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初學者必看絕技:軟組織平衡——FO章法
全髖關節置換術(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後外展肌力的恢復對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平衡, 防止脫位和半脫位, 恢復近似正常的關節功能及維持長期療效至關重要。
要獲得良好的外展肌力恢復, 除術中儘可能使其肌肉及支配的臀上神經損傷減少至最小程度外,股骨偏心距(Femoral offset, FO)是最重要的因素。
多因素參與:FO的重建與假體的位置、假體的大小、保留的股骨矩長度、選用假體頸的長短、髖臼杯是否中心化、肢體是否等長均密切相關。
髖臼杯中心化
X線片上測量髖關節周圍力學參數
中日友好醫院關節中心前期研究發現:
GIF
1. 股骨偏心距是否能夠重建與髖最大外展肌肌力存在顯著性差別。
2. 髖關節外展活動範圍與股骨偏心距存在明顯回歸相關關係。而髖關節屈曲、內收、外旋及內旋活動範圍與FO無顯著相關性。
3. FO的重建對下肢長度的影響存在顯著性意義,股骨矩的長度與FO存在正相關關係 ,即隨著股骨矩的增加, FO也在增大。
4. FO的重建在兩種不同的股骨柄假體中在統計學上無顯著性差別(使用假體頸干角為132°股骨柄假體或假體頸干角為135°股骨柄假體)。
適宜的FO可以使髖關節獲得最大的外展功能, 最小的關節面間的應力, 對股骨假體及其與骨交界面間產生最小的軸向力矩和內翻應力, 使用較小的外展肌肌即可平衡骨盆,改善行走時的步態, 減少發生Trendelenburg跛行的機會。
FO每增加10mm, 可減少外展肌用力10%; 對髖臼杯的作用力量也減少了10%!
Asayama 比較了FO和兩側股骨頭中心之間距離的比值(%FO) 與術後肢體Trendelenberg征的關係, 認為如%FO≥20% , 則Trendelenberg征為陰性。而欲得到%FO≥20%, 術中需將髖臼杯內移, 使用頸部加長的假體。
Tips: 股骨偏心距重建的方法
重建FO的理想方法是術中選用近似解剖頸干角的股骨柄假體,安放在合適的前傾位置上,通過增加假體頸的長度,重建近似股骨解剖的頸干角和偏心距,並保持下肢的長度。
註明:部分圖片來自於文獻、網路或微信公眾號,在此表示感謝,若有不妥,請您及時聯繫我們。
良心打造,請您關注!
TAG:股骨頭壞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