟醚、肉豆蔻內酯等有毒揮髮油成分均有所減少。

1.42炮製的輔料及飲片的質量

酒及其作用

用以製藥的酒有黃酒、白酒,主要成分為乙醇。黃酒含醇15%~20%,白酒含醇50%~60%。酒性大熱,味甘、辛,能活血通絡、祛風散寒、行葯勢、矯臭矯味。是良好的溶媒,藥物經酒制後利於有效成分溶出。浸葯多用白酒,炙葯多用黃酒。

改變藥性,引葯上行。如大黃、黃連、黃柏等。臨床上常用的一些苦寒葯,性本沉降下行,多用於清中、下焦濕熱。酒炙後不但能緩和寒性,免傷脾胃陽氣,並可借酒升提之力引葯上行,而清上焦邪熱。

增強活血通絡作用。如當歸、白芍等補血藥,烏梢蛇、蘄蛇等祛風通絡葯。經酒制後能增強其活血通絡作用。

矯臭矯味。如烏梢蛇、蘄蛇、紫河車等,經酒制後可除去或減弱其腥臭味。(動物的腥膻氣味為三甲胺類等成分,酒制時可隨酒揮發除去。酒有酯類等醇香物質,可以矯臭矯味)。

醋及其作用

炮製用醋為食用醋(米醋或其他發酵醋),化學合成醋(醋精)不應使用。主要成分醋酸。醋味酸、苦,性溫。具有引葯入肝、散瘀止血、理氣止痛、行水消腫、解毒、矯味矯臭等作用。醋是良好的溶媒,能使藥物中所含遊離的生物鹼等成分結合成鹽,增加溶解度,利於有效成分煎出,提高療效。

引葯入肝,增強活血止痛的作用。醋味酸,為肝臟所喜。如乳香、沒藥、三棱等,醋炙可增強活血祛瘀的功效;柴胡、香附、青皮、玄胡索等,醋炙後可增強疏肝止痛的作用。

降低毒性,緩和藥性。主要適用於峻下逐水葯。如大戟、甘遂、芫花、商陸等醋炙可降低毒性,緩和瀉下作用。

矯臭矯味。如乳香、沒藥、五靈脂等,醋炙後不僅可增強療效,而且還能減少不良氣味。(醋能和具有腥膻氣味的三甲胺類成分結合成鹽而無臭氣,可除去藥物的腥臭氣味)。

鹽水及其作用

炮製用的食鹽水,主要成分氯化鈉。

性質:性味咸寒,引葯入腎,能強筋骨、軟堅散結、清熱涼血、解毒、防腐,並能矯臭矯味。

引葯下行,增強療效。一般補腎葯如杜仲、巴戟天、韭菜子等鹽炙後能增強補肝腎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葯,鹽炙後可增強療疝止痛的功效;車前子等葯,鹽炙後可增強泄熱利尿的作用;益智仁等葯,鹽炙後則可增強縮小便和固精的作用。

緩和藥物辛燥之性。如補骨脂、益智仁等葯辛溫而燥,容易傷陰,鹽炙後可拮抗辛燥之性,並能增強補腎固精的功效。

增強滋陰降火作用。如知母、黃柏等葯。

薑汁及其作用

薑汁為鮮姜搗碎榨汁,或乾薑加水熬汁。姜味辛,性溫。有發汗解表、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溫肺化痰、解毒等功效。

制其寒性,增強和胃止嘔作用。如黃連薑汁炙可制其苦寒之性,免傷脾陽,並增強止嘔作用。姜炙竹茹可增強其降逆止嘔的功效。

緩和副作用,增強療效。如厚朴姜炙可消減其刺激性。

蜜及其作用

炮製常用煉蜜。蜜為蜜蜂科中華蜜蜂等採集花粉釀製而成,品種比較複雜,以棗花蜜、山白蜜、荔枝蜜等質量為佳,蕎麥蜜色深有異臭,質差。性味甘平,能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矯味矯臭。蜂蜜生用性涼,故能清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以其甘而平和,故能解毒;柔而濡澤,故能潤燥;緩可去急,故能止痛;氣味香甜,故能矯嗅矯味;不冷不燥,得中和之氣,故十二臟腑之病,無不宜之。因而認為蜂蜜有調和藥性的作用。中藥炮製常用的是煉蜜,即將生蜜加適量水煮沸,濾過,去沫及雜質,稍濃縮而成。蜂蜜不得用金屬容器貯藏。因為鐵能與蜂蜜中的糖類化合物作用,鋅與蜂蜜中的有機酸作用,均可生成有毒物質。

增強潤肺止咳的作用(「蜜炙甘緩而潤肺」)。如百部、款冬花、紫苑、枇杷葉等。

增強補脾益氣的作用。如黃芪、甘草、党參等。

緩和藥性。如麻黃等蜜炙後可緩和其發汗作用,增加其平喘止咳作用;升麻蜜炙後緩和其升發作用。

矯味和消除副作用。如馬兜鈴其味苦劣,蜜炙能矯味,消除其對胃的刺激性副作用,以防引起嘔吐。

油及其作用

羊脂油:助陽。麻油:沸點較高,可使堅硬藥物酥脆,有毒藥物降毒。

增強療效:如淫羊藿,用羊脂油炙後能增強溫腎助陽作用。利於粉碎,便於製劑和服用。如豹骨、三七、蛤蚧,經油炸或塗酥後,能使其質地酥脆,易於粉碎,並可矯正其不良氣味。

液體輔料的用量

酒炙時,每100kg藥物,用黃酒10~20kg。

醋炙時,每100kg藥物,用米醋20~30kg,最多不超過50kg。

鹽炙時,每100kg藥物,用食鹽2kg。

姜炙時,每100kg藥物,用生薑10kg。若無生薑,可用乾薑煎汁,用量為生薑的三分之一。

蜜炙時,煉蜜的用量視藥物的性質而定。一般質地疏鬆、纖維多的藥物用蜜量宜大;質地堅實,黏性較強,油分較多的藥物用蜜量宜小。通常蜜炙時,每100kg藥物,用煉蜜25kg。

油炙所用輔料為羊脂、酥油和麻油等。

羊脂炙淫羊藿,每100kg藥物,用羊脂油20kg;油炸和油脂塗酥烘烤時,適量。

麥麩:即小麥磨面後剩下的種皮。味甘、淡,性平。具有健脾開胃、和中化滯的功效

增強療效。如白朮、山藥等經麩炒後,可增強補脾的作用。

緩和藥性。如枳實具強烈的破氣作用、蒼朮藥性燥烈,經麩炒後藥性緩和,不致耗氣傷陰。

矯臭矯味。如昆蟲類藥物僵蠶,生品氣味腥臭,還帶有菌絲、分泌物等,麩炒後借麥麩香氣能矯正其氣味。

河砂:篩取粒度均勻適中的河砂。

「油砂」,即取乾淨、粒度均勻的河砂,加熱至燙後,再加入1%~2%的植物油,翻炒至油煙散盡,河砂呈油亮光澤時,取出備用。

作中間傳熱體拌炒藥物,取其溫度高、傳熱快的特點,可使堅硬的藥物受熱均勻。

增強療效,便於調劑和製劑。質地堅硬的藥物經砂炒後,質變酥脆,易於粉碎,易於煎出有效成分。如狗脊、穿山甲等。

降低毒性。砂炒溫度高,使藥物毒性成分結構改變或破快。如馬錢子等。

便於去毛,如馬錢子、骨碎補等。

矯臭矯味,如雞內金、臍帶等。

米:米炒多選用大米或糯米。性味甘平。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除煩止渴,止瀉痢功效。

增強藥物的健脾止瀉作用。如党參。

降低藥物的毒性。如紅娘子、斑蝥。

矯正不良氣味。如昆蟲類藥物斑蝥、紅娘子。

土:常用的是灶心土(伏龍肝)。灶心土即柴灶內久經柴草熏燒的土。

味辛,性溫,有溫中和胃、止嘔止血、澀腸止瀉的功效。

與藥物共制後可降低藥物的刺激性,增強藥物療效。

能溫中燥濕,止嘔止瀉。常用於炮製補脾止瀉的藥物。

滑石粉:單斜晶系鱗片狀或斜方柱狀的硅酸鹽類礦物滑石經精選凈化、粉碎、乾燥而製得的細粉。味甘,性寒,能利尿,清熱,解暑。一般作中間傳熱體。

使藥物質地酥脆,便於粉碎和煎煮。如象皮、黃狗腎。

降低毒性及矯正不良氣味,以利於用藥安全和服用方便。如刺蝟皮、水蛭等。

蛤粉:簾蛤科動物或青蛤的貝殼經煅制粉碎後的灰白色粉末。主要成分為氧化鈣等。

味咸,性寒。有清熱,利濕,化痰,軟堅等功效。

使藥物質地酥脆,便於製劑和調劑。如阿膠、鹿角膠等。

降低藥物的滋膩之性,矯正不良氣味。如阿膠、鹿角膠等。

可增強某些藥物清熱化痰的功效。如阿膠。

固體輔料的用量

1.麩炒時,每100kg藥物,用麥麩10~15kg。

2.米炒時,每100kg藥物,用米20kg。

3.土炒時,每100kg藥物,用灶心土25~30kg。

4.砂炒時,砂的用量以能掩蓋所加藥物為度。

5.蛤粉炒時,每100kg藥物,用蛤粉30~50kg。

6.滑石粉炒時,每100kg藥物,用滑石粉40~50kg。

常用飲片的質量控制:《中藥飲片質量標準通則(試行)》規定:

異形片不得過10%;極薄片不得超過該片標準厚度0.5mm;

薄片、厚片、絲、塊不得超過該片標準厚度1mm;段不得超過該標準厚度2mm。

炒黃品、麩炒品、土炒品、蜜炙品、酒炙品、醋炙品、鹽炙品、油炙品、薑汁炙品、米淋水炙品、燙製品等含生片、糊片不得過2%;

炒焦品含生片、糊片不得過3%;炒炭品含生片和完全炭化者不得過5%;

蒸製品應色澤黑潤,內無生心,含未蒸透者不得過3%;煮製品含未煮透者不得過2%,有毒藥材應煮透;煨製品含未煨透者及糊片不得過5%;煅製品含未煅透及灰化者不得過3%。

一般炮製品的水分含量宜控制在7%~13%。蜜炙品不得過15%;

酒炙品、醋炙品、鹽炙品、薑汁炙品、米泔水炙品、蒸製品、煮製品、發芽製品、發酵製品均不得過13%;

燙制後醋淬製品不得過10%。

《中國藥典》規定:

制川烏含雙酯型生物鹼以烏頭鹼、次烏頭鹼及新烏頭鹼的總量計,不得過0.040%;按乾燥品計算,含苯甲醯烏頭原鹼、苯甲醯次烏頭原鹼及苯甲醯新烏頭原鹼的總量應為0.070%~0.15%。

馬錢子含士的寧應為1.20%~2.20%,馬錢子鹼不得少於0.80%。

巴豆的炮製品巴豆霜含脂肪油應為18.0%~20.0%

1.43常用飲片的炮製方法及作用

清炒

炒王不留行爆花率達80%以上為宜。蒼耳子毒蛋白為其毒性成分之一,經水浸泡或加熱處理,可降低毒性

炒焦或炒黃的作用:增強藥物消食健脾的作用或減少藥物的刺激性

山楂:炒山楂酸味減弱,可緩和對胃的刺激性,善於消食化積,用於脾虛食滯,食欲不振,神倦乏力。焦山楂不僅酸味減弱,且增加了苦味,長於消食止瀉,用於食積兼脾虛和治療痢疾。山楂炭收澀,具有止血、止瀉的功效,可用於胃腸出血或脾虛腹瀉兼食滯者。

梔子:梔子炒黃或炒焦後緩和了苦寒之性,炒後可除此弊,避免傷胃。炒梔子和焦梔子均有清熱除煩的作用,多用於治療熱郁心煩、肝熱目赤等。二者不同的是炒品比焦品苦寒之性略強,一般熱較甚者用炒品,脾、胃較虛弱者用焦品。梔子炭長於涼血止血,多用於吐血、咯血、咳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

炒炭:經炒炭炮製後可使藥物增強或產生止血、止瀉作用。

米炒斑蝥毒性降低,其氣味矯正,可內服。以通經、破癥散結為主。用於經閉癥瘕,狂犬咬傷,瘰癧,肝癌,胃癌

士的寧和馬錢子鹼是馬錢子中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炮製後可除去療效較差而毒性較大的馬錢子鹼。

滑石粉炒:使藥物質地酥脆,便於粉碎和煎煮。如黃狗腎等。降低毒性及矯正不良氣味。如刺蝟皮、水蛭等。適用於韌性較大的動物類藥物。

蛤粉炒:使藥物質地酥脆,便於製劑和調劑。降低藥物的滋膩之性,矯正不良氣味。如阿膠、鹿角膠等。適於炒制膠類動物。

(每100kg用食鹽2kg)

黃芪、甘草、馬兜鈴每100kg,用熟蜜25kg。

麻黃、枇杷葉每100kg,用熟蜜20kg。

蜜麻黃絨:每100kg,用熟蜜25kg。

淫羊藿苷具有雄性激素樣作用,生品無促進性功能作用,而炮製品經用甘溫的羊脂油炮製後,性由寒轉溫,有明顯的促進性功能作用,且無睾丸重量下降等副作用(100/20kg

羊脂油)

蛤蚧生品和酥炙品功用相同—酥制後易粉碎,腥氣減少。其功效以補肺益精,納氣定喘見長。酒蛤蚧—質脆易碎,矯臭矯味,增強補腎壯陽作用。(100/20kg黃酒)

熟三七—止血化瘀作用較弱,以滋補力勝(油炸後研細粉或蒸熟後切片)

制首烏:生首烏片或塊,黑豆汁拌勻,置非鐵質蒸制容器內,密閉,燉至汁液吸盡,藥物呈棕褐色時取出乾燥。每100kg何首烏,用黑豆1Okg。

黑豆汁製法:黑豆10kg,加水適量,熬汁約15kg;黑豆渣再加水熬汁約10kg,合併得黑豆汁約25kg。制首烏——味轉甘厚而性轉溫,增強了補肝腎、益精血、烏鬚髮、強筋骨的作用,同時消除了生首烏滑腸致瀉的副作用。

黃芩蒸或沸水煮的目的是使酶滅活,防止將黃芩中的黃芩苷和漢黃芩苷酶解成葡萄糖醛酸和黃芩素與漢黃芩素,保存藥效。又能使藥物軟化,便於切片。

生黃芩——清熱瀉火解毒力強。

酒黃芩——酒制入血分,並可借黃酒升騰之力,用於上焦肺熱及四肢肌表之濕熱;同時可緩和黃芩的苦寒之性,以免傷害脾陽,導致腹瀉。

黃芩炭——長於清熱止血。ck">,消除了由於顆粒較粗而造成的對敏感部位的刺激性。

鮮地黃和生地黃——苦寒之性較強, 為清熱涼血之品,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能。

熟地黃——藥性由寒轉溫,味由苦轉甜,功能由清轉補,具有滋陰補腎、益精填髓作用;且可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葯勢、通血脈的作用。

地黃炭——增強了止血作用。生地炭入血分涼血止血。熟地炭以補血止血為主。

生黃精—具麻味,刺入咽喉。

蒸黃精—補脾潤肺益腎功能增強,並可除去麻味,以免刺激咽喉。

酒黃精—能助其葯勢,使之滋而不膩,更好的發揮補益作用。

黃精蒸制後,水浸出物、醇浸出物比生品增加。總糖量比生品略有減少,還原糖則增加。炮製後黃精刺激性消失。

生曬參偏於補氣生津,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紅參(人蔘蒸制乾燥)長於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攝血。

煮法

消除或降低藥物的毒性:降低毒性,以煮法最為理想,有「水煮三沸,百毒俱消」之說。如川烏、附子、藤黃等。清潔藥物:如豆腐煮珍珠

炮附片以溫腎暖脾為主。淡附片長於回陽救逆,散寒止痛。

制吳茱萸—能降低毒性,緩和燥性;鹽制吳茱萸—宜用於疝氣疼痛

藤黃:豆腐煮;吳茱萸:甘草煮。

燀法

在保存有效成分的前提下,除去非藥用部分。如苦杏仁等。

分離不同藥用部位。如白扁豆等。

半夏

生半夏有毒,使人嘔吐,咽喉腫痛,失音,一般不做內服,多做外用。半夏經炮製後,能降低毒性,緩和藥性,消除副作用。

清半夏——長於化痰,以燥濕化痰為主。(白礬浸泡)

姜半夏——增強了降逆止嘔作用,以溫中化痰、降逆止嘔為主。(水浸泡後白礬生薑共煮)

法半夏——偏於祛寒痰,同時具有調和脾胃的作用,亦多用於中藥成方製劑中(水浸泡加甘草煎煮加生石灰浸泡)

生天南星辛溫燥烈,有毒,多外用。亦可內服,以祛風止痙為主。

制南星——毒性降低,燥濕化痰的作用增強。(水泡加白礬泡加姜煎煮)

膽南星——毒性降低,其燥烈之性緩和,藥性由溫轉涼,味由辛轉苦,功能由溫化寒痰轉為清化熱痰。以清化熱痰,息風定驚力強。(加膽汁發酵蒸或燉)

一般發酵的最佳溫度為30℃~37℃。濕度:70%~80%。經驗以「握之成團,指間可見水跡,放下輕擊則碎「為宜。pH4~7.6,有充足的氧或二氧化碳。

六神曲:苦杏仁、赤小豆、鮮青蒿、鮮蒼耳草、鮮辣蓼等葯加入麵粉(或麥麩)混合後經發酵而成的曲劑。

生六神曲——健脾開胃,並有發散作用。

炒神曲——健脾悅胃功能增強,發散作用減少。

麩炒六神曲——具有甘香氣,以醒脾和胃為主。

焦六神曲——消食化積力強,以治食積泄瀉為主。

炒麥芽——性偏溫而氣香,具有行氣、消食、回乳。

焦麥芽——性偏溫而味微甘微澀,增強了消食化滯、止瀉的作用

生巴豆毒性強烈,僅供外用蝕瘡。

炒巴豆毒性稍減,可用於瘡癰腫毒,瀉痢。

巴豆霜毒性降低,瀉下作用得到緩和,多用於寒積便秘,腹水,二便不通,喉風,喉痹等。巴豆油具有強烈的瀉下作用和刺激作用。巴豆霜脂肪油含量應在18~20%。

西瓜能清熱解暑,芒硝能清熱瀉火,兩葯合制,性味增強,起到協同作用,使藥物更純潔,增強清熱瀉火之功。

煨法:除去藥物中部分揮發性及刺激性成分,從而降低副作用。如肉豆蔻。增強療效。如肉豆蔻。緩和藥性。如訶子、葛根。

濕紙煨:如葛根等。隔紙煨:如木香等。面裹煨:如肉豆蔻、訶子等。滑石粉煨:如肉豆蔻等。麥麩煨:如肉豆蔻、訶子等。

煨肉豆蔻可除去部分油質,免於滑腸,刺激性減小,增強了固腸止瀉的功能。

肉豆蔻炮製後,有毒成分肉豆蔻醚含量降低。肉豆蔻醚既有毒又有效,具有明顯的抗炎、鎮痛及抗癌作用。

生木香行氣作用強,多用於脘腹脹痛。煨木香除去部分油質,實腸止瀉作用增強

根據藥物的不同性質,常用的提凈法有兩種:降溫結晶(冷結晶):如芒硝;蒸髮結晶(熱結晶):如硇砂

芒硝提凈後可提高其純凈度。蘿蔔煮制後,緩和其咸寒之性,並借蘿蔔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作用,以增強芒硝潤燥軟堅、消導、下氣通便之功。

水飛法:將不溶於水的礦物、貝殼類藥物經反覆研磨,而分離製備極細膩粉末的方法。

去除雜質,潔凈藥物:如硃砂、雄黃等。使藥物質地細膩:如硃砂、滑石粉等。防止藥物在研磨過程中粉塵飛揚,污染環境。除去藥物中可溶於水的毒性物質。如硃砂中的可溶性汞鹽。

硃砂有毒,不入煎劑,經水飛後能使藥物達到純凈,極細,便於製劑及服用。

硃砂中的雜質主要是遊離汞和可溶性汞鹽,後者毒性極大,為硃砂中的主要毒性成分,水飛可使硃砂中毒性汞含量下降,亦可降低鉛和鐵等重金屬的含量。水飛時洗滌次數越多,可溶性汞鹽的含量越少,而對HgS含量基本無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鄉歡客盟 的精彩文章:

TAG:新鄉歡客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