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正史上的魯肅借荊州的決策是錯誤的嗎?

三國正史上的魯肅借荊州的決策是錯誤的嗎?

三國正史上的魯肅借荊州的決策是錯誤的嗎?

江東四英將

據《三國志》記載,一次孫權和陸遜討論江東四英將對國家的功績。孫權說過這樣的話:東吳這四位都督,周瑜曾經多次打敗曹軍,保住江東,是東吳的大英雄,而現在的你也和他也差不多了,魯肅就不行了,又是借地,又是和親,搞得東吳賠了夫人又丟了地,還好有呂蒙,呂蒙雖然沒有周瑜那麼厲害,還是替寡人拿回了荊州。

那麼魯肅當時把荊州借給劉備這個建議是錯的嗎?算是戰略上的失誤嗎?

當然不是,我們不要忘了,孫權才是決策者,他要是不願意把妹妹嫁給劉備,劉備是沒有那個能力來搶的。所謂的借荊州(其實就是幾個縣),也是一樣的道理。

魯肅

當時的形勢是,曹操本人在收拾馬韓,順勢要拿下張魯,北方的公孫暫時不介入,漢中的張魯、益州的劉璋則岌岌可危。

而江南這邊的形勢是,劉備和周瑜在圍攻曹仁,孫權在進攻合肥、濡須。張昭、魯肅、呂蒙也在對魏作戰。

曹仁足足拖了周瑜劉備一年,最後還是劉備派關羽斷曹仁後路,曹仁這才不得不放棄了南郡(江陵),退守樊城、襄陽及宛城一線。

戰後周瑜自己佔據江陵,並把南岸的部分給劉備,設為公安縣,治理他從劉琦那裡繼承的荊南四郡。

雖然在赤壁之戰曹操被孫劉聯軍戰敗,而且從形勢上來看,也是孫權在採取攻勢,曹仁、張遼處在守勢。但實際上,曹操的實力還是要強得多,曹操一旦收拾了馬韓,拿下了張魯,兵臨長江之時,只憑孫權一家,依然是抵擋不住的,沒有後顧之憂的曹操也並不介意同時和孫劉作戰(當然要是能先拿下益州順流而下更好)。

而劉備和孫權就不同了,劉備這邊的戰略是「隆中對」:先跨有荊益,一旦北方有變(曹操一死),馬上西出陽平關,東出宛洛一線,盟友孫權配合,跨江出濡須、合肥,共同北伐成功,然後東西爭霸,擊敗孫權一統天下。

孫權這邊則是:跨有荊、揚二州,一旦中原有變(曹操掛了),派劉備防備劉璋,自己率軍北伐奪取中原,最後收拾劉璋一統天下,從頭到尾並沒有算劉備一份。

合肥之戰後,樂進出鎮樊城,夏侯惇鎮守襄陽,曹仁、徐晃在宛城,可想而知,孫劉聯軍的壓力有多大?關鍵時刻周瑜又病逝了,陸遜當時還沒有上道,憑魯肅和呂蒙能擋得住上面四位宿將對江北的進攻嗎?估計懸!

所以這個時候,劉備以公安太小,荊南四郡太窮為理由,向孫權討要江陵及南郡其他幾個東吳控制下的縣,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以幾個城池為代價,換取一代梟雄劉備,帶著關羽,張飛,諸葛亮,替自己防衛曹魏,那都是相當划算的。

所以無論魯肅提不提出這樣的建議,這都是孫權當時的最佳選擇——事實也是如此,孫權不但把江陵「資」了劉備,還把妹妹也嫁給了劉備,想換取劉備對自己的忠心。

魯肅

但是到了八年之後,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劉備拿下了益州全境,並且派關羽攻擊樊城,三足鼎立之勢已經形成,而孫權眼看成了三國之中最弱的一方。

就算孫權這時候,配合劉備北伐曹魏,最終兩家以鴻溝為界(具體那裡還不一定呢)平分天下。那形式也是按著諸葛亮的設想發展,最終北方東出函谷關,就像秦軍橫掃中原;南方順流而下,就像楚國吞併吳越。那個時候,東吳基本上沒有任何勝算了。

所以此時襲取荊州,和當時借荊州一樣,已經成為了孫權的最佳戰略選擇,是必須去做的,就算沒有呂蒙,孫權也要自己動手了。

既然把荊州借給劉備,是當時的最佳選擇,根本不是魯肅的責任,那為什麼孫權還口口聲聲「子敬誤孤」呢?

很簡單,因為孫權就是這種人——薄情寡義!從他追封其兄孫策為長沙桓王;從他把親妹妹當成政治工具嫁給劉備;從他當著滿朝文武奚落那當年把哭哭啼啼的他扶上馬的仲父張昭;從他最後逼死陸遜……我們都非常能看出來。

孫權

所謂人走茶涼,像孫權這樣的人,就算他自己才是決策者,也要把鍋甩給那個提出建議的人。

以上內容文字部分為小編原創,歡迎點贊、關注、轉發、分享、收藏、雅噴。圖片部分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家講譚 的精彩文章:

歷代書法名帖名家選——《筆精帖》

TAG:自家講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