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體檢有用嗎,防癌體檢到底應該怎麼做?
在談論防癌體檢之前,先來看兩個案例。
案例一
47歲的劉先生,是鄭州市一名公務員,近期因便血,腹痛消瘦,做了結腸鏡檢查,結果,卻被診斷為Ⅲ期直腸癌。
劉先生很是不理解:「年年都參加單位組織的體檢,超聲、CT、核磁、PET什麼都做了,最近的一次體檢還是幾個月前,怎麼就沒能發現呢?!」
案例二
42歲的王先生是河南某大公司高管,去年年底剛做完常規體檢,各項指標都正常,可5個月後,就被查出肺癌晚期,曾經瀟洒倜儻的王先生已被疾病折磨得憔悴不堪。
他的一句質問 ,代表了眾多曾常年堅持體檢的患者的心聲和困惑:「直到現在我都想不通,為什麼定期到醫院裡查體,結果還是患上肺癌,而且還是晚期?這些年度體檢到底有用么?」
實際上,類似的案例還有許多。隨著居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單位集體體檢或居民自費體檢也日益增多,可癌症發生率和病死率已連續十年呈現上升趨勢,70%以上的癌症在被發現時已到了中晚期。
原因到底是為什麼呢?
1
我國癌症的現狀
今年2月發布的2017《中國腫瘤的現狀和趨勢》顯示:
1. 腫瘤是中國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
2015年,430萬人患癌,近300萬人死亡,患癌新增人數比2012年增加了40%。
2. 我國發病前5位的癌症依次為:
男性:肺癌、胃癌、肝癌、結腸癌、食管癌;
女性: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胃癌。
3. 每天約1萬人診斷癌症,每分鐘約7人確診患癌!
按照預期壽命85歲計算,我國居民一生患癌的概率是36%!
4. 有70%的人活不到5年
我國早癌檢出率只有10%,5年生存率為30%,也就是說,70%的人一旦被查出癌症活不過5年。
5. 年輕化趨勢明顯
最近幾年三四十歲甚至二十多歲的患癌人群大幅上升。
比如結直腸癌,我國平均發病年齡48歲,美國為59歲。
2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90%可治癒!
據統計,我國新發癌症病例,只有10-30%屬於早期癌,其餘都是中晚期,往往是癥狀明顯時才針對性檢查被發現的。
早期癌症治癒率高達90%,治療費用也不高,可發展到了中晚期,很多患者只能依靠治療維持生命,根本沒有治癒希望,費用也往往是早期治療的好幾倍。
癌症在人體形成有「三步曲」:
第一步就是人體基因突變形成癌細胞,這可以說是癌症「種子」;
第二步就是種子在人體內「生根發芽」,最終成長起來形成病灶,進而致病;
第三部是病灶徹底擴散惡化,治癒較困難。
從「種子」到早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在這期間能夠通過查體將癌症扼殺在「種子」階段,那麼癌症病死率無疑將大大降低。
比如說劉先生的直腸癌,它在數年前可能只是一枚小小的息肉,10塊錢的肛門指檢就能很容易發現,及時切除就完事大吉了。
可惜的是,很多常規體檢似乎只是個形式,而非發現癌變「種子」的關卡。
花錢不說,還誤導了很多人,以為體檢沒事,就拿到了免死金牌,不注意生活方式的改變和重視檢查,結果釀成大禍。
3
查癌靠常規體檢,難!
很多人常年參加單位體檢,之所以沒早一點查出癌症,除了腫瘤早期隱蔽性較強之外,還與人們對健康體檢防癌認識有誤區、常規查體缺乏針對性、醫務人員出現「漏檢」等因素有直接關係。
1. 常規體檢≠腫瘤篩查
腫瘤的位置、大小、惡變速度等都會影響腫瘤的早期發現率,而最關鍵的是,常規體檢不等於早期查癌,以健康檢查代替防癌檢查是錯誤的。
常規健康體檢目的在於用各項身體指標來進行個人的健康評估
而防癌檢查是指在健康狀況下或沒有癥狀的情況下進行一系列有針對性的醫學檢查,目的是排查早期腫瘤
由於兩者側重的內容不同,因此常規體檢中通常很少包含腫瘤篩查
2. 不查胃腸鏡,不查幽門螺旋桿菌
在我國,胃腸道癌症不僅發病率高,而且惡性率也比較高。
在日本,因為常規項目包括胃腸鏡,40%以上是早期胃癌,5年存活率80%以上;
而我國,只有10%為早期胃癌,70%的患者活不到五年。
主要因為我們的體檢項目幾乎都不含胃鏡、腸鏡,要求加檢的市民也少之又少。
日本和美國把篩查和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當成國策,而我國大多數國人卻不知道它為何物。
其實胃腸鏡技術日臻成熟,不僅有無痛內鏡,還有磁控膠囊內鏡,做胃腸鏡檢查不再是難受的事情。
篩查幽門螺旋桿菌更簡單,吹口氣就可以了,根除也很簡單,10-14天服藥一般就能根除。
3. 婦檢合格≠未患婦科腫瘤
常規婦科檢查雖然重要,但是並不是衡量健康與否的唯一標準,常規婦檢沒事不等於萬事大吉。
許多婦科病是沒有早期癥狀的,例如卵巢腫瘤,它的發病率很高,但在I期、II期的時候沒有癥狀,單純依靠普通婦科檢查很難篩查出來。
4. 腫瘤標誌物正常≠健康
腫瘤標誌物檢測也是常見的體檢項目,不少人認為,腫瘤標誌物就可以直接查出腫瘤,如果腫瘤標誌物在正常範圍內,那就說明肯定沒得腫瘤。
其實腫瘤的診斷不能單獨依靠腫瘤標誌物的檢查。
雖然很多癌症發生時,腫瘤標誌物的結果會升高,比如前列腺癌、肝癌等,它們屬於特異性較強的癌症,腫瘤標誌物會反映癌症存在,但一些特異性不強的癌症,如肺癌、胃癌、腸道腫瘤等,往往腫瘤標誌物顯示正常值,但患者已經患上了癌症。
5. X光胸片不能查出早期肺癌
肺癌是市民患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X光拍完胸片沒事,不代表肺就沒事。
肺部腫瘤篩查,首選還是CT檢查,很多X光檢查出來的肺癌,實際上已經到了晚期
建議40歲以上者每年至少做一次胸部CT,高危人群(包括有肺癌家族史、吸煙等)則應該半年做一次胸部CT
CT對於周圍型肺癌最為敏感,增強型CT對於3毫米以上病變的敏感性為90%,對於1厘米以上病變的敏感性可達95%
6. 最貴的不一定是對的,不要過於迷信某些查癌項目
有些醫院和體檢中心為了利益而進行誇大宣傳,誤導了患者。
比如,PET-CT並不適合於篩查早癌,且放射劑量較大
而腫瘤標誌物很多情況會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所以,即使體檢正常,並不代表真的就正常了
癌症基因排查,所謂一滴血查癌,很多醫生認為只是商家賺錢的一個噱頭,甚至算不上輔助手段
所以,昂貴的不一定是對的。
4
最好的體檢是常規體檢加防癌體檢
1. 高危人群要定期進行防癌體檢:
直系親屬中有人患癌的
年齡≥40歲
生活工作環境里有致癌高危因素
出現癥狀,如體重下降、貧血,乏力等
長期有不良嗜好比如飲酒、抽煙,熬夜者
2. 要選擇有針對性的篩查項目
比如:
篩查肺癌:胸部CT薄層掃描
結直腸癌:大便隱血試驗、腸鏡
乳腺癌:鉬靶X線攝影
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
食管癌、胃癌:胃鏡、膠囊內鏡,碳13呼氣試驗
肝癌,胰腺癌:肝功能、B超,CT,核磁等
前列腺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
3. 體檢時要認真訴說病史
在體檢中一定要盡量向醫生告知病史以及當下身體的不適癥狀。
多數體檢中心會提醒受檢者:根據家族病史、年齡、嗜好、性格特徵、生活方式、家庭氣氛和環境、家族病史等進行全面了解,區分出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然後給你合理的建議。
4. 體檢要男女有別
男性不妨多注重對肺、肝、食管、胃、結直腸、鼻咽、胰腺、腎、膀胱、喉、膽囊、甲狀腺等部位檢查;
女性除做以上項目檢查外,還應定期進行乳腺、宮頸、子宮、卵巢等婦科檢查。
5
自檢也能發現蛛絲馬跡
防癌、查癌光靠醫院體檢還不夠,在日常生活中加強「自檢」同樣重要。
要樹立起預防疾病的觀念,身體一旦有了癥狀,千萬不要拖,不僅是癌症,任何疾病在早期的時候治療,治療難度都要更小,花費也會更少。
不妨定期進行自我查體來預防疾病:
每月自行觸摸一次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檢查是否有腫大的淋巴結,腫大淋巴結質地如何,是否固定,有無壓痛;
隨時注意身體表面各部位的黑痣變化,看看是否在短時間內生長迅速、破潰;
出現四肢疼痛且活動受限制時,應注意四肢關節有無腫脹,皮下是否可觸摸到腫物;
女性可觀察乳房有無腫塊及腫塊的性質,有無乳房皮膚顏色和外形的改變,乳頭有否凹陷、出血或溢乳,一旦發現有異常,就應當及時到醫院接受專業檢查。
身體出現無法解釋的貧血、乏力、乾咳、消瘦、抑鬱、黃染、大便性狀及習慣改變、疼痛、包塊等癥狀時,不要大意,立即進行針對性檢查。
文章來源:胃腸病
本微信平台屬於公益性醫學類學習平台,本微信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轉載文章只用於科普學習使用,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原作者可與我們聯繫,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腫瘤專家得腫瘤後總結出的7條抗癌真理
※哪些治療誤區?阻礙乳腺癌患者延長生存期!
TAG:大連圖騰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