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孔子的修行,誰更高?差幾個層級?
老子和孔子,都是我國春秋時期的思想巨頭,也是我國古典哲學兩大派系的創始人。這二位所代表的道家學說和儒家學說,加之後來的佛家學說;在中國大地發揚光大。中國人骨子裡的種種性格和中國人的氣質,都可以在「儒、釋、道」的思想里尋出端倪。
老子,在中國被尊稱為「太上老君」,道家的「教宗」;在民間,早已被封神。老子也是中國在世界範圍內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聖人。孔子,則被中國後世稱之為「大成至聖先師」、「萬世師表」,連歷代皇帝都得參拜。這二位都是星光閃耀、粉絲無數,那麼,這二位的修行到底誰高誰低呢?到底差幾個層級呢?
首先,從學問上來看,孔子向老子問「禮」
孔子曾經到周,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看法。老子對於「禮」很是不屑一顧,對孔子也不怎客氣。老子說:你所說的禮,倡導它的人和骨頭都已經腐朽了,只有禮的言論還在;況且君子時來運轉就駕車做官,生不逢時就隨風飄蕩;拋棄你的驕氣和慾望,拋棄你的做作和過高的志向,這些東西對你沒什麼好處。
老子把孔子所主張的「禮」批的一無是處,字裡行間中也道出了自己的主張——道法自然;同時,也指出了孔子的「慾望」過高,不知收斂。
孔子對老子的「批評」是個什麼態度呢?史書里沒有記載;但從以後孔子的所作所為來看,孔子並沒有被老子所影響,堅持以「禮」為本。
其次,從對《易經》理解的程度上來看,孔子不如老子。
《易經》是老子《道德經》的根本和哲學基礎,老子在《道德經》里把《易經》的精神運用的出神入化。反觀孔子,五十歲之前幾乎沒研究過《易經》,五十歲之後才開始重視起來;但在孔子的言論中,很少提及關於《易經》的思想。
《易經》是關於人類和自然最基礎、最廣泛、最有深度的哲學思想。直到現在,《易經》和《道德經》對於現代前沿物理學具有指導和參考的價值。
最後,從二位的代表作來看,《道德經》屬於思想層面,《論語》更側重於應用層面。
《道德經》,分《道經》和《德經》。「道」是宇宙一切事物運行的根本規律。《論語》,是關於「倫常」的言論,也即「禮」。「禮」就是通常所說的「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間應該遵守的規則。
老子修行的是「道」,孔子修行的是「禮」。「道」和「禮」究竟差幾個級別呢?老子說過: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所以順序是:道、德、仁、義、禮。孔子說過:朝聞道,夕死可矣。又說過: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後世儒家總結過:仁、義、禮、智、信。所以孔子所說的「道、德、仁、義、禮」,雖然內容上和老子不一樣,但重要順序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老子的「道」,研究的是最根本、是最基礎、是最深層次的東西;而孔子的「禮」,是排在「道」、「德」、「仁」、「義」之後,規範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東西。所以,從深度和廣度上來說,老子比孔子的修行更高一些,且比孔子高了整整4個層級。
(以上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AG:喜文多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