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乃嘉:從教師到職業規劃師,發現自己更多可能性

金乃嘉:從教師到職業規劃師,發現自己更多可能性

德瑞姆校友總會

DRMALUMNIASSOCIATION

關注

金乃嘉,上海某體制內學校的心理老師。從2014年開始學習心理諮詢,2017年獲得二級心理諮詢師證書。在學習和實踐中成長,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寫公眾號文章和做職業規劃諮詢。個人公眾號:麥大大的心理學

通過學習心理諮詢和職業規劃,發覺了自己的更多可能性;

通過個人寫作獲得每周一例的職業規劃客源;

寫作半年,成為心樂土心理工作室簽約作者。

本次我們專訪到了德瑞姆校友會明星校友金乃嘉老師。

校友會提問

金老師回答

以下是採訪實錄:

Q

說到了職業規劃這個詞,您認為這個詞的通俗理解是什麼呢?

金老師:一個人的職業發展大致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大學畢業的時候,比方說從一個人畢業之後定義為自己去做什麼工作然後找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怎麼找到一份工作,如果你的能力足夠,你可能可以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如果你的能力一般般,你就必須能做什麼就做什麼,而不是喜歡做什麼才做什麼。

找到一份工作,不代表你就一定能做好。讓你做不好工作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你的能力不夠,有可能是你不明白公司的要求,有可能是公司沒有滿足你的需求,也有可能是你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這時候你面臨的就是職業適應的問題。

到工作之後都會有一個適應期,適應了以後就想這份工作能不能發展晉陞,有的人可能說做成一個專家,有的可能這個做得好了再去看看有沒有別的做的,工作幾年,你在目前的職位上碰到了天花板,你想要轉型。你可能會想成為一名管理者,成為一名專家,或者你已經厭煩了目前的工作想搞點別的。這些都屬於職業發展問題,或者叫做職業轉型問題。

然後,總有一天你結婚生子,你發現除了工作還有生活。你想要平衡工作與生活。到最後,你面臨退休,你的工作在生活中的比例越來越少,你需要做些別的來豐富離開職場後的生活。這就是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問題。

這是一個典型的職場人的生涯發展歷程。生涯規劃就是幫助人們解決職業生涯各個階段遇到的問題,使人們擁有更加豐盛的人生。

到30-40歲可能更多考慮家庭工作的平衡問題,甚至最後就是退出職場,可能有些人有自己的事業,那這些角色都喪失。其實職業職業規劃就是處理各個階段遇到的問題。當然,這幾年職場變化很快,現代人面臨許多新的生涯發展問題,例如工作後深造、創業、自由職業等,生涯規劃也包括了更多的問題。

Q

成為一名職業規劃師,需要什麼樣的條件?

金老師:在國內,職業規劃現在在國內沒有暫時沒有像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這種一家獨大的證書。這樣的強勢的證書,它有各種協會的證書我是在新精英學習的,他們學習後的證書簡稱叫CDC,,比如說有新精英的叫CCDM,別的機構還有中國職業規劃師啊除此之外還有CCDM、NCDA等等,你學了會覺得他的理論體系做得蠻好的,但是做這個還是要有一定的職場經驗,如果真的是沒有職場的感覺做這個還是會有些吃力的,所以除了證書其實還是需要專業的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另外一點要求是,做職業規劃之前,諮詢師一定要有至少3年的職業經歷。如果對職場沒有任何感覺,沒有在職場中面臨過職業問題,光靠一套理論來幫助別人是很難有效的。3年工作經驗,也是大部分機構報名學習的最低要求。

Q

您之前一直是做高中的心理諮詢老師,是怎樣的契機讓您想要進入職業生涯規劃領域?期間遇到過困難嗎?

金老師:高考改革後,學校也非常重視學生的生涯教育,。上海這邊比較好的學校這塊做得比較早一些比較好的高中早就已經開始對學生進行生涯教育了,,像有些初中就應該開始做了初中階段在快速跟進,,甚至有些小學也會對學生進行一些生涯啟蒙教育,比方說讓學生了解不同的職業、讓爸爸媽媽來學校講課、去企業參觀等等。甚至有些比較好的私立小學都會定期邀請學生家長來學校做一些職業和企業介紹之類的,高中的話就更多一些了。學校重視就正好有這個機會去上海市教科院和古典老師一起合作開的一個班,領導也重視並且同意了工作時間去培訓,畢竟學的東西對自己學校學生有幫助,所以才有了這個學習的機會。

要教育好學生,心理老師首先要學習專業的生涯知識。去年,上海市教科院和新精英聯合舉辦了一期專門針對中小學老師的生涯規劃培訓,我很有幸參加了。

至於問題么,說到困難,對我來說,我自己本來也是一個普通員工,一直在學校空座,工作經歷比較簡單。而且也是在一個學校相對來說比較穩定的工作環境當中,像跳槽啊,高強度的競爭啊這樣的經歷相對來說比較少,所以當時也會猶豫這會不會成為我做職業規劃的一個短板剛開始嘗試的時候也非常猶豫,害怕自己因為這樣的原因做不好,。但是嘗試了之後就發現自己還是有些問題能夠去做的,可能自己相關行業經驗沒那麼豐富,但是我有很多問題,特別是像定位的問題這種,還是可以用一些理論來解決的,包括後來我也遇到一些類似的個案,就是像我一樣本職工作能夠勝任,發展空間也不是特別大但是他想通過自己喜歡的東西想做一些其他的事情,那我這個經歷對他來說可能也是有用處的。

現在回想起來,我最大的鼓勵來自我剛開始諮詢階段的那些求詢者,他們知道我沒有經驗,但還是給我機會,選擇相信我。他們肯定的評價給了我繼續下去的信心。

Q

心理諮詢和職業規劃有什麼共通點嗎?

金老師:很多人認為心理諮詢和生涯規劃師兩個領域的諮詢,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如果你了解一點心理諮詢的歷史你就會知道,現代的心理諮詢起源於美國心理學家帕森斯發起的職業指導運動。心理諮詢就是從生涯問題的諮詢開始的,後來才發展出婚姻、親子等更多的問題。

要真正說清楚他們兩者的區別很難,但我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比如,一個人說自己頻繁跳槽,總是因為一點點小事就辭職。如果他去做心理諮詢,心理諮詢師會挖掘他這種行為模式背後的原因。精神分析的諮詢師會從早年經歷入手來挖掘,認知行為的諮詢師會從核心信念角度來挖掘。他們的共同點是更關注問題背後的原因,而不是問題本身。

生涯規劃諮詢則更加看重問題本身和未來的發展。同樣的案例,我可能會幫助他梳理過去工作中獲得的能力,發覺自己的職業價值觀,這樣有利於他更好地從事下一份工作。

我並不是忽視他頻繁跳槽背後的原因,而是不輕易去處理這些深層次的問題。如果有一天,他準備好處理這些深層次問題了,我們同樣可以深入下去。

Q

職業規劃給你帶來的回饋是什麼?是什麼動力讓你堅定一直做下去?

金老師我非常深切的感受到,學習了一樣東西之後,實踐與不實踐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我過去聽了很多心理學的課,但是實踐很少。過了一段時間,學習的內容就淡忘了。學習了生涯規劃之後,我開始實踐。我發現,課堂上學習的那些生涯理論都是抽象的,只有實踐了之後它們才會變得立體。為了更好的實踐,我需要反反覆復的閱讀。關於職業選擇與定位這一章節,我目前已經讀了超過五遍了。

我剛才也說到,我的來訪者對我的信任也是我堅持的動力。每次諮詢結束之後,我都會讓來訪者填寫一張諮詢反饋表。大部分來訪者都認為我的諮詢給他們的幫助很大。目前,我的諮詢總體評價在9.5分以上,100%的來訪者願意將我推薦給身邊同樣有職業困後的朋友。

Q

作為一名職業規劃師,您自己是如何自我規劃的?

金老師:古典老師提出過一個「職業四度「的理論,分別指職業的高度、深度、寬度和溫度。高度最好理解,也就是你在職場上能夠達到怎樣的高位;深度指的是在職場上成為某個方向的專家;寬度指的是在自己喜歡和擅長的領域中發現更多的可能性;而溫度指的是我們整個生涯的豐富程度,它不僅取決於我們的職業,還與我們整個生活有關。

對於我自己來說,在職業高度上的提升空間是比較有限的。過去,我也由於這樣的原因產生過一些職業倦怠的感覺。

學習生涯規劃後,我明白了一點:很多人認為自己的職業沒有發展空間,其實是指自己的職業在高度上沒有發展空間,但在深度、寬度和溫度上一定是有辦法可以發展的。

我現在在做的事情,做生涯規劃的諮詢也好,公眾號的寫作也好,都是在嘗試拓展自己的職業寬度。當我明白了這一點並且開始行動的時候,我就不再被卡住,就釋懷了。

Q

您有想過以後為自己的孩子進行職業規劃嗎?

金老師:我還沒有孩子,所以暫時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

暫時沒有考慮過。我是覺得說沒必要太早去規劃,因為我在學校也要給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做測評,我發覺針對比較小的小朋友有些量表,事實上那些量表對小朋友實際的作用是不大的,就比方說有件很好玩的事,我們學校有做小學三年級的兒童版的人格測驗,測驗表發下去以後問學生:發下去的問卷有什麼問題嗎?學生就問我:老師,什麼叫焦慮啊?所以,小朋友的話,應該是讓他們知道有更多可能性,現在有些比較好的幼兒園和小學會邀請各種職業的家長去學校給小朋友講講自己的職業,包括一些國際學校也會做一些職業體驗。小的時候還是讓孩子看到更多可能性,讓孩子看到更多的東西,不著急給自己定位。 我覺得,對小朋友來說,生涯教育比生涯規劃更加重要。我們的教育應該讓小朋友從小建立生涯的意識,同時通過幫助小朋友開拓眼界,讓它們看到更多的生涯可能性。新精英的李春雨老師分享過一個自己的故事。他出生在一個小鄉村,整個村子裡生活條件最好的是村頭開小賣部的。小時候爸爸問春雨,長大後你想幹什麼。李春雨老師的回答一直是,我想開一個小賣部。因為在當時,開小賣部是李春雨老師所知道的最令人嚮往的生活方式。李春雨老師解釋說,如果小時候爸爸帶自己去美國,看到了百貨公司,看到了沃爾瑪,他肯定不會只想要開一個小賣部。

就像古典老師的第一本暢銷書的標題中說的,我們讓小朋友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是告訴他——拆掉思維里的牆,原來你還可以這樣活。

Q

我們個人如何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

金老師:很多人做生涯規劃,抱著一種算命的心態。最好諮詢師可以告訴他接下來在什麼時候做什麼,會產生怎麼樣的結果。但你覺得這現實嗎?顯然不可能。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從長期的,你需要了解自己的生涯願景、生涯價值觀,也就是你想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我覺得我們現在許多人對這個問題是沒有思考的,甚至是懶得思考的。

從短期來說,你可以為自己制定一個行動計劃。但是不要太在乎計劃,因為情況是不斷變化的。台灣的生涯輔導專家金樹人老師說:尋找目標、了解信念,勿固著於目標、執著於信念。

Q

大多人對於規劃很難堅持,如何克服?

金老師:無法堅持不是規劃的問題。首先,你需要為自己負責,如果你只是想得到一些建議,但不願意行動,諮詢師是沒有辦法幫助你的,因為生活是你自己的。

其次,規劃只是行動的一部分,行動的落實還需要時間管理、情緒管理、精力管理等很多技能,是需要分別去學習的。

Q

制訂職業規劃是否有年齡和階段的限制?什麼時候開始制訂職業規劃會對他今後的職場之路有幫助?

金老師: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其次是現在。

任何時候規劃都不晚,只是處理的核心問題不同。

我前段時間諮詢過幾個退休生活規劃的案例,它們希望在離開職場後同樣擁有豐盛的人生。只要你願意為自己的生活負起責任,任何時候都可以開始規劃。

Q

有一種說法,一個人在職場成功與否,取決於如何利用晚上8點到10點的時間,你怎麼看?

金老師:這個問題古典老師在他的文章中討論過,我非常認同他的觀點。

簡單來說就是:當下即道場。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在8小時的工作中整天混日子,很難想像他可以在下班後有所作為。因為在不同的職業中,有許多共同的能力。想像一下,一個人在工作中總是拖拖拉拉,可能在下班後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時間嗎?

反過來說,我們下班後想要培養的許多能力,其實本身就可以在本質工作中培養。拿我自己來舉例子吧。我想要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我不僅可以下班後寫公眾號,我也可以在本職工作中鍛煉啊,比方說,我可以努力讓自己的教案寫的更好,我可以寫一些讓大家眼前一亮的活動通訊稿。這其中所刻意練習的寫作能力是一樣的。

Q

跳槽一直以來都是位於職場當中的熱點話題,您是否能夠在跳槽方面給大家一些建議?

金老師:有的人會因為在一家公司呆了幾年,覺得大家都會這時候跳槽,所以自己也跳槽。事實上,是否要跳槽取決於你在這家公司的這幾年發展如何。如果你來公司的時候是這樣,3年後還是這樣,那麼跳槽也不會給你帶來改變。如果與3年前相比,你的能力增長了,但是公司沒有辦法給你相應的價值,這時候跳槽才是有意義的。

在我們生涯規劃中,其實有一個模式講到一個人的職業是從興趣激發的職業,因為有了興趣才會去增加自己的能力,有能力以後再在平台上兌換價值,有了價值後才會有新的興趣。跳槽的話時機也很重要,最好的是你新的興趣已經培養出新的能力,那這時候轉行是比較好的。職業規劃中有一個CD模型,簡單來說就是當個人的能力達到了組織的要求,個人的需求得到了組織的回饋的時候,個人與組織就是相互匹配的。如果個人和組織在兩端上有一個維度不匹配,就會出現問題。跳槽,實質就是個人的能力已經超越了組織的要求,但是個人的需求沒有得到組織相應的回報。

很多人跳槽的另一個原因是對自己現在的工作沒有興趣了。這時候跳槽一定要小心,因為興趣是從事工作的動力,但光有興趣沒有能力是很難跳槽成功的,即使成功了之後面臨的也是非常大的職業適應難題。在跳槽之前,你最好確認一下自己是否已經具備了感興趣工作的工作能力,能夠獲得相應的價值。當能力至少達到及格水平的時候,跳過去才會比較順利。

因為能力不夠而換工作,不叫跳槽,叫逃避。

Q

早前,馬雲的第一家無人超市開業,有不少人也在惴惴不安地問自問:未來,我的職業是否也會被人工智慧取代。作為職業規劃師,您覺得未來時代,我們的職場會受到哪些影響?職業規劃師是否能被替代?

金老師從宏觀趨勢來說,一定會有一部分職業被機器取代。從微觀的個人角度來看,這種趨勢的發展速度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快。我們完全有時間在這一天來臨之前學習一些新的技能。

另外,有一些職業是很難被機器取代的,特別是心理諮詢、教育這類需要人與人接觸的職業。

李子勛老師提出一個概念叫做同在關係,也就是說當我們兩個人在一起,我們能夠打開彼此的時候,我會給予你你想要的東西,你會從我們的對話中獲得你想要的東西。這種影響是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的。我並不知道你要什麼,只有你的內心知道,而且你一定會得到,前提是你能夠有開放的態度。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機器與人無法實現的。

Q

您對於職場新人有些什麼建議和忠告嗎?

金老師:這個問題其實在前面的問題中都已經說到了。這裡就回顧一下吧。

我覺得職場新人或者畢業大學生,應該多去了解職場規劃是怎麼回事。很多人理解的職業發展是往高度上發展,其實可以考慮從別的維度去考慮。從更高的角度看到生涯是什麼樣子,多去嘗試,看到更多可能。一個人的職業發展一般會經歷三個階段,生存期、發展期和自我實現期。生存期的任務是實現經濟獨立;發展期的任務是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自我實現期的任務是實現自己的人生願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首先要解決的是職業生存期的問題,所以這時候應該能做什麼就做什麼,而不是喜歡做什麼才去做什麼。同時,古典老師對這個階段的建議是,如果能做的事情比較多,那就去做價值回報高的事情,因為價值回報高常常意味著發展空間也比較大。

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在考慮職業問題的時候,想問題往往比較單一。例如,有的人找工作就是要錢多的,有的人就是要穩定的。在初入職場的時候,這並沒有什麼錯,因為當你只是職場小白的時候,你的思維和眼界就是這樣的。

但是,你要注意在職場中不斷提升你的職場思維,在生涯規劃中,有一個評價指標叫做生涯統整性,也就是說一個人能夠將生涯的各個維度統一在一起綜合考慮問題的能力。比如,當你工作三五年想要跳槽的時候,你明白了錢不是決定職業選擇的唯一標準,平台、錢、晉陞空間、生活平衡等都是需要考慮的,這說明你的生涯統整性程度提高了。

尾記:

其實大多數的我們是迷茫的,對安身立命的方式心存懷疑。於是,才有了不斷的探索,不斷的推翻,最終找到自己的道路。

年輕時不能為自己設限,當竭盡全力汲取知識,盡其所能嘗試新事物與新體驗,保持一顆好奇心,將生活過得越來越豐盛,將狹窄的人生越走越寬。

最後,感謝金老師和我們分享他的故事和經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新能源汽車板塊投資方向深度分析附核心股池
北京汽車限牌政策應儘快取消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