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悟道是最好的養生

悟道是最好的養生

修道與長壽

從養生的角度看道教和佛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對道教來講,養生延年是題中應有之義,雖然也有人說「道不言壽」、「有道不在年高,無道空活百歲」,但道教界年齡超過一百歲的大有人在,比如張道陵、左慈、許旌陽、孫思邈、葉法善、王遠知、陳摶、張三丰、石泰、薛道光、陳泥丸、沈常敬、王常月等等,都超過了一百歲。

最近幾年我研究王陽明與道教的關係,陽明先生早年迷戀道教養生術,在陽明洞里還修出了「先知」的神通,但後來轉向了,歸正於儒家「聖學」。他有一個說法:你說廣成子活了一千五百歲,彭篯活了八百歲,我信,但那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有這個天分。後來的白玉蟾、丘長春之類,同樣是道教祖師,但壽命也不過五六十。這說明仙道不是想學就能學的,所以他的結論是「神仙非可以學而至」。加上王陽明未得丹道真傳,修鍊效果不盡如人意,所以他對道教的態度發生了轉變。

但是仔細想想,這麼多一百多歲的人放在那裡,這些人不一定都是天分啊,難道就沒有後天修鍊的成分嗎?

還有佛教,佛教高僧超過一百歲的也不少。據清末民初梁庭燦的《歷代名人生卒年表》統計,從公元232年(三國時期)到公元1884年(清朝)的1652年間,全國各地的571個高僧平均壽命76.4歲,一百歲以上的有12位,九十歲以上的42位。大家比較一下:歷代皇帝的平均壽命是40.3歲,高僧比皇帝的平均壽命高了36.1歲。在古代中國,「人生七十古來稀」,普通人平均壽命只有30多歲,高僧的平均壽命達到了現代人的水平,確實是個奇蹟。

再看個案,根據《宋高僧傳》和《歷代高僧生卒年表》等文獻記載:唐代高僧趙州禪師120歲。唐代華嚴四祖澄觀大師120歲。禪宗五祖弘忍的弟子嵩岳慧安禪師128歲。唐代慧昭法師290歲,這大概是目前所知道的中國本土最高壽的和尚。據說在慧昭法師居住的鄉里,有一些八十多歲的老人說:「慧昭法師住在這裡已有六十多年,可容貌與六十多年前比幾乎沒什麼變化。」連這些老人們都不清楚,慧昭法師究竟有多少歲。

近代以來高僧的壽命稍短一點,但也還不錯。虛雲和尚120歲,清定上師97歲,廣欽老和尚95歲,趙朴初居士93歲,李柄南居士96歲。在那個人均壽命不到40歲的年代,能活到這個年紀非常不容易。

所以「修道可以長壽」這個說法,我看還是有一點根據的。

古往今來,養生的方法萬萬千,最根本的是修道,也就是深層次的修心。《黃帝內經》裡面有一個總的養生原則:「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恬淡虛無」就是深層次的修心,就是守靜養元。守護好先天的元精、元氣、元神,就意味著你調動了億萬年遺傳下來的強大的免疫力,可以幫你自動修復身體機能,不需要打針吃藥,這才是生命的最高智慧。把這個修好了、守住了,一切問題都可以解決。

用恬淡虛無的修鍊來保護元神和元氣,這是根本。所以中醫養生長壽的終極真相在道教、佛教那裡,在於「恬淡虛無」的深層次修鍊。

從養生方面看,道教有一個關鍵詞叫做「性命雙修」,佛教有一個關鍵詞叫做「覺照」,參透這兩個詞是修道養生的關鍵。

第一個關鍵詞:性命雙修

道教內丹修鍊的總原則是「性命雙修」。何謂性?性就是心,一靈炯炯是也。何謂命?命就是身,一炁氤氳是也。性無命不立,命無性不存。

呂洞賓《敲爻歌》說:「只知性,不知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伍柳仙宗》中也說:「所以長生者以炁,所以神通者以神。」意思是:如果只修性功不修命功,雖然能修出一些神通,但人體的真炁不養,任督不通,周天不運,對健康長壽起不了什麼作用,更不用說成道成仙了。所以要修命功,要行導引術,要養真炁,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要多活動,要涵養元氣,要打打太極,要改善人的精氣神,要把心性修鍊的成果轉化到涵養真炁上來,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只修命,不修性也不行。很多修道的人只知道「練功夫」,忽略了心性修養,結果命途多舛,弄不好還會入魔道。

《莊子·達生》裡面講了一個「餓虎食單豹」的故事:「魯有單豹者,岩居而水飲,不與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不幸遇餓虎,餓虎殺而食之。」單豹七十歲了還面有嬰兒之色,命功修得不錯,但若心性不修,違緣太重,難免遭此無妄之災,被老虎吃了。

王陽明是如何修養生術的?據陽明先生自己說,他修了三十年的道,身體也不見好,還要吃那麼多葯,好像沒什麼用。

為什麼沒有用?我認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修的主要是「性功」而非「命功」。王陽明早年在陽明洞靜坐修道,據弟子王龍溪回憶,王陽明「自謂嘗於靜中內照形軀如水晶宮,忘己忘物、忘天忘地,與空虛同體,光耀神奇、恍惚變幻,似欲言而忘其所以言,乃真境象也。」他收視返聽,內觀到自己的身體像一個水晶宮,進入了忘我的境界,可見他的修鍊偏於性功。

王陽明修養生術效果不好有多方面原因,偏於性功是一方面,迷戀外丹服食也是一個原因。

外丹服食在明代的皇帝和士大夫中很流行,嘉靖皇帝就是因服用丹藥而死於中毒。南懷瑾在《原本大學微言》中說,王陽明是服食信石(砒霜)而死的。為治療肺疾,王陽明在發配龍場之前一直服用道士給他的丹藥,有些丹藥裡面就含有少量砒霜。當時有很多人因服食外丹而中毒,連命都保不住,又談何養生?

另據黃綰的說法,王陽明教弟子讀張紫陽的《悟真篇》,該書所授之內丹術,為陰陽丹法,其實就是男女雙修的房中術。房中術在過去也比較流行,宋代理學家周敦頤,還有陽明弟子王龍溪都因學房中術而得子。王陽明有妻妾多名,據人推測修過此術,但效果不佳,仍無子嗣,他54歲時納妾張氏,生下一子名正億,但是否與雙修有關,不敢妄斷。

外丹服食和房中術在道教中只能算是偏門,這種修鍊達不到養生效果,當然不奇怪。

言歸正傳,生命的根本是「性命」,所謂「性命攸關」。道教講「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神與氣的關係,就是性與命的關係;《黃帝內經》講:「恬淡虛無,真氣從之。」「恬淡虛無」就是性,「真氣從之」就是命。

性與命的關係還可以具體展開為神與氣、身與心、煉與養、動與靜、放與收的關係等等。

中國人講身心一體,收放自如,我聯想到一個問題:我覺得李小龍、李連杰的武術本來就不該去美國好萊塢發展,因為他們實際上是迎合了西方人的搏擊審美觀,只追求幹掉對手的實戰效果,沒有修鍊心性和悟道的內涵,所以打得很慘烈,很威猛,很刺激,對自己身體傷害也很大,一個短命早夭,一個忍受病痛的煎熬。這種打法體現不出中國武術四兩撥千斤、動中有靜、剛中有柔、涵養心性、悟道修身的內涵。

中國的武術原本就與修道有關,過去的和尚道士之所以習武,一是要對付山裡面的豺狼虎豹,二是要強身健體,三是以武會道。

還有幹活也是,現在的人職場拼搏消耗很大,不懂得動與靜、放與收的平衡。一天忙下來很緊張,感覺效率很高、很充實,其實很多身體隱患和健康危機已經潛伏下來了。幹活的人最重要的是「肩上擔著,心裡放下」,要外動內靜,把工作當作一種修鍊,不能只追求效率。我們當老師的也是,一周的課一天就上完了,效率確實很高,但隱患也很多。如果一個人肩上、心裡一起擔著,內外煎熬,就只有動沒有靜,只有放沒有收。就像一口鐵鍋在那干燒。

鍛煉身體亦是如此,「練」的同時就是「養」,光練不養,就是損耗元氣,就是鐵鍋干燒,「動中求動」就是「干燒」。明明今天狀態不行,還要猛跑,就會損傷元氣。所以有一個說法,唱歌要用氣唱,不要用嗓子唱,走路要用氣走,不要用膝蓋走。你看過去那些有功夫的人,行走如風,很輕巧,不能像那些美國大片里的鐵甲武士、變形金剛,「通通通」一股蠻勁。

「靜中求靜」當然也不行,那是「冷火」,是「枯禪」,一天到晚在那靜養,會閑出病來。只有「動中求靜」,才是鐵鍋燒水,「水火既濟」。

第二個關鍵詞:覺照

佛教有一個詞叫「覺照」,這個詞不可思議,需要持久的修鍊才能理解。

普通人的「覺」,就是觀,就是看,就是感覺。看就是看,並不能改變什麼。你到醫院去看病,醫生只看,不治療,不治療就沒有作用。記得10年世界盃,英格蘭踢進一個球,全世界都看見了,就是裁判沒看見,裁判沒看見就不算,所以你看見了也沒用,什麼都不能改變。

但是有一種看,本身就是改變,那就是佛教說的「覺照」。

覺照的本質,就是通過佛性的「觀」,實現對現實世界的深度掌控。就像王陽明講「知行合一」,知就是行,一念發動處就是行,就是改變。

比如我用一個和善的眼神看著你,就能改變你對我的態度;我對你心存感激,對你發出一種感恩的生物電,我實際上就在改變和提升你的能量狀態,所以做好事其實還是有回報的。釋迦牟尼拿一朵花,與弟子在靈山大會上「心心相印」,這本身就是一種奇妙的改變。只是一般人修鍊到不了這個層次,他的「心觀」當然沒那麼大能量。

覺照是「心觀」,不是用眼睛看。佛教有一本《楞嚴經》,關於「心觀」,佛祖打了幾個很有意思比喻。

比如佛祖對弟子阿難說,當我的拳掌晃動時,你的眼睛跟著我的拳掌在動,但你的那個「見」並沒有動。

他還對波斯匿王說:你3歲時見到的恆河,和現在看到的恆河,早已經發生變化了,但你觀看恆河的那個「見」永遠不會變化。

佛祖還說:你看這燈光,讓你看見光的既不是燈,也不是眼睛,而是「心」,一切唯心所見。(是故當知。燈能顯色。如是見者。是眼非燈。眼能顯色。如是見性。是心非眼。)

這個心,就是「心觀」,就是不可思議的「覺照」。

佛祖還說:不論是見到明還是見到暗,見覺的本性並沒有遷變改動。(見暗見明。性非遷改。)意思是說:不能把「心觀」理解為視覺意義上的「光明」,即使是在黑暗中,你依然可以心光燦爛。

為了理解的方便,我們寧願說這個「觀見」、這個「覺照」並不是某種特定的「光」,它是「透明」的,非明非暗。就像德國哲學家胡塞爾說的那個「純粹意識」,這個「純粹意識」看不見摸不著,什麼都不是,它無形無色、透明、無變化,但正是它顯現了形形色色的意識和物象。

我們現在來應用一下。

這個不可思議的「覺照」用在養生上,就是「精神內守」的返觀和「恬淡虛無」的寂照。

「精神內守」就是把你的「觀」從追名逐利的「外馳」中收回來,微閉雙眼,不看世界,只洞察你的五臟六腑,只要看著它,什麼都不用做。

一個人經常返觀內心,久而久之「心力」就提升了,到了這一步,也就不用閉著眼睛迴避外面的世界了。你在向外追求的同時,始終會在潛意識中親近「佛光」,用「佛光」來照看你的身體。

「恬淡虛無」就是心態平和的靜觀、寂照,讓自己的內心安靜下來,就這樣心無掛礙地用心看著。心一靜,身心垃圾自動清除,覺性漸漸圓滿。

這個返觀內心的靜觀就是「覺照」。西方人也有類似的心理修鍊,叫做「冥想」,其源頭還是來自古老的東方。

覺照是無為法,它不需要你做什麼,只是覺照,只是觀看。當你憤怒時,你看著這個憤怒,這個憤怒就會漸漸消失;當你高興時,你看著這個高興,這個高興卻會成倍增長。這就是無為法的殊勝之處,因為信仰的能量來自宇宙的深處,所以你不必懷疑它的力量。

從具體養生來說,覺照可以解決四大問題。

第一,了解你的身體。有位醫學專家說,一個人身體出現大問題,一定是身體本身犯了無數個錯誤造成的。一個有悟性的人,可以隨時知道自己身體有什麼問題,他會有意識地解決問題,也會無意識地看著它,覺照它,讓它消失。

第二,深度獲取生命能量。一般人只能用有為法來解決健康問題。比如打針、吃藥、鍛煉、注意生活習慣、跳廣場舞等等,希望通過「對治」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少得病;而無為法的「覺照」,不是提高免疫力,它本身就是免疫力,它來自宇宙的深處,是生命能量的最大化。所以你必須相信,覺照就是健康,不容置疑。

第三,自動維護身體的平衡,消除偏差。比如你血壓高,自動幫你調到正常水平,不需要你採取「降」的措施;血壓低也是,不需要「升」,它會自動幫你升。道常無為,而又無不為,信仰是一種強大的恢復功能。

最後,在「覺照」的光環中,健康是一種道行,一種造化,覺照就是道行的修鍊和造化的顯現。比如,某一天你需要一個能看好你病的醫生,那麼陰差陽錯地,你就會遇見這個醫生;當你宅在家裡快要得抑鬱症的時候,地鐵邊有一套出租房的信息就總在你眼前晃,你租下這套房每天擠地鐵,抑鬱症也不期然地好了。造化的意思就是,不需要你期待或迴避什麼,你只管往前走,老天自有安排。

所以好好修道悟道,是養生的根本大法。雖然佛教不以養生為宗旨,但養生的終極秘訣就在這個信仰當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笛風楊林 的精彩文章:

TAG:笛風楊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