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不做「螺絲釘」,過你想要的人生

不做「螺絲釘」,過你想要的人生

梭羅曾說:「從今以後,別再過你應該過的人生,而去過你想過的人生吧!」

所謂「你應該過的人生」,其實是社會習俗或家長、親友給你設定的人生,這是文化自我強勢而人格自我泯沒的表現之一。恰恰在這一點上,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確只是活在別人(包括社會成見)給他規定的生活中。

歷史上,中國文化曾倡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仕途是知書達理之人唯一選擇。古往今來,為了及第,年過花甲還寒窗苦讀,一生只有一個及第目標,居然還常受頌揚。其次,長期以來,內省文化強調萬事忍為先,家長推崇子女別出頭,「出頭的椽子容易爛」,要學會「忍」,溫順的「羔羊」一度成為國人性格的標誌。稍早,前30年的教育,號召人們放棄自我,甘當工具,永遠做個「螺絲釘」,只讚揚鋪墊的小草,默默奉獻,不求回報,整個社會十分平穩,卻死水一攤。稍後,改革開放以來,重商精神風靡上下,賺錢壓倒一切,不講手段,只求達到目的,且只是以有形資產評估人生意義甚至成為風向——「沒賺到4000萬別回來看我」居然成為課堂上的經典!其實,這也是對早先埋沒自我的「螺絲釘」說教的一種物極必反的自我反叛。但它太極端了。造成迷失人格自我的人,往往誤以為活著就是為了拚命地佔據財產,卻不知道佔據了這些財產有何用?床底下藏著億萬巨款卻天天忐忑不安、蹬著舊自行車上班的貪官,或動不動揮霍萬金以彰顯自己有錢的土豪們,他們有自己真正富有意義的生活嗎?顯然沒有!這些畸形表現,本質上都是迷失了人格自我,生活在他人設定的人生格局中。

放眼望去,最近「打虎拍蒼蠅」中,身陷囹圄(甚至命喪黃泉)、曾不可一世的「梟雄」們,不都是在這一基本問題上栽了筋斗,翻了大船嗎?

因此,每個人應該對適合於自己的有意義生活有著一種直覺。

我們有數萬例康復患者。其中,很多人的康復過程就是以各種方式重新享受他過去也許從來沒有享受過的快樂的自我生活。

實際案例太多太多——有愛寫書法的,揮毫之餘,成了書法協會引領者;有喜好旅遊的,走遍世界,賞盡天下美景;有迷戀攝像的,留下佳照無數,甚至得了大獎;有愛跳舞的,不僅舞跳得癌逃得遠遠的,且成為遠近有名的大媽舞領舞者;有善編織的,成了非物質遺產繼承人;有喜好文學的,出版了多本小說或傳記;還有做工藝美術的、出家的、繪畫的、樂於教育第三代的、幫助子女帶孩子的,等等,都活得其樂陶陶。更多的康復者則從事公益善舉,樂在其中。

其實,不管怎樣,這些,都是一種自我價值的體現。在這個過程中,他本人的類性自我和人格自我達到了一種新的平衡協調。甚至,他的人格自我大有升華,又契合社會文化的自我。熟識的人一談到他,往往馬上會聯想起:他有什麼特點,他的人生意義何在!這不就是人格完美的過程,十分充實且愜意的人生嗎!

你也許只是一個家庭主婦。即便如此,你同樣是獨一無二的。對於你的家庭,你的先生、你的子女,你是不可替代的!你的一日三餐,供養著他們,讓他們餐食無憂,烹飪中未嘗沒有奉獻及成就;你的情感凝聚力,對你的家庭來說,更是頂樑柱和核心所在!為什麼「老乾媽」「外婆家」等的品牌這麼吸引人,就是家庭主婦的社會價值泛化並廣泛被接受了的體現。

經常看到一些50~60歲的、操控欲特強的家庭主婦,老是嘮嘮叨叨的,整天這個不滿足,那個要管管,並常常認為自己活得沒意思,只是給家裡人打工,做娘姨(上海話:做阿姨)。我就經常會勸她們:「其實,你換個角度去思考,家裡他們誰都少不了你!你離開家幾天試試看……。你再想想,小外甥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找外婆;小孫子睡不著的時候,也會找奶奶講故事;兒子在外,回家最牽掛的,可能是希望再嘗嘗媽媽親自做的菜……。這不是你的人生意義之所在嗎?這不是你獨特的生活價值嗎?只不過你和他們都沒有意識到而已!」

當然,每個人不一樣,人生價值有大有小!但你一定是獨一無二的。我還常給家庭主婦們打比喻說:「太陽天天照耀大地,但它沒有認為到這是在奉獻。一切都是自然的。因為,無私所以恆常。你也一樣,奉獻給了家庭,家庭也少不了你,奉獻才是生命的本質。」

有一位退休教師,還真的特別感謝我的這個論述。她在單位有點地位,風風火火的,退休了,又生腸癌,非常失落,鬱悶,認為從此人生完了!我就以此開導她。幾個月後,紅光滿面的她來複診,告訴我說,以前從來不知道做女人該怎麼樣?有啥意義!現在看看還是挺不錯的。以前我貢獻給家裡的就是工資,現在不一樣了,大家都圍繞我轉,我是名副其實的家庭主婦、主心骨!太有意義了!

總之,理解生活,並活在自己的生活中,而不是別人(包括社會)設定的模式中,你才是你,你才能實現自我人生意義和發揮自我人生價值。

閱讀精選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何裕民 的精彩文章:

TAG:何裕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