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正知而住:辨次第。往還

《瑜伽師地論》正知而住:辨次第。往還

《瑜伽師地論》正知而住(11):

辨次第。往還

文 / 觀諸法如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四:

一、二、總顯次第及所為事

複次如是正知而住,云何次第?為顯何事?

釋遁倫集撰《瑜伽論記》卷第六(之上):「第三辨九正知前後次第中,初問,後解。解中有九。」

「總顯次第及所為事」,這句話其實就是給前面這一大段文做個批註。

「複次如是正知而住」,這麼多的「正知而住」是怎麼一個次第呢?這是一個問。「為顯何事?」,是為了顯示什麼事情?提出兩個問題。

一、二、一、辨次第

一、二、一、一、往還

一、二、一、一、一、於所應往及非所往

一、二、一、一、一、一、於村邑等

謂如有一,依止如是村邑聚落亭邏而住,作是思惟:我今應往如是村邑聚落亭邏巡行乞食。如是乞已,出還本處。

釋遁倫集撰《瑜伽論記》卷第六(之上):「一辨往還,於中有四。初解往還,二解應往不應往處,三解應時及以非時,四解所應為。」

「謂如有一,依止如是村邑聚落亭邏而住」,這位修行人依止,「依止」就是住的意思,居住在村莊裡邊、村邑、「聚落」、「亭邏」。「作是思惟」,心裏面就這麼想了:「我今應往如是村邑聚落亭邏巡行乞食」,我現在應該前往村邑、聚落、亭邏巡行乞食。「如是乞已」,到這些地方去法乞食以後,「出還本處」,又回到自己原來住的地方。

一、二、一、一、一、二、於諸居家

一、二、一、一、一、二、一、不應往

又於如是村邑等中,或有居家我不應往。

又在這些要去的村落、地方當中,有一些住家是自己不應該去的。

何等居家?

哪一類居家不應該去呢?

謂唱令家、或酤酒家、或淫女家、或國王家、或旃荼羅羯恥那家。或復有家一向誹謗不可迴轉。

「謂唱令家」,是殺羊的。「或酤酒家」,賣酒的酒店。或淫女家、或國王家。「或旃荼羅、羯恥那家」就是以殺生為職業的、或者殺狗的這些人。或復有家一向誹謗佛法而「不可迴轉」的這種人,這幾個地方都不應該去的。

延伸閱讀:

1、《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二:云何名為「所行圓滿」?謂諸苾芻略有五種非所行處。何等為五?一、唱令家,二、淫女家,三、酤酒家,四、國王家,五、旃荼羅、羯恥那家。若於如是如來所制非所行處能善遠離,於余無罪所有行處知時而行。如是名為:所行圓滿。

2、釋遁倫集撰《瑜伽論記》卷第五:「唱令家者,謂屠羊等者。西國之法,有造惡者令彼守將預罪人巡歷唱告此人造作如此等罪,謂屠羊等。倡穢家者,淫女家等。旃荼羅及羯恥那家者,謂旃荼羅即根本執惡,依執惡家更作極惡名羯恥那,如屠兒名執惡,執惡執刀杖等名羯恥那。此即典獄之類。又解:羯恥那家此名堅勤家。」

3、《瑜伽師地論》卷第十六:「於五處遠離者,謂所行無犯。略有五處,諸苾芻等非所應行。」

4、《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十二:闡陀報曰:「如佛世尊,乞食之人但遮五處:一、唱令家;二、淫女家;三、沽酒家;四、旃荼羅家;五、王家。」

一、二、一、一、一、二、二、應往

或有居家我所應往。

或有居家我應該去、可以去的處所。

謂剎帝利大族姓家,或婆羅門大族姓家,或諸居士大族姓家,或僚佐家,或饒財家,或長者家,或商主家。

剎帝利,高官貴族的家;或是婆羅門,有學問的人家;或居士大族姓家,有財富的佛教徒;或僚佐家,幫國王作事的大臣家;或饒財家,有財富的人家;或是有道德的長者家;或是商主的家。以上所說的「家」都是可以去的。

一、二、一、一、二、於應往時及不應往

又有居家,我雖應往;不應太早太晚而往,若施主家有遽務時亦不應往,若戲樂時,若有營構嚴飾事時,若為世間弊穢法時,若忿競時,亦不應往。

正知何時應去,何時不應去。

「又有居家我雖應往」,又有居家雖然應該去。

1.不應該太早去,也不可以太晚去。太早施主們還沒有起床,太晚施主們要休息,所以不應該去。

2.若施主家有遽務時,遽是匆忙,有匆忙的事情要作,這種時候不要去。

3.施主們在歡戲遊樂時不要去。

4.營構嚴飾事時,或在裝修房子,或嚴飾屋內,這種時候不要去。

5.該處在做邪欲的事時不要去。

6.家裡有糾紛時也不要去。這是說不應往的時候。

韓清凈《披尋記》:「若為世間弊穢法時者:謂欲邪行名弊穢法應知。」世間弊穢法,是指此處有欲邪行。

一、二、一、一、三、於如所往及非所應

一、二、一、一、三、一、往村邑等

又如所往如是應往:不與暴亂惡象俱行,不與暴亂眾車、惡馬、惡牛、惡狗而共同行,不入鬧叢,不蹈棘刺,不踰垣牆,不越坑塹,不墮山崖,不溺深水,不履糞穢。

「又如所往,如是應往」,出門時還要注意安全。「不與暴亂惡象俱行」,道路上有暴亂的惡象,不要同惡象在一塊走路。「不與暴亂的眾車、惡馬、惡牛、惡狗而共同行」,因為都可能會受傷的。

「不入鬧叢」,很多人很熱鬧的地方,不要去。「不蹈棘刺」,有刺的樹、棗樹,不要去踐踏、不要「蹈」。「不踰垣牆」,不要跳躍圍牆。「不越坑塹」,「塹」溝壕,溝裡面有水圍繞城牆的,從橋上過,不要跳躍過去。「不墮山崖」,這山有崖,不要從那裡跳下來。「不溺深水」,不要到深水裡邊去。「不履糞穢」,有糞穢的地方就不要去。

一、二、一、一、三、二、往施主家

一、二、一、一、三、二、一、應隨月喻

應隨月喻往施主家,具足慚愧,遠離憍傲蕩滌身心,不求利養不希恭敬。如自獲得所有利養心生喜悅,如是於他所得利養心亦喜悅。不自高舉不輕懱他,心懷哀愍。

從初一到十五的月亮是越來越圓滿,越來越光明,出家人的貪瞋痴越來越薄,戒定慧越來越進步,心要清凈如明月,此以月亮為喻,「應隨月喻往施主家」,用這樣的心情到施主家。「具足慚愧」,「慚愧」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不慚愧就一切惡法就出來了。道業未成,心裡糾結。「遠離憍傲」,生死凡夫沒有什麼好驕傲的。「蕩滌身心」,以佛法來洗滌自己的身心,把身心的塵垢排遣出去。「不求利養」,不要貪求利養,不希望人家一定要恭敬我,不要這樣子。

「如自獲得所有利養,心生喜悅」,如果自己從施主家得到所需要的利養,心裏面生歡喜心。「如是於他所得利養心亦喜悅」,其它人在施主家也得到利養,心裏面也會發隨喜心。若是施主給他沒有給自己,也如同自己得到一樣,不需要嫉妒。「不自高舉」,不要覺得自己比他人修行好,說只有我能夠得到利養,別人不能,不要有這高慢心,不要輕視他人。「心懷哀愍」,對一切人都發同情心,大家都要生活,不能說就是只有自己需要利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瑜伽師地論》悎寤瑜伽:配所宣說
《瑜伽師地論》正知而住(9):若行若住廣說乃至若解勞睡正知而住(2)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