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視節日文化傳承,端午節傳統習俗科普

重視節日文化傳承,端午節傳統習俗科普

和端午

宋代: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沿襲至今,屈原之名流芳百世,愛國精神也傳播至華夏各地。

然而,就在2005年,韓國把中國的端午節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在中國流傳2000年的端午節一下子成了韓國人的民族節日。一時之間,舉國憤怒,可惜為時已晚,我們對傳統的節日不夠重視,這是民族之恥,也是民族之思。

為此,我們必須要加深對傳統節日的了解,下面小雲給大家科普一下我們華夏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雲帆的小夥伴們一起來學習,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賽龍舟的活動主要在南方水源充足的地方,現可以比喻力爭上遊,永不放棄的精神!

粽飄香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五月五日,屈原凄凄投水而死。楚人哀之。於是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用竹筒裝了米,投到水裡祭祀這位詩人。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懸艾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洒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懸鐘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拴五色絲線

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也有的說可以讓五色絲線扔到河裡後變成龍,帶走瘟疫和疾病。

點雄黃酒

雄黃也是一種藥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陝西人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濃情端午

經歷多少春秋冬夏,風吹雨打,端午節在許多古節日中保留了下來。它流傳的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華夏民族的一種精神。

萬水千山粽是情!五月初五不吃粽子都不算是過端午,所以在端午節蒞臨之際,雲帆科技給每位員工都送上了香噴噴的粽子,讓不能回家的員工們可以感受到濃情的端午節和大家庭的溫暖!

最後,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帆天縱 的精彩文章:

TAG:雲帆天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