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ofo!
天作孽,猶可活;
自作孽,不可活。
繼全面取消支付寶免押金之後,ofo小黃車又漲價了,3分鐘收費2元。
如果說服務好,取消免押、漲價也勉強能接受。但是,ofo最近的行為卻逼著用戶跟它說再見。
首先,之前已經購買月卡但是使用免押金的用戶,如今必須先交押金才能使用。
更噁心的是,如今的ofo遍地都是壞車,只要掃碼輸入密碼了,即使車是壞的,你人沒享受,也要強制扣一塊錢。風清就曾遭遇這樣的事,2天4輛,這樣的體驗誰受得了!
再見,ofo!
ofo怎麼了?
兩年前,資本發明了共享單車這個漂亮名字,希望PK早就存在的有樁公租自行車,但這個模式的本質就是自行車分時租賃,摩拜的投資人易車網CEO李斌也承認這一點,只不過為了講故事,大家都不說破而已。
但沒想到的是,共享單車一開始就陷入了野蠻競爭:粗放經營、盲目擴張、豪擲補貼。
共享單車「停屍」場
很快,燒錢的規模和速度都遠遠超過了資本的預期,而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卻被一一驗證行不通。
於是,精明的投資人紛紛離場,共享單車不得已只能賣身自救。摩拜委身美團,成為王興LBS大戰略的一個插件。
而ofo既已接受了資本的投資,卻又不肯屈服於資本,日子自然不好過。
數據顯示,ofo自去年年中的7億融資之後就再也沒有獲得融資,直到今年3月份才終於拿到17.7億的救命錢。但這17.7億卻不是簡單的融資,而是抵押借款!
從天眼查中,可以看到這家由ofo完全控股的 「 上海奧佛合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 ,在今年 2月發生了兩筆借款合同,借款對象都是阿里旗下公司。
17.7億,1500萬自行車,相當於一輛車抵押了 大約112 元。
以往的共享單車都是以股權融資的方案,而這次ofo幾乎是以自己全部的身家性命來借錢。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是ofo的最後一搏!
而17.7億看似很多,但對於還處於燒錢階段的共享單車來說卻是杯水車薪,所以,取消免押金、漲價都是ofo開源節流的方式。
ofo輸給了曾經「強大的」自己
曾經佔據共享單車半壁江山,風光無限的ofo怎麼就落到今天如此窘迫的境地了呢?
其實,細究其發展史,就會發現ofo其實是輸給了曾經「強大」的自己。
2014年,戴威從北大孵化出來ofo項目,創造了「共享單車」模式,並因此拿錢拿到手軟。
兩年後,對手摩拜才拿到500萬投資,而ofo已經遍布了多個大城市了。
彼時,摩拜因為其造價高、投放量小,且押金是ofo的3倍;而ofo憑藉足夠多的投放量和輕便的騎行體驗獲得一大批忠實用戶,包括風清本人。
但是,佔據領頭羊位置的ofo卻選擇了最低級的方式對抗摩拜:
瘋狂投放車!
但幾個月後,摩拜因為設計之初就考慮了損壞情況,而且可以通過 GPS 尋找到車,基本掃開就能騎,體驗非常好。
以四年免維護為目標設計,必須點個贊
ofo卻是和普通單車一樣,使用的是普通輪胎,很容易損壞;而且初期也沒有gps設置,找車也不方便;不僅如此,機械鎖的設置,很容易就被人抹掉二維碼(早期是編碼),被人佔為己有,
而ofo對此的表示卻是「算過賬,損壞2/3也可盈利」?!
於是,面對體驗之爭,ofo還是選擇了最粗暴的方式:
投放更多新車。
而瘋狂投放的弊端,在監管到來之際狠狠地補了ofo自己一刀——「共享單車已經飽和,不允許投放新車」,也就是說,此時的競爭變成了:誰的車耐騎,誰就能笑到最後。
而ofo雖然數量最多,但幾乎都變成了堆在路上的垃圾。
如今光環褪去,剩下的都是生意,只要是產品都不可能敵得過「研發、質量」這兩個關鍵詞的。
而ofo自以為「肌肉發達」,藉助資本的力量就會所向披靡,最終卻輸給了自己,就像曾經很多看似強大的企業一樣,其實不堪一擊!
戴威最後的倔強
從學生時代開始創業,作為ofo創始人的戴威,很理想主義。
風清當然不是說理想主義的人不適合創業,事實上,越是理想主義者最後取得的成就可能越驚人,馬雲就是其中的代表。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企業經營上也理想主義,這是不對的,而戴威就犯了這個錯誤,以前接受資本卻不想被資本控制的事就不提了。
如今都到了「ofo的至暗時刻」了,戴威卻依然沒有成長為一個創業者。
6月19日,ofo在遵義召開了一次內部戰略會議,公布了全新發展戰略——「ofo C蜂巢」,即ofo consumer ,用戶優先戰略。
ofo方面表示,未來會構建三大蜂巢體系,即效率蜂巢、信用蜂巢、服務蜂巢。
「效率蜂巢」主要解決成本和運營問題;「信用蜂巢」則是棄用芝麻信用,自建信用積分體系,規範用戶行為;而「服務蜂巢」將解決用戶服務與商業化問題。
並希望藉此戰略在2018年底實現全面的是收支平衡。
風清還是挺高興的,ofo終於醒悟過來了,從原來的野蠻擴張回到通過運營手段固化存量用戶的競爭上。
取消免押,轉而把用戶的行為模式作為信用積分的重要權重,加上灰度測試的漲價策略,很明顯是要剔除價格敏感群體,進而達到類似分時租賃的按時長收費模式。
但是,ofo把一切都考慮到了,卻忘了考慮用戶體驗。別忘了,所有這一切的前提是用戶願意接受。
一如文章之前所說,ofo野蠻擴張留下的弊端是遍地的「垃圾」,掃一輛不能騎,再掃一輛不能騎,即使是耐性再好的用戶也無法接受吧。
而與此同時,ofo的口碑卻因為一則新聞再次下滑。
據《北京》晚報6月17日報道,北京用戶陳某狀告ofo索賠因車壞被無故扣除的3塊錢,但陳先生敗訴了。
因為,用戶註冊協議第15條顯示:有關任何爭議,均應提交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按照申請仲裁時現行有效仲裁規則進行仲裁。所以,陳先生請訴被駁回了。
很明顯,這是ofo給用戶挖的坑,ofo利用這個協議保護了自己的利益。而很多守規矩的用戶則成了冤大頭。
看到這條新聞,再想想戴威所說的「用戶優先戰略」,簡直就像個笑話。
「客戶第一」不是口頭上說說的。這些企業什麼時候能記住呢!
理想很豐滿,可用戶也不傻啊,市面上免押金、便宜的共享單車多的是,為什麼非要選擇ofo呢?
「今天騎著小黃車不到3分鐘,居然扣了2元,打客服問,說是調整了收費方式,提前也沒人告訴我呀。」
「買一張240元價格的年卡,還不如湊湊錢賣一輛二手自行車。」
「3分鐘花2元錢,為什麼不坐公交呢」
......
難怪有人說:「這或許是考驗小黃車粉絲忠誠度的關鍵時刻了!」
你是ofo的忠實粉絲嗎?
TAG:電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