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粽子都與屈原無關,我們一直犯傻了兩千年
關於端午節,每個中國人都知道,那是為了紀念屈原,而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更是與屈原有關,但是吃粽子與屈原如何有關,相關說法又各有不同。有的說粽子是為了祭祀屈原,有的說粽子是用來扔入江中給魚蝦吃,防止他們撕咬屈原的屍體。
比如,最常見的說法是,當年屈原在端午節跳入了汨羅江。楚國人對這位愛國詩人的去世非常悲傷,所以每到端午節,他們就用竹筒裝著米,投入水中,為屈原祭祀。這個說法來自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吳均所寫的《續齊諧記》。
在《續齊諧記》中還寫了這麼一個事,說東漢建武年間,屈原忽然在長沙顯靈,說你們祭祀我,我很感激,但是你們祭祀的竹筒飯經常被蛟龍偷吃。你們要用楝樹葉包著米,用五彩絲線纏繞在外面,蛟龍害怕這兩個東西,肯定不敢偷。從此人們就用這種辦法祭祀屈原,久而久之,就成了粽子。
《荊楚歲時記》和《太平寰宇記》都提到過粽子的由來,都與蛟龍偷吃祭品有關,而《續齊諧記》則是中國最早將粽子與屈原沉江聯繫在一起的著作,但是這部書誕生的年代跟屈原所處的年代相距約八百年,可信度相當可疑。
粽子這種食物,指望從考古發現上能出土一枚粽子,顯然很難。從歷史文獻上看,早在春秋期間,端午節就已經出現,而屈原是戰國年間的人,因此端午節的出現就與屈原無關。另外,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屈原死亡的時間是在端午前後。
根據聞一多先生的研究,在我國的江浙吳越一帶,一直都有祭祀蛟龍的習俗。因為當地江河湖泊眾多,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蛟龍是生活在水中的主宰生靈,江河湖泊的種種自然災害,很多被認為是蛟龍作祟的結果,因此南方的老百姓選擇五月初五,也就是盛夏的來臨之前向水中的蛟龍獻祭,祈求在即將到來的季節不要爆發大的水災。
因此,端午節根本就不是為了紀念屈原,而是來自中國南方各地的祭祀蛟龍的傳統。同樣,粽子的來歷也就與屈原無關。作為祭祀蛟龍的端午節,不能沒有祭品,南方濕潤溫暖,盛產稻米,因此用稻米和各種植物葉子做成了粽子,作為獻祭蛟龍的祭品。
說到這裡,我們就能知道,無論是端午節還是吃粽子,剛開始的起源都跟屈原老夫子沒有任何關係,一直到後世,才有一些文人將這一傳統習俗附會成為跟屈原有關的活動,後來越傳越廣,成了全國人民共同節日習俗。
我們的祖先崇敬那些憂國憂民的愛國者,因此常將民俗與他們的身世相結合,附會出各種傳說。即便是端午節和吃粽子的來歷,也不是只有屈原這一種說法,在江蘇地區,傳統的吳國境內,這裡故老相傳,端午節和吃粽子是為了紀念伍子胥的。
你看,兩種傳說,都與當地深受百姓愛戴的愛國英雄有關,這絕對不是偶然的,反映了百姓的心聲。但是不管怎麼說,端午節和吃粽子最早真的都跟屈原沒有任何關係,我們被這個傳說矇騙了將近二千年。
TAG:第一老土的私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