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國人大財經委2017年中央決算草案審查結果報告

全國人大財經委2017年中央決算草案審查結果報告

(原標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於2017年中央決算草案審查結果的報告)

新華社北京6月22日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於2017年中央決算草案審查結果的報告

——2018年6月20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 徐紹史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聽取了財政部受國務院委託所作的《關於2017年中央決算的報告》和審計署受國務院委託所作的《關於2017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並結合審計工作報告,對2017年中央決算草案進行了初步審查。現將審查結果報告如下。

2017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1123億元,為預算的103.2%,增長7.1%,加上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1634億元,收入總量為82757億元;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4909億元,完成預算的99.1%,增長5.3%,加上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3348億元,支出總量為98257億元;收支總量相抵,中央財政赤字15500億元,與預算持平。2017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支出57029億元,完成預算的100.9%,增長8.0%,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35146億元,完成預算的100.3%,增長10.0%;專項轉移支付21883億元,完成預算的101.9%,增長5.1%。2017年末,中央國債餘額134770.15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准的餘額限額之內。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餘額為4838億元。

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3825億元,為預算的103.2%,增長6.4%。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3669億元,完成預算的91.6%,增長9.2%。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244億元,為預算的96.5%,下降13.0%;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002億元,完成預算的86.3%,下降30.9%。因在京中央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經辦工作從2017年12月開始啟動,當年未編製中央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相應地2017年未編報中央社會保險基金決算。上述收支增減變化的原因,決算報告和草案中作了說明。

2017年中央決算草案與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查批准的2017年中央預算執行情況比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加4億元、支出減少168億元,增收減支合計172億元,已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中央政府性基金收支、國有資本經營收支決算數與執行數持平。

財政經濟委員會認為,2017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務院及其財政等部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黨中央確定的方針政策和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提出的各項要求,貫徹實施預演算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實施更加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優先保障脫貧攻堅、生態環保、民生改善等重點領域支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強預算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較好地完成了全國人大批准的中央預算。財政經濟委員會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國務院提出的《2017年中央決算(草案)》。

同時,財政經濟委員會認為,2017年中央決算和審計工作報告也反映出預算執行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是:部分收支決算與預算仍存在較大差異,預算編製科學性有待加強,部分預算執行不夠嚴格和規範;決算草案編報需要按照預演算法要求進一步改進完善;指定了用途的一般性轉移支付佔比仍較高,專項轉移支付統籌整合不到位,定期評估和退出機制還不完善;政府投資基金設立缺乏統籌規劃,管理不夠規範,個別基金髮揮政策引導作用不夠;預算績效評價工作有待加強,評價覆蓋面不夠寬,評價方式有待完善,結果運用不夠充分,對預算績效的審計工作有待加強;部分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不容忽視,對違法違規舉借債務的追責問責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強;審計查出問題整改的長效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完善等。

審計署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對2017年度中央預算執行、中央決算和其他財政收支依法開展審計,指出了中央決算草案和預算管理、重大專項資金和民生工程、三大攻堅戰、重大政策措施落實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審計建議,較好履行了審計監督職能。建議有關部門和地方要高度重視審計查出的問題和審計署提出的建議,認真紮實做好整改工作,國務院年底前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全面整改情況。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全面貫徹實施預演算法和全國人大有關決議要求,進一步做好財政預算工作,財政經濟委員會提出以下意見建議:

(一)推進深化財稅改革

繼續深化財稅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抓緊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方案,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優化財政資源配置方式,提高財政資金分配和使用的公正性、針對性和有效性,使財政政策更加聚力增效。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的比重,降低專項轉移支付的比重。按照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要求,進一步統籌整合同一領域、使用方向相近的專項支出,發揮好財政專項資金的政策效果。加快健全專項轉移支付定期評估和退出機制,取消大專項套小專項,取消政策到期、績效低下的專項。嚴格規範政府投資基金管理,對中央政府投資基金的政策效果進行全面評估,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加快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積極防控地方養老保險基金收支風險。高度重視預演算法實施條例的修訂工作,今年年內應當頒布實施。

(二)改進預算、決算工作

預算報告、決算報告要進一步反映重點支出、專項轉移支付、重大投資項目資金的使用及績效情況,更好體現黨中央重大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落實情況,更好落實預演算法的有關要求。進一步完善和豐富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編報的內容。做好中央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編製、執行和決算工作。加強預算支出標準體系建設,完善預算項目庫建設。進一步依法編報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經濟性質分類決算草案。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決算草案,要逐項說明資金分配、使用和績效的情況。2019年提交審查的部門預算、決算草案,應當研究增加並細化部門國有資產配置、人員編製及基本支出等情況說明。積極推進財政信息管理系統一體化建設,建立覆蓋各級財政的預算執行動態監控體系,強化對預算執行的全過程管理。

(三)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

將預算績效管理覆蓋所有財政資金,貫穿預算管理全過程,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細化預算績效目標,進一步增強績效評價指標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改進完善預算績效評價工作機制,提高外部評價的比重,積極推進由具有合格資質的第三方開展績效評價,增強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進一步推動績效評價結果的運用,建立健全預算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政策調整等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切實加強中央基本建設投資績效管理工作。建立預算績效評價結果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的機制。

(四)積極防範和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

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防範和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各項要求,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積極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抓緊制定出台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市場化轉型辦法。依法健全債務違約處置機制,防範處置風險的風險。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加強對政府舉債融資的監督,防止在政府預算之外舉債融資。加快出台地方政府債務信息公開辦法,切實增強透明度和市場約束性。繼續對有關地方政府及所屬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違法違規舉債融資行為依法追責,並公開曝光。

(五)切實做好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工作

進一步加大對黨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力度,加大對經濟社會運行中各類風險隱患揭示力度,加大對重點民生資金和項目審計力度,加強對預算績效的審計監督。深入分析審計查出問題的原因,區分違法違規問題、體制機制問題、歷史遺留問題、發展與改革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等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整改的措施和要求,並對整改情況持續開展跟蹤核查。對預算執行中存在的資金使用不規範等問題,要進行切實整改,防止類似情況再次發生。要強化被審計查出問題的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整改主體責任,相關部門和地方的整改和問責情況要及時向社會公開。國務院應進一步督促有關部門和地方認真落實整改責任,堅持問題導向,改革體制機制,堵塞制度漏洞,嚴肅追責問責。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男子先當「紅娘」再扮「女友」 騙取同事6000元
民進黨議員被曝上演「世堅情」 5天2度密會「肉感女」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