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唐男兒的詩和遠方

大唐男兒的詩和遠方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經濟之聲《那些年》

麻 辣 風 趣 聊 歷 史丨財 經 視 角 說 唐 朝

在人們心目中,「詩」和「遠方」,總是個浪漫的組合。但對於大唐那群邊塞詩人而言,這兩個詞卻承載了太多生命之重。在那遙遠的塞外,有壯美的風光,也有殘酷的沙場,有建功立業的夢想,也有報國無門的悵惘……他們把這一切寫進詩歌,刻進歷史,同時也奏響了大唐的最強音。

在這群邊塞詩人當中,有四位最負盛名。他們就是被譽為「四大邊塞詩人」的高適、岑參、王昌齡和王之渙。

今天,《那些年》就帶你走進四位熱血男兒的詩和遠方……

高適

年近半百的瘋狂

高適的前半生,是落魄潦倒的。

他年少喪父,流落江湖,一度靠乞討度日。二十歲時到長安參加科舉,原本志在必得,結果名落孫山。後來契丹進犯大唐,高適興沖沖地奔赴邊塞,滿懷豪情地寫下「北上登薊門,茫茫見沙漠。倚劍對風塵,慨然思衛霍。」意思是想像漢代大將衛青、霍去病那樣在邊塞立功封侯。然而希望很快落空,因為上司根本沒把他看在眼裡。

高適

在邊塞遊走兩年後,高適回到中原,四處遊歷,這期間,他又參加了幾次科舉,但每次都落榜。直到四十多歲,高適得到了宋州刺史張九皋的賞識,在他的推薦下,高適做了個地方芝麻官。但高適並不開心,官小、事多、還要對上級曲意逢迎,於是三年後他便任性辭職。

年近五十,高適又做了一個瘋狂的決定——棄筆從戎。他加入了時任隴右節度使的哥舒翰的幕府,投身軍旅。從此,一手持劍,拒敵於千里之外,一手握筆,作詩於塞下軍前。他在《送李侍御赴安西》中寫道:「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在《塞下曲》中又寫道:「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

他的命運很快發生了轉折。安史之亂爆發後,上司哥舒翰戰敗被俘,潼關失守,唐玄宗出逃四川。關鍵時刻,高適冒死抄小路追上唐玄宗,向他解釋潼關失守的原因和經過,由此得到皇帝器重。後來他又主持平定數場叛亂,立下赫赫戰功,最後被封為渤海縣侯。

高適

《舊唐書》中評價道:「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在大唐詩人群體中,因軍功而封侯的,他恐怕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

岑參

高產的腦洞大王

岑參是與高適齊名的邊塞詩人,二人並稱「高岑」。

岑參出身於官宦世家,但是後來家道中落,加上年幼喪父,所以他從小家境孤貧,一直由哥哥教養。岑參天資聰慧,五歲開始讀書,九歲就能寫詩作賦,二十歲時到長安獻書,想以此求取功名,然而卻未能如願。此後奔波往複,蹉跎十年,直到三十歲他考中進士,但也只是得到一個位卑職微的小官。

仕途的失意,使他產生了去塞外建功立業的想法。

岑參

三十四歲,他第一次出塞,來到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中掌書記。他在詩里寫道:「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邊塞苦,豈為妻子謀」。三年後返回長安。回長安待了兩年後,他再次來到邊塞,這次是做了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兩段塞外經歷,加起來有六年。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大量邊塞題材的詩歌,留存下來的就有七十多首,是大唐邊塞詩人中留存作品最多的一位。

比起數量,更值得一贊的是他的「腦洞」之大。在岑參的作品裡,處處可見奇景奇事和奇思妙想——比如在《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中,他寫道:「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風夜吼,石亂走,一看到詩句,畫面感馬上就來了;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他又寫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明明是看雪景,但在詩人眼裡,掛滿枝頭的積雪,卻像一夜盛開的梨花…… 類似例子在岑參詩中可謂俯拾皆是。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最終沒能像高適那樣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他的名字連同他的詩篇,早已深深刻進了盛唐的記憶里。

王昌齡

宰相都替他報仇

在大唐邊塞詩人中,王昌齡是最擅長寫七言絕句的,故而有「七絕聖手」之稱。當時,面對大唐守將無能,屢吃敗仗,他揮筆寫下「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首《出塞》後來廣為流傳,被譽為唐代絕句的壓卷之作。

出塞

王昌齡一生坎坷,屢遭貶謫。而被貶的原因,史書里只含糊其辭地說了四個字:「不護細行。」 就是不注意小節。

對於他的境遇,許多詩人朋友都頗為同情。公元739年,王昌齡被貶謫嶺南,孟浩然以詩相送:「數年同筆硯,茲夕間衾裯,意氣今何在,相思望鬥牛。

次年王昌齡被任命為江寧縣丞,然而不久又受到誣告,被貶為龍標縣尉。李白聽說後,十分痛惜,揮筆寫下「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後來王昌齡再回長安,中途拜訪孟浩然。孟浩然當時背上生瘡剛好,不能喝酒,但是好朋友久別重逢,大喜過望,便不管不顧地與王昌齡痛飲一場,結果引得舊病發作,上演了一出現實版的「捨命陪君子」。

正史中關於王昌齡記載很少,只有《新唐書》中簡短介紹了一下他的結局——安史之亂爆發之後,王昌齡離開龍標往東北走,到了安徽境內,遭刺史閭丘曉殺害,一代詩傑就此隕落。至於被殺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這個刺史也沒什麼好下場,他第二年就被宰相張鎬以貽誤戰機之名斬首。臨刑前他苦苦求饒:「放過我吧,我還有老母要贍養啊。」張鎬勃然大怒:「那王昌齡的老母誰來養?」最終,這位宰相級粉絲,為王昌齡報了仇。

王之渙

真正的無冕之王

王之渙的詩,流傳至今的只餘六首,雖然數量少,但首首都是精品。

王之渙

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那首《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是王之渙婦孺皆知的作品,卻不是藝術成就最高的。藝術成就最高的,是那首《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關於這首詩,還有段軼事。有一次,王之渙、王昌齡、高適三個文藝青年,一起到旗亭飲酒,遇到梨園伶官在演出。王昌齡便提議說:「我們三人齊名詩壇,難分上下。今日聆聽歌女演唱,誰的詩入曲一首,便在亭壁上畫一橫道,最後視優劣、多少分勝負。二位意下如何?」高適、王之煥欣然贊同。

首位歌女演唱的是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第二位歌女唱的是高適的《哭單父梁九少府》。第三位歌女唱的是王昌齡的《長信怨》

王之渙作為三人之中年紀最長、成名也最早者,此時臉上有些掛不住,他說道:「這幾個女子都是下里巴人,豈懂得陽春白雪?」於是他手指一抬,指向最後那位一襲青衫的絕色女子:「這位壓軸的美女最清新脫俗,品味最高。她所唱之曲如果不是我的詩作,我從此就封筆不作詩了!

果然,那位壓軸出場的歌女,唱的正是王之渙的名作——《涼州詞》

涼州詞

當歌女們得知三人身份後,紛紛前來求合影、求籤名,連飯錢都搶著幫他們結了。

這段軼事,也從側面反映出邊塞詩人在當時有多受歡迎。盛唐是邊塞詩歌的黃金時代。據統計,唐以前的邊塞詩,現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詩》中所收的邊塞詩就達兩千餘首。這些雄渾豪邁的邊塞詩,是盛唐的產物,也是盛唐的風骨。

回望千年,在那遠離盛世繁華的邊塞,有人看到了浪漫,有人看到了悲涼,有人在呼喚英雄,有人在渴望和平……那是屬於一群熱血男兒的詩和遠方。是他們,讓世人看到了文人身上的另一種鏗鏘。

—End—

在線收聽 即時互動

非直播時間可回聽往期節目

編輯:小小那丨主編:曉婷丨 排版:柯研

@那些年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授權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向原作者致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些年 的精彩文章:

若非他英年早逝,「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或將不是李白

TAG:那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