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刻花梅瓶
定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窯址在今河北省曲陽澗滋村及東西燕村,在宋代屬定州,故名。定窯是我國宋金時代北方生產規模最大、影響最廣、貢御時間最長的瓷窯場,是中國古代白瓷生產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傑出的窯場。北宋時期,定窯取代了曾在唐代盛極一時的邢窯白瓷的地位,一躍成為」天下第一」的名牌產品,因為定窯器物的精細特徵迎合了宋代士大夫階層的審美情趣,註定成為當時士大夫們所關注和青睞的瓷器。許多被進獻到宮廷、官府,供皇帝貴族使用。
定窯刻花梅瓶
定窯創燒於唐,極盛於北宋及金,終於元。其在唐代時就已是著名瓷場,專燒白釉、黃釉瓷,宋代時大量燒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醬釉、綠釉等品種,文獻分別稱其為「黑定」、「紫定」和「綠定」。白瓷胎土細膩,胎質薄而有光,釉色純白滋潤,上有淚痕,釉為白玻璃質釉,略帶粉質,因此稱為粉定,亦稱白定。其它瓷器胎質粗而釉色偏黃俗稱土定;紫色者為紫定;黑色如漆的為黑定,傳世極少。定窯生產規模宏大,品種繁多。多為碗、盤、瓶、碟、盒和枕,亦產凈瓶和海螺等佛前供器,但數量極少,主要是作為貢品進入宮廷。
定窯刻花梅瓶
定窯器除黑釉器外多數都有花紋裝飾。裝飾手法從北宋早期到晚期先後有劃花、刻花和印花等多種。早期劃花系用竹籤類工具在瓷胎上劃成。所劃線條比較細,坡度很小,圖像自然豪放。刻花法比劃花法出現稍晚。刻花是用刀子在胎骨上刻成的,用的還是「一面坡」的刀法,刻線較寬,坡度大,圖像剛勁有力。有時候劃花和刻花也常出現在同一器物上。刻劃的花紋早期有蓮瓣紋、纏枝菊紋和蕉葉紋、回紋等,稍後又出現花果、蓮鴨、魚水、雲龍等紋飾,而且在圖案一側常劃一細線,以凸出圖像的立體感。印花裝飾是用模子在胎上模印而成,始見於北宋中期,成熟於後期。定窯所印的圖案都是層次分明、線條清晰、繁而不亂的,在暖白色的釉層襯映下相得益彰,風格鮮明,可謂獨步一時,冠絕當世。
定窯刻花梅瓶
定窯刻花梅瓶,小口,短頸,豐肩,肩下漸收斂,圈足外撇,俗稱「梅瓶」。通體施白釉,釉色柔和潔凈,白中閃黃。肩部刻菊瓣紋一周,腹部刻纏枝蓮紋,脛部刻上仰蕉葉紋。梅瓶是中國古陶瓷中的傳統瓶式,自唐代正式出現,本為盛裝酒水的日常用器,帶有瓶蓋。後來逐漸演變為純粹的陳設器,亦可用來插花。此梅瓶造型挺拔,是宋代定窯梅瓶的標準式樣,刻花清晰婉轉,深淺不一,蓮花簡潔典雅,線條流暢,顯示出定窯刻花技術的嫻熟。北宋早期定窯產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稱為「芒口」,芒口處常常鑲金、銀、銅質邊圈以掩飾芒口缺陷,此為定窯一大特色。北宋是定窯發展的鼎盛時期,曾經為宮廷燒造貢瓷,因此身價倍增,極為珍罕。
TAG:典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