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島「蕉慮症」 與「香蕉政治學」

寶島「蕉慮症」 與「香蕉政治學」

剖析寶島「蕉」慮,先來回顧下往日榮光。

昔日的「香蕉天堂」

(盧廷和盧廷家裡的牌匾)

舉個例子,當時有農會職員,有眼不識泰山怠慢了「香蕉大王」——盧廷,結果這位大蕉農一氣之下,一口氣提領全額存款,震驚全農會。由於農會無法立即籌出巨額現款,上至農會總幹事,下至職員紛紛向盧廷道歉賠不是,趕緊端茶招待他到總幹事室休息,才化解盧廷的不悅。由此可知蕉農在那時候是高雄市旗山區服務業的衣食父母。

「蕉」情差 價格崩

而如今的旗山「蕉」情,顯然風光不再。旗山的集貨場內,香蕉如今堆積如山,鏟車一鏟一鏟往外挖,準備用來餵豬或做堆肥。價格全面崩盤,收入遠低於成本,蕉農血本無歸,哀嘆碰上了二十年來最慘的日子。價格最低的時候,一級品每公斤只賣4元新台幣,次級品甚至只有1元新台幣,等於賣了10公斤香蕉只能換到1顆茶葉蛋。

「金蕉」質量猶在

滯銷只因產銷結構不均衡

現在,台灣的香蕉還是因為質量優良而被稱為「金蕉」,而且,台灣的市場消費習慣是水果越便宜越好吃。所以今年台灣香蕉市面上價格太便宜,也正是因為大多是質量上乘的香蕉。但是質量猶在,為何價格崩盤?

傳統農業轉型遇困

農業部門督導失責

日本香蕉最大供貨商Farmind株式會社社長崛內達生指出,如果比現採的質量,台灣生產的一定比較好吃,但是生產質量與到達消費者的手裡的產品並不一致。

北京聯合大學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朱松嶺認為,台灣傳統農業的確面臨轉型問題,包括技術、營銷策略問題。此外,針對外銷的保鮮技術和針對客戶需求所改進的包裝也是重要問題。

台灣輔英科技大學教授蘇嘉宏指出,由於去年的颱風影響,讓香蕉產量價格好,因此蕉農瘋狂搶種,導致今年價格慘跌,農民固然也有一定的風險責任,但是顯然,台農業部門對於輔導種植面積和預估產銷能力已經與基層民眾生活脫節。

昔日台蕉銷日市佔八成

今日不到0.1%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一直到2005年之前,台灣香蕉銷往日本大約是5-6萬噸,占日本市場80%以上,而現在銷往日本的香蕉只有區區2、3千噸,佔有率已不足0.1%,台灣香蕉基本退出日本市場,日本香蕉市場基本被菲律賓、越南、厄瓜多等佔領。

廈門市台灣學會副會長曾建豐認為,造成這一結果的最主要問題是台當局決策失誤。2005年之前台灣有青果社、農產營銷中心,專門做農產品外銷,但2005年,陳水扁當局做了「出口貿易自由化」決定,讓台灣果農、合作社、貿易公司搞「自產自銷」,但他們有可能把大量的香蕉賣到日本去嗎?

此外,就是適應市場銷售模式的問題。以菲律賓的做法就是把香蕉銷售交給國際性的跨國公司都樂集團,由都樂公司把香蕉分銷到全球各地的超市裡面,都樂公司賣香蕉是小包裝的,你在日本超市裡只買一根香蕉也可以。

而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台灣農業主管部門的「不作為」,果農、合作社、貿易公司等怎麼有能力自己解決生產、品質、物流、品牌、營銷這樣一整套完整產業鏈。

2011年之前,大陸曾多次啟動對台灣香蕉的"過產滯銷水果政策性採購"。學者指出,部分貿易商缺乏長期經營意識,把質量欠佳的香蕉銷往大陸,反而影響了台灣香蕉在大陸市場的口碑。但如今,島內部分有心人士還把香蕉價格崩盤的"鍋"甩給了大陸,宣稱台灣香蕉滯銷源於大陸限制進口。

根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2016年台灣香蕉外銷大陸掛零,去年外銷大陸47噸,也只佔4.2%,大陸市場無法對台灣香蕉造成如此大影響。廈門衛視記者走訪了大陸最大的台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廈門中埔水果市場,多位來自台灣的水果商表示,大陸並未"卡關"台灣水果。

去除標籤化

香蕉市場源於競爭力

論責任,民進黨當局自然首當其衝。廈門市台灣學會副會長曾建豐認為,民進黨上台後,

因為「台獨」意識形態作祟,決定「捨近求遠」走國際線路,「農委會」牽頭搞了一個「台灣國際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口號很大、很響,說要把台灣農產品推向國際市場,但成效十分有限。而把兩岸關係搞僵,台灣香蕉銷到大陸也受到衝擊,並不能簡單地說:大陸不要台灣香蕉了,台灣農業主管部門在農業生產「產銷」「供需」方面管控也有很大問題和責任。

實際上,台灣香蕉的競爭力問題才是根源所在。台灣輔英科技大學教授蘇嘉宏認為,不管是水果或任何商品,長期而言,在哪裡的市場都是自身競爭力的問題。而當台當局執政失能的時候,某些有心人士稱「一切都是大陸的陰謀」,泛政治化地亂噴墨汁就想脫身,真是台灣的悲哀!

台灣的「香蕉政治學」

對於今年這一波香蕉產銷慘況,台行政主管機構負責人賴清德不是召集各負責人來商討產銷對策,而是向民眾介紹香蕉食用新方法:帶皮水煮,搭配醬油、大蒜食用,一時間彷彿身份錯位,從負責人搖身變成了"蹭熱門"的美食博主。

在島內,香蕉所涉及的可不止農產業這麼簡單,台灣政壇有個獨特的現象,香蕉一旦價格慘跌,當政者也會跟著摔一跤,於是有人總結為台灣的"香蕉政治學"。1982年,台灣香蕉滯銷價格暴跌,當時的領導人李登輝決意讓台軍官兵餐餐飯後吃香蕉,令官兵聞"蕉"色變,甚至到最後,吃香蕉成了台軍的刑罰之一。2006年,台灣香蕉再度滯銷,時任台行政主管機構負責人的蘇貞昌,下令各主管部門一起促銷。台法務主管部門認購1萬2000斤的香蕉,發給各監管所,要求監獄的服刑人每人一周吃5根香蕉。而台教育主管部門也訂了200箱,用於中小學營養午餐。2011年7月,尋求連任的馬英九在農民訴苦,抱怨香蕉、木瓜價格低迷時,回應稱"怎麼沒有早點講?"雖然隨即要求農業部門檢討作法,但這一句"怎麼沒有早點講",仍被大做文章,也被當時的對手蔡英文抓住話柄,緊追猛打。

泛政治化 台灣島的無奈

在台灣,政治人物無論什麼事情,都可能與政治掛鉤,無論發生了什麼事,都會從政治的角度來盤算、來思考,而不從該事情本身來著手解決。這是台灣社會「泛政治化」的一種表現。

台灣社會為什麼出現「泛政治化」的問題,廈門市台灣學會副會長曾建豐認為,根本原因在於,分裂社會加上選舉算計造成的。台灣社會有政黨惡鬥、藍綠分野、族群分裂、「統獨」對立等等,整個社會的價值、理念是分裂的,再加上選舉利益也就是爭權、奪利的驅動,使得台灣社會對同一事情已經無法「就事論事」「客觀公正」了。拿「香蕉」舉例,民進黨政治人物不去想為什麼香蕉外銷出了問題,一方面是把責任推給別人,說跟日本沒有FTA、台灣沒有開放核食進口、大陸不買台灣香蕉等等,錯都是別人的。另一方面他們還想借香蕉來「做秀」,好像他們也都在想辦法,但什麼問題都沒有解決。其實他們真正擔心的只是選票流失。

台灣香蕉困境

誰之過?誰能解?

曾經,台灣號稱"香蕉天堂",但如今卻風光不再。小小一根香蕉,折射出農業轉型之茫然,銷路開拓之艱困,政策制定之匱乏,政壇人心之浮躁。香蕉乃至整個果菜產業的困局到底是誰造成的,而誰才能補救這一切,不再讓農民擔心有了今年沒有明年,也不再讓民眾瞠目結舌看笑話。寶島的"蕉"慮,透射出真正的焦慮,其實,香蕉,它還是那根香蕉,但台灣還是那個台灣嗎?

★來源:廈門衛視《兩岸直航》欄目

撰稿:蘇 暢

編輯:王寧磊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廈門衛視 的精彩文章:

What!神馬情況?蔡英文當局聲望「結構性崩盤」!

TAG:廈門衛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