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清華博士宋亮又來幫大家填志願了,今年有哪些變化

清華博士宋亮又來幫大家填志願了,今年有哪些變化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宋亮】

這幾天各省市高考分數線和高考成績陸續公布。為了更好地幫助考生們填報志願,筆者再次邀請數位本科來自不同高校不同專業的同學,結合自己和身邊同學的經歷,談一談自己對於如何挑大學選專業的看法。

前言

高考填報志願,是一個比高考「難度」更大。一方面,高考本身科目固定、考綱固定、評價體系固定,而填報志願各個高校專業不同,競爭對比的情況都不同;另一方面,高考試卷的比拼是絕對的,是在同樣的競爭框架內比較誰的應試能力強,而填報志願則是「框架競爭」,不同的分數和預期有不同的策略。

對於中國高中生和家長,還面臨一項更大的考驗。中國高中生對於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思考和主觀職業定位普遍缺乏認識,這也就造成在專業選擇上的盲目。另外,雖然部分省份會公布排序值、分數段考生人數,但是總體而言,對於考生信息的不對稱,也造成了在志願填報上的難度。

為了能夠相對科學地看待填報志願這個系統工程,筆者和幾位同學嘗試梳理一些方法和誤區。希望通過親生經歷和親眼所見的求學案例中給考生和家長們一些幫助。

再多說一句,討論的話題涉及的是內地普通高校,更集中於重點本科院校,不包括軍校、警校、體育院校、藝術院校等等需要特殊要求的院校以及專科院校。雖然985、211已經被「雙一流」取代,但是文中依舊會引用這樣的大學梯隊概念。

因素

打開志願填報系統,面對堪比字典的高校和專業代碼和招生計劃。究竟有哪些因素將決定高考志願的填報呢?

其實,無外乎是分數、大學、專業、城市這四個方面的傾向性匹配,那麼具體每個因素又有哪些具體的考量呢?

分數:我們能做得更好

可以這麼說,除了各省那幾十個分數高到穩上清華北大的稀有物種,絕大多數的普通人類都不會覺得自己的高考分數已經足夠高了。所以,對於每一個考生,都面臨如何把手中的分數儘可能地發揮到最大效用的問題。但是如何在有限的分數內找到性價比最高的選擇呢?

首先,填報專業最關鍵的就是「情報」,高校各專業在本省的招生錄取分數線。而對於分數線的分析不能僅僅局限於具體的錄取分數,同時比較分數線高於一本/二本線多少分,以及在當年全省考生的排序/分數段人數。這是由於很多高校都會存在「大小年」,每年命題難度也不同,絕對分數往往不完全反映錄取分數情況。

談到使分數「物盡其用」的話題,也就必然談到「分數虛高」或者「分數虛低」的現象。簡單說,就是大學的錄取分數和辦學水平並不對應的現象。

舉兩個小例子,在東北地區,某年一位同學就以高於一本線30分的成績考入了四川大學,這個分數是考不上哈工大的,而兩所學校的水平是相當的。就是因為這個跨越中國對角線的距離造成了這種分數虛低。反過來看,東北三省內財經類大學和專業的錄取分數甚至高於長江流域的一些211高校,這是由於財經類專業熱度導致很多考生向「錢」看的結果,抬高了分數。在中部某省份,北航的分數常年比華中科大高出10-30分,而實際上華中科大的實力在很多學科上超過北航,而各大排名上也更靠前。這主要也是由於帝都「北京」的城市加持,使得北京高校普遍分數高挺。

所以,如果考生的分數覺得自己不夠高,那麼不妨放開視野,在全國範圍內尋找一些離本省距離遠(注意不是偏遠地區)、地域不佔優、專業熱度不高的高校,反而能夠柳暗花明又一村。

此外,在報考時一定要注意大學和專業對於單科成績的要求,比如語言類專業是否要求英語分數。某些高校的理科類專業會要求數學、物理的成績。這些具體的要求一定要在確定填報前詳細研究招生簡章。

大學:好大一個盤子

對於中國的大學圖譜,實在難以三言兩語說清楚。作為考生,其實也沒必要完全了解整個中國高校體系。只需要關注自己所能報考的那個梯隊的大學就可以了。

為了給大家一個整體性的認識,簡單介紹一下中國大學的發展歷程。簡單地大概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民國時期,中國最早的一批大學誕生。當時典型的國立大學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私立大學如南開大學、廈門大學、復旦大學等(後來改為公立)。有一些學校後來也發生了極為複雜的沿革,比如中央大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研究。這些大學時至今日也都是綜合性大學,各類學科比較齊全,都是耳熟能詳的「百年老店」。

第二階段:建國初期,中國仿照蘇聯模式建立了一批各個行業的專門大學,比如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等。在當代,很多「中」字頭的大學便是這一時期建立的。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當時這些高校並非教育部直屬,而是國務院各部門都直屬自己行業的大學,比如交通部下屬大連海事大學(至今也是)、武漢交通科技大學(現併入武漢理工大學)。所以考生想了解一些「工業大學」「工程大學」的優勢領域,看看歷史上它歸哪個部委管轄,是一個比較便捷的途徑。

第三階段:改革開放之後,以211工程、985工程大學建設為依託,中國開始了一次建設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熱潮。同時,由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機械工業部、國家建材局等部門整合,不再直屬大學,很多高校劃歸教育部直屬或者劃分省屬。中國大學也迎來了一輪大合併。以武漢地區為例,武漢工業大學、武漢汽車工業大學、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合併組成「武漢理工大」;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和武漢大學合併辦學;中南財經大學與中南政法大學合併辦學;華中理工大學和同濟醫科大合併辦學。

第四階段:新世紀以來,中國大學呈現出辦學主體多樣化的趨勢。很多新型大學開始出現。在早期,由深圳市地方政府籌辦深圳大學;由社會資本參與共建的汕頭大學(教育部、廣東省、李嘉誠基金會三方共建)。近年來,南方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西湖大學為代表的新興大學雖然未在「雙一流」名單中,但是發展勢頭也非常強勁,值得關注。另外,中外合作辦學的一類大學給考生多了一種選擇,如寧波諾丁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等。

綜上這是從時間上的梳理,那麼對於當下中國大學的梯隊分布又如何呢?

首先,傳統「一本」「二本」還是很直接的區分,也就是「國家重點高等院校」與「普通高等院校」之間的區別。在這裡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一本院校,是有「二本」專業的,填報時一定要充分了解情況。

其次,在「一本」中再分出梯隊的話,就是當下最熱門的「雙一流」了,即「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那麼對應地,雙一流大學分為兩個梯隊,「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聽起來很繞,用個更通俗的分類就是985和211。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分為A、B兩類,A類就是原來的985高校。其中B類的6所大學包括原985大學3所(東北大學、湖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以及3所新增大學(鄭州大學、雲南大學、新疆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包括原來全部的211大學,新增的大學詳見下表

專業:選你所愛和愛你所選

可以確定的說,所有不分專業類型的「專業不重要」都是耍流氓。

具體中國大學都有哪些專業呢?對於喜歡了數理化史地政分類的高中生來說,這將是一個無比懵逼的存在。

首先來看一下教育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也就是大學的學科設置(有些大學有些專業可以自設專業)。根據2011年修訂版,共設13個學科門類(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軍事學、藝術學)、110個一級學科。而再往下細分的二級學科,基本上就是考生將去就讀的專業啦。(具體自己百度下就知道了)

在專業選擇的時候,這是否是一個重要條件,取決於「專業壁壘」的高低。

「專業壁壘」就是一個行業在招聘畢業生時對於「專業對口」的要求,或是在就業、深造時對於非本專業畢業生的接受程度。

有的專業技術性極強,特別講究「科班出身」。比如臨床醫學,沒有經過本科階段的訓練,根本無法在後面來這個學科深造,可以說要是沒能在本科學臨床,那你這輩子都別想拿手術刀。同樣地,建築設計也特別講究「童子功」;計算機專業編寫程序的機操能力也不是其他專業練個把月就說來就來的。基本可以這麼說,理工科專業都多少強調「本科基礎」,完全學科不相近地改行,也要有雙學位之類的經歷支撐。

然而,有的專業「專業壁壘」確實不高。這一點在文科類專業尤為明顯。比如媒體行業基本接受文科各專業的學生;法碩的招生也沒有本科專業的門檻限制;金融界行業研究員甚至鼓勵招聘理工科背景的學生。所以,對於這一類專業,大家大可不必太在意學的是「漢語言文學」還是「傳播學」,選一所好學校最要緊。

而具體到專業的選擇。考生和家長往往是不了解的,這時就有必要多做調研,不能輕信網路上的宣傳,多跟身邊知情的學生或從業者了解情況。特別是對於未來職業的工作單位、工作環境、收入水平、就業難度等都要全面了解。

最後有一點容易被忽視的,那就是專業的學費。對於經濟條件有限的家庭,有些專業的學費是偏高的,而且有些專業為學習需要還要購置器材等,都會是經濟上的負擔。

城市:深的不只是套路

最後聊一聊城市。城市對於學生成長有多大作用呢?可大可小。

同樣地,不分專業地談城市差異,也是耍流氓。

對於一些對於實習要求高、行業集聚度高的專業,城市非常重要,甚至會超過大學的重要性。比如財經、法律類的學生,京滬兩地的各種實習資源、行業領軍公司等等都多於其他城市幾個數量級,很多二線城市大學的學生甚至在假期到京滬租房子找實習。再比如互聯網行業,即使是BAT也會優先在北京招聘,一些二三線城市的學生很可能要來北京面試。

而對於一些以校內學習為主,不強調實習經歷的學科,城市就沒那麼重要。比如在中科大學數學,那合肥就也挺好的。這時要考慮的,更多是大學的實力、距離家鄉的遠近等等。

但是,有一點必須注意的是,大學所處的地域,往往和就業的地域是緊密聯繫的。在中國各個區域的用人單位都有自己對大學排序。

除非是就讀於排名前十的那些綜合大學和行業頂尖高校,大學在跨地域就業上存在難度。比如雲南大學在西南地區很有號召力,但是在東北地區就弱很多;一所西北的985高校學生在上海就業,也可能並不比上海當地的211高校更具競爭力。所以,城市的選擇要結合自己未來的工作城市,這樣會在就業時省去一些麻煩。

當然,如果是決心讀研深造或是出國留學,那麼一所行業內知名度高的大學才是首選。那些二線城市,如武漢、南京、西安、成都、杭州等教育資源也十分豐富,如果不是對於實習有要求、強調城市平台的專業,那選擇這些城市的985是要優於京滬的211的。而且有的城市的大學可以跨校選修雙學位。

特別提醒打算畢業後返鄉工作的同學,一定要注意大學在自己家鄉的知名度。比如一位廣東考生準備畢業後在廣州工作,那麼在選擇東北或是西北的高校時,就要注意他們在廣州當地的知名度和認可度。

大學就讀的城市,是學生的第二故鄉,也是學業乃至於事業的起點。

路線

下面來介紹一下一種科學的填報志願的流程:(如圖)

首先,考生和家長務必了解的就是今年所在省份填報志願和高校錄取的政策,其中最重要的要搞清楚——「平行志願or梯度志願」(主要涉及是否錄取非第一志願院校)「專業志願之間是否有分數級差」(涉及專業志願的前後順序)「目標高校對於單個分數的要求」(特別是個別要求某些單科成績的專業)等等。

同時還要獲得目標高校的錄取分數信息,包括在本省近3-5年的錄取分數(能分專業更好)還包括在其他省份的錄取分數(後面會說這樣做的意義)。

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確定自己屬於哪一類考生。這裡我們將考生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有明確的職業規劃的考生,「職業導向型」,比如立志就是要學醫,或者學會計、學建築;另一種就是沒有明確職業規劃的考生,「大學導向型」。因為對於這兩種考生的選擇策略是截然不同的。

對於志願填報,總共考慮的因素包括大學、專業、城市和分數四個因素,好的志願填報就是這四個因素的合理搭配。下面也是從這四個方面來探討一下。

「職業導向型」

「職業導向型」,這個導向可以是自己給的,也可以是家裡給的(但自己一定不能太討厭)。對於這一類的考生,選擇大學的空間其實就很有限了,反而很容易。先來普及一個背景,在中國的211高校組成中,有兩類重要的成員,一種是創建於民國時期的老牌名校,還有一種就是計劃經濟時代各部委在建國初期創建的專業類大學。所以在每個行業,都有屬於自己行業的老牌大學。

舉幾個例子,政法類高校有傳統的「五院四系」的說法,「五院」是: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華東政法大學。「四系」是北京大學、人民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的法律系。如果立志政法行業,「五院四系」就是首要的選擇範圍之一。特別有意思的是,由於當年211高校的名額分配時,各行業是有名額限制的,所以這「五院」很多是「雙非」,但這一點不影響它們的行業地位。

同樣地,建築類也有「建築老八校」的說法,是中國最早開設建築學科的大學。包括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同濟大學、天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重慶建築大學(已併入重慶大學)、哈爾濱建築大學(已併入哈爾濱工業大學)和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這也是立志學建築同學的首選。

在中國,很多行業都有自己的「圈內名校」,比如財經類公認的四大財經院校算是「黃埔嫡系」;軍工類最認可的原國防科工委直屬的7所軍工類高校;醫學類實力最強的還是原衛生部直屬7所醫科大學(大部分被合併);鐵路系統最認可曾經直屬過的9所交通院校;師範類最知名的還是6所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語言類專業也就只有幾家外國語學校學科齊全。

所以「職業導向型」的考生一定要對行業名校特別清楚,然後「量分而行」。

「大學導向型」

「大學導向型」考生應該是大多數。其實還是要先明確一下自己的大概意向,至少在地域、大學、專業這幾三個變數上有所側重。

如果實在難以抉擇,那就拿幾份大學綜合排名從上往下看吧。

「大學導向型」選擇大學,首先985要優先於211,這是本文筆者們的共識。985、211高校如何在教學資源、學科建設等優於其他高校,網上有很多介紹了,在這裡就不細說了。在這裡要請大家注意兩點——

第一,「本科高校」是一個人在社會競爭,特別是應屆生競爭中,極其重要的身份標籤。比如在很多高校招聘青年教師、研究員會明確要求本科畢業於985高校;中央部委選調生只有部分985高校才具備報考資格。所以,985、211高校的標籤屬性,可能在人生各階段產生影響。

第二,985、211高校畢竟是近20年前的事了,並不能完全代表當代高校的發展水平。一些985學校在近年來也出現了被勢頭強勁的211高校超越的情況,一定要具體分析。

而對於上了一所985的一般專業的苦惱,考生們不要忘記,現在還有轉專業。雖然在轉專業的時候存在競爭,但是至少還有改變的機會。而且有條件的還可以修雙學位等等。

誤區

在這裡有8個「坑」大家一定要注意:

第一,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這個專業,或者說自己真的就那麼討厭它嗎?很多老師都會說「興趣是最重要的」,這句話不假,但是更多血淋淋的例子告訴我們,很多人的興趣都是「偽興趣」。有的人高中數學競賽有名次,上大學換專業之後發現自己其實只是喜歡做數學題,並不是純數學研究;有的人喜歡討論國際大事,就報考「政治學」;更有甚者讀了本《蘇菲的世界》就覺得哲學是真愛,迷上《盜墓筆記》就覺得非學考古不可。這些都是「偽興趣」。

興趣必須是當你系統得知了這個專業對應行業的工作內容、工作環境等等之後,對於這個職業的高度認同。愛好、偶像、特長,乃至於喜歡某一科的老師,都只是讓你對關注於某一個行業的契機,千萬別這麼簡單地認為那就是自己的true love。

第二,對於一個專業的了解一定不能局限於院系介紹、學科建設那些新聞稿式的文字,多向了解情況的人諮詢「乾貨」。可以這麼說,任何的專業都是有社會價值的,都是值得考生選擇的。但是,那是不是你的菜,不是用百度百科和院系官網來解決的。已經在大學就讀的類似專業的大學生是個不錯的選擇,多想過來人諮詢,能夠知道一些鮮為人知的內幕。

第三,找到心儀的大學和專業一定要深入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對於大學而言,很多大學合併了很多二流學科,如果就讀到這種院校的專業那就很尷尬了。而不同高校即使專業名稱相同,學科方向也會有所不同,比如「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是此前「鑄造」、「鍛造」、「焊接」三個專業的合稱,有的高校側重焊接,有的則可能連焊接方向都沒有。再比如,某985高校的「生物醫學工程」,其實是從機電學院分離出來的。

第四,一定不能靠顏值來選專業。對於高中生而言,很容易被一些聽起來高大上的專業名稱吸引。比如金融數學,融合了最吸睛的「金融」和最科學的「數學」,其實就是概率統計,和「數理金融」完全兩碼事。比如「地球科學」這麼「高端得上天」的名字,在很多高校原來的名字是叫「地質勘探」。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看看專業介紹。

第五,不要盯著行業金字塔尖的人選專業。在專業選擇時,很多人都習慣於看這個專業的領軍人物,用金錢名譽地位來衡量一番。但是,請務必注意,任何領域塔尖的人都是少數的。中國表演類院校每年招生幾百人,但是能最終身價上億的在全國都達不到一屆一個。學習生物的大學生每個人都抱著「成為下一位施一公」的夢想,但是本科畢業後無機會深造、行業就業機會少而改行的並非少數。一個專業的就業好壞,一定要看行業一般水平的人的發展情況,不要總YY自己能上人生巔峰。有些名校的專業好就業並不是因為專業好,而是因為大學好。

第六,在很多大學招生時都會拿出一些類似於本碩博連讀、試點班、示範學院這樣的「精英辦學計劃」,客觀上也確實是在師資力量等方面都很優秀。對於習慣了在考場上證明自己的高中生來說,這是很不錯的一種選擇,但同樣也是誘惑。一定要密切關注培養模式和學科計劃,同時必須結合自身的發展規劃。比如,某211高校的一示範學院本碩博試點班入學後簽署協議必須在本校讀研究生,而該校成績優異的學生是可以保送清華大學的。

第七,「相對平庸化」是大部分大學生將面臨的大一局面。「相對平庸化」是指學生進入大學後,同班同學都是相同的水平,相對地不像高中時那麼優秀。比如在清華,人人都要是全班第一,動輒就是市狀元,不再有高中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了。

因此,提醒想「轉專業」的考生,採用「先進門再換房」的方式,選擇相對錄取分低的專業,再大一時通過「轉專業」去心儀專業,這是一種策略。但是必須要注意在大學裡同台競爭的同學的水平。不可否認,不同省份的學生在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上是存在一定差異的。

第八,在大學和專業選擇,一定注意一些極端條件。比如對於東北的考生,選擇在南方讀書,炎熱的氣候和當地的方言可能是一大挑戰;選擇離家不遠萬里的大學讀書,路費對於一些家庭也是要考慮的因素。有一些專業,也是存在一些比較極端的就業環境,比如航海技術專業就業後跑遠洋貿易,一年七八個月出海,是否可以接受。而有一些專業客觀上還是存在對於性別的要求,比如地質、冶金、路橋工程等,女生的比例是很低的。

最後,預祝走下青春戰場的各位考生都能拿到最理想的錄取通知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恐龍電影大觀:世無斯皮爾伯格,它們將再次「滅亡」?
德國前國腳:德國隊應當把厄齊爾和京多安開除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