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漆·玉合璧,唯美到令人窒息

漆·玉合璧,唯美到令人窒息

「澄漆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玉質軟潤,顏色素樸;大漆堅硬,色彩華麗。漆與玉,東方兩種獨立的高貴存在,卻又能完美地融於一器。這些玉漆結合的文房器物、香道茶具、玉匣漆珠……彰顯著中國傳統生活美學的精緻唯美。器物中撲面而來的文人氣息,觸動了當代人對忙碌生活的冷靜反思,吸引著我們建構出一種高雅的新文化和生活方式。

| 白玉金漆犀雙連印

1

漆、玉文化綿延數千年

漆和玉,在中國綿延了數千年而代代不息。兩者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物質載體,是中國古代兩條完整而獨立的華麗藝術傳承脈系,歷來和皇家貴胄同聲共氣。

| 漆犀碧玉香薰

中國素有「玉石王國」的美譽。《周禮》曰:「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自古以來,玉隱喻的美好深入人心,似乎就是富貴概念的代名詞。「金聲玉振」「金玉良緣」「金玉滿堂」的詞頌與觀念口口相傳盡人皆知。宋、明時期的士大夫階層常以玉制文房陳設,除供欣賞把玩外,兼具實用功能,呈現柔美雅緻的文人品位。在另一條古器物——漆器傳延脈絡之中的天然漆,也歷經千年。

| 漆犀玉筆

最早的漆藝歷史可以追溯至7000年以前河姆渡文化時期。由於自身的優質耐久,防腐防潮適於裝飾,自古以來,「漆器」都是中國人生活中常見的日常用品。「如膠似漆」「千文萬華」同樣美譽了漆的內質與外飾,堅牢而華麗,歷千載不易。

| 漆犀玉筆

然而,玉與漆兩種材質的結合,在中華燦爛的物質文明歷史中卻鮮有實物得以呈現。湖南省博物館編輯部主任、研究員聶菲說道:「玉器很早就與其他材質器具聯袂相攜,浙江紹興306號戰國墓所出玉耳金舟是目前所見最早的金玉相結合的器皿。但這種結合卻並沒有延續下來。」故宮博物館圖書館館長、研究館員、古漆器研究專家張榮說道:「直到清乾隆時期才又出現漆玉結合的器物。」有幾千年歷史的傳統媒材如何在當下煥發新活力,融入合理適度的時代審美,著實令人期待。

| 松茸頂漆犀蓋碧玉琮式香薰

2

雙劍合璧推陳出新

幸運的是,在我們身處的時代,能親眼目睹漆、玉這二材完美結合,感受二者帶給我們的東方美學體驗。

| 漆、玉手提珠

玉質軟潤,顏色素樸;大漆堅硬,色彩華麗。兩種材質之間容易出現不協調,一種材料唱主角,而另一種材料被掩蓋,或者兩種材料之間互相打架,這是兩種手藝結合中最容易碰到的問題。此外,這兩者的結合不僅要克服技術上的難題,還需考慮審美上的契合。

| 玉頂漆犀灑金馬槽爐

從玉的角度看,須遵循工材結合原則,將裝飾餘地適當讓度給漆飾;在漆的方面,則既要遵從漆性,又要考慮飾面結合牢度,最重要的是紋飾色調與玉質色澤的吻合,不能因漆色、紋飾的過度而致飾浮於器。整個創作過程並不以任何一方為主角,而是充滿了互補性,包括人與人之間的、材料之間的互補體諒。雖然花費了不少心思,卻做得很輕鬆。

| 玉頂漆犀灑金墨玉三紋爐

在設計格式大同和傳承因襲導致的陳舊化、工藝技術同質和類似化、文化流俗和復古化、優質資源壟斷和枯竭化的當下,玉與漆的結合,無疑將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的一個樣板。

3

精緻生活的點綴

《詩經》曰:「言念君子,溫其如玉。」《鬆飾錄》言:「漆堅勞於質,光彩於文。」

| 玉頂漆犀灑金墨玉三紋爐蓋

在我們的傳統中,古樸、純凈的自然之美,就是大氣的代名詞。仿如宋人崇尚的極簡美學,含蓄、內斂的文房器物中毫無張揚,但它的華貴卻自內而發,使用的時候都會產生一種儀式感。在這樣一個日漸喧囂浮躁的時代,當代人越來越嚮往古人那番寧靜淡泊的生活狀態,尤其是古代文人的生活。君子清居所伴之物,絕不僅僅只為滿足悅目之歡,更在於對心性品格的滋養。而這種高雅藝術的回歸也是有當代性的,並不是簡單複製。

| 玉漆嵌寶葵盞香插

漆玉合璧,將兩種不同材質而各自彰顯獨立藝趣的工藝巧妙地融於一器。如出自殷建國和謝震二人之手的漆器、碧玉葵花盞式香插,分為玉盞與漆器香托,玉盞外壁琢為花瓣,玉盞內里中間處,設計一凹槽,放置漆器香座,中間為對穿小孔,解決了細香燃盡後難於清理的問題。而中間的漆器香座,為點睛之筆,歷經百餘天,百遍塗漆,方成就此件小小香座,中間鑲嵌綠松石、瑪瑙、碧玉等,綠、藍、黃等色調層次豐富。小小器物卻兼具實用性與原創性,成造化於巧思,從細膩處給人的心情愉悅和生活都帶來點綴,彰顯了中國傳統生活美學的精緻唯美。

| 玉漆嵌寶葵盞香插

優秀傳統藝術的傳承,是美好生活、時代審美值得被期待的一部分。在當下碎片化、快餐化、世俗化的消費環境中,我們應該思考是否可以建構出一種高雅的新文化和生活方式。如何讓藝術作品更接地氣、充實新時期新的精神需求?漆· 玉合璧,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 墨玉漆犀羽觴

正如皮道堅所道,這些玉漆結合的文房器物、香道茶具、玉匣漆珠,可以啟發當代人對忙碌無節制生活的冷靜反思,能讓人們以一種慢生活的節奏抵禦世俗的慾望誘惑。這就是傳統工藝與當下的聯繫,也是傳承傳統工藝的意義所在。

-END-

文/雨葭

圖/本刊編輯部

今日編輯/左道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後台聯繫

《收藏/拍賣》雜誌現進駐媒體平台有:微信公眾平台、今日頭條、網易藝術、新浪微博、搜狐新聞、騰訊天天快報、大粵藝術、一點資訊、雅昌藝術網、時代財經APP等主流媒體平台,部分文章同步更新,形成新一媒體傳播矩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拍賣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收藏拍賣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