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從地理角度分析你是否屬於吃辣的人

從地理角度分析你是否屬於吃辣的人

一個能吃,會吃,還吃不胖的人,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吃貨是比較愛吃川菜的,關鍵在於其獨特的辣味,刺激著味覺,想必看著這張麻辣墨魚仔,口水都要流下來了。可能是出於職業習慣,中國到底哪些地方的人特別能吃辣呢?下面就從地理角度來看看中國吃辣區域的分布。

一、中國現代辛辣指數分布區域

唐代大詩人杜甫則以「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的詩句來概括、讚美巴蜀的美酒佳肴。「川菜」既是巴蜀飲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華飲食文化的精華!它的發展史和它博大精深的烹飪技藝體現了巴蜀人民的聰明才智和飲食文化的特色積澱。如今,在全球每一個有華人的地方,都會有「川菜」,都有「川菜」館,「川菜」以它「麻辣、鮮香」的顯著特點,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現在中國飲食菜譜中辛辣指數最高的是四川(含今重慶),高達151,這仍是與歷史上蜀人「好辛香」的傳統相吻合的。而飲食中辛辣指數最低的是廣東,僅為8.84,這也是與《清稗類鈔》記載「粵人嗜淡食」而忌辛辣相吻合的。

從這張辛辣指數分布圖中,可大致把中國「吃辣」地區劃分成如下幾個區域:

中國飲食辛辣指數區域分布示意圖

註:辛辣指數是指統計各地食譜中的辛辣指數, 即辣椒素(癸烯香草胺)、花椒素、胡椒鹼和胡椒脂鹼入菜對口感產生的差異

(1)長江上中游重辣區。從大的分區來看, 四川(含今重慶)、湖南、湖北、陝西為一個最重的辛辣核心區, 指數在151至25左右。四川地區早在晉代便有「好辛香」的記載,食辣十分聞名,而湖南地區食辣名聲在外,民間也有「糠菜半年糧,海椒當衣裳」之說。湖北鄂西一帶食辣尤重,有「辣椒當鹽」之說。陝西食辣主要在關中和陝南。從相關記載來看, 相近的雲南、貴州及江西西部和南部山區、安徽南部山區和甘肅南部山區也是屬於這個圈內。雲南地區的食辣也比較明顯,除漢族食辣外,雲南少數民族普遍喜酸辣。貴州地區食辣也明顯, 特別是食用辣椒時間之早在雲、貴、川、湘幾省中為最早,現在許多居民用餐時多必備辣子碗。在皖西南大別山和皖南丘陵地區,也食辣,只是不如四川、湖南程度重。甘肅地區嗜辣,但主要為副食。江西南部山區也嗜辣,著名的南康辣椒醬十分出名。

(2)北方微辣區。在中國北方地區, 以北京、山東為核心, 東及朝鮮半島地區,西經山西、陝北關中以北、甘肅大部、青海到新疆, 是另外一個相對辛辣區,總指數在26至15之間, 其中北京的辣指數和山東的麻指數都十分突出。在這個地區從食辣程度而言,朝鮮族食辣程度十分高,早在清代《高麗風俗記》、《朝鮮風土記》中便有記載。現在有的人口多的朝鮮家庭1年要保存100kg辣椒,有名的辣白菜、醬腌小青椒、辣拌蘿蔔條等十分有名, 甚至大量湯菜都要放入辣椒。

(3)東南沿海淡味區。在山東以南的東南沿海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為忌辛辣的淡味區,指數在17至8間,其趨勢是越往南辛辣指數越低,口味越淡。客家人原來是從北方遷入南方的, 但到南方後客家人普遍忌辛辣的花椒、辣椒。在廣西地區,桂西南白話方言區普遍不食辣,但桂北官話方言區略微食辣, 屬於過渡區。

從上面的分布來看,你看看你自己應該屬於哪種類型呢?

二、中國辛辣區的自然地理解釋

中國辛辣區域分布圖

長江中上游重辣區,特別是生活在終年潮濕的川、貴、湘地區的人,這種氣候導致人的身體表面濕度與空氣飽和濕度相當,難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煩悶不安,時間久了,還易使人患風濕寒邪、脾胃虛弱等病症。吃辣椒渾身出汗,汗液當然能輕而易舉地排出,經常吃辣可以驅寒祛濕,養脾健胃,對健康極為有利(對當地人而言)。川菜非常注重調味,而且口味不但麻辣,還比較重。據說是因為過去四川雖然是「天府之國」,可是離海較遠,地勢險要,交通運輸不便,海魚等食材不夠新鮮,於是發明了各種調味料改善味道。

涮涮辣

我國流傳有「貴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說。貴州人平生所吃辣椒極多、朝天椒、野山椒均不在話下。在川北,聽說有一種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線吊在灶上,湯做好後,辣椒在湯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因此叫「涮涮辣」,四川的「麻辣燙」更是全國聞名,可以說,沒有不辣的四川名吃,四川名吃不辣,也就談不上「名吃」。如今,人們除了管四川女子叫「川妹子」外,還稱其為「辣妹子」,原因大概也基於此。

東北菜香辣蠶蛹

北方的微辣區,冬季十分寒冷, 北方西部乾燥, 濕度小。而北方東部由於近海,其相對濕度在60%以上。其中東北(辣椒食區)一些地區在65%以上, 屬溫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120mm以上, 特別是東北東部降雨量更豐富,濕度更大。這些地區比西北和東北其它地區更濕潤,有一定的食辣環境背景。但由於這些地區日照時數在2400小時以上,霧氣相對較小,其辛辣的背景自然相對重辛辣區要弱。

東南沿海淡味區,越往南走雖然濕度越大,但其冬季普遍溫暖,月平均氣溫多在4℃以上或8℃以上,關鍵是這些地區的年日照時數在1800小時以上, 沒有冬季冷濕且日照數值低的環境背景,故成為淡味區。

當然食辣除了水平地域分異規律之外,還存在垂直分布的環境成因,即在山區由於空氣對流差,霧氣大,冬季氣候冷濕更明顯,故食辣的環境背景更突出。因此,在長江中游的江西南部、安徽南部、大別山地區、魯西南地區食辣程度比周圍平原地區突出。

三、中國辛辣區的人文地理解釋

食辣風俗的形成除了與地理環境有關外, 還與社會發展的許多因素有關。在古代四川是傳統的重辛辣區,以麻味著稱。在胡椒、辣椒沒有在飲食中廣泛運用前,麻味在全國影響甚大,全國各地普遍食麻味,特別是在唐宋元明時期更為突出,作為這些朝代的核心區———黃河下游,雖然後來胡椒和辣椒傳入,但花椒在山東仍有一定市場。北京地區辣指數較高可能與北京作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特別是近年來,由於川菜和湘菜的影響加大,北京八方彙集,受川、湘菜的影響有關。而川菜的形成則與「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活動有關。明代末年辣椒傳入中國後,正是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的時期。辣椒從廣東、湖南、貴州向四川的傳入,可能正與這些地區的移民大量進入有關。湖北地區由於歷史上移民中回族的比例大,有食胡椒的傳統,再加上可能漢族普遍以魚為食,用胡椒壓腥,胡椒用量特別大,有名的胡辣湯可以為代表。

近些年來由於交通發達, 各地經濟文化交流加快, 菜系之間的互相兼融加快。由於川菜的影響, 在年輕一輩人中間,食辛辣的比重開始加大。同時, 由於地方菜系內部的發展,川菜的辛辣度有增加的趨勢, 如近年流行民間的毛血旺、酸菜魚、水煮肉片、燒雞公、剁椒魚頭、麻辣梭子蟹等,辛辣度都十分高, 其對周邊地區的影響可能會更大。下面配上幾張圖,趕緊流口水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理知識精選 的精彩文章:

美國西海岸一條風景長廊,將太平洋的明麗和加州的魅力展示給世界
看金庸小說學地理知識:青城山

TAG:地理知識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