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霸」這一事業,被他們一家成功傳承了!

「學霸」這一事業,被他們一家成功傳承了!

小空與表弟張心田,高顏值學霸

本期學霸

與小空姑娘第一次打交道,那是2014年5月,其時她正在英國的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大學(雙學位)、倫敦大學和美國的埃默里大學、加州大學等多所名校的offer間搖擺不定。最後,她選擇了埃默里大學的工程科學專業。

去年,小空提前從埃默里大學取得了學士學位(四年學制,三年修完學分),現在已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生一年級學生,研究方向是經濟政策。

而在這幾年間,小空的表妹成功入讀加拿大排名前三的滑鐵盧大學,並取得了獎學金;表弟也順利拿到了牛津大學、英國帝國理工大學、香港大學等著名學府的offer。

在我等吃瓜群眾看來,這妥妥的「學霸家族」!

小空姑娘一再強調,自己當年在順德一中時,算不上學霸,只是年級前三十名,而表弟和表妹在順德一中就讀時,年級排名均比自己靠前。

不過,作為家族裡第一位海外求學的先行者,表弟和表妹的漂亮的申請文書基本是由小空「監製」——每天與表弟語音視頻交流,為其設計實習項目以增加文書的含金量。甚至表妹在大學裡申請研究項目時,小空也會帶著她一起做。

所以,有沒有一種感覺——也賜予我一個這樣超高能的表姐吧!

玩笑歸玩笑,作為實用主義的追隨者和踐行者,我與各位一樣,在圍觀「別人家」孩子的時候,更關注的是「為我所用」的建設性問題。

交響樂團,小空也玩得溜

小空的爸比和表弟、表妹的爹媽,也即她的姨丈姨姨均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不說二三十年前,即使在今天廣東省內的重點高中,要進華南理工,班級排名不在前十名恐怕也只能當炮灰。所以,我們這周的主題,應該是「學霸」當了父母,如何成功地讓孩子繼承了自己的「學霸」事業!

關於「學霸子承父業」的故事,我們看得多的應該是在學術界,爹爹和媽媽作為曾經的「學霸」,沉浸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孩子從小耳濡目染青出於藍。小空的家族卻是典型的商人世家。爸爸從華南理工大學畢業後,早年是順德某著名家電企業的工程師,但在她還在上小學的時候就開始下海經商。姨丈、姨媽也是自主經商一族。

在素質教育口號喊了許多年的今天,宣揚分數不重要,考試分數不代表能力的論調越來越多支持者。在這一點上,小空坦言,家裡對他們姐弟的要求很嚴格。每次的測驗考試成績,父母都會過問。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爸媽經常說的就是如果你不認真讀書,以後就只能到工廠上班,拿一千幾百塊的工資。」小空說,這種「恐懼教育」對自己挺有效的,每每想放鬆,但一想到就在家門附近流水線上那些姐姐們的生活,就會認真刷題了。

畢業於廣東商學院的媽媽,在小空5歲的時候,為她報了鋼琴班。弟弟一直堅持的樂器是薩克斯。在順德一中讀初中和高中時,她還學起了小提琴和拉丁舞,當時還是學校古典樂器社社長。

「不過,一旦我們學習成績下降,爸媽就會限制我這些課外興趣活動。」在學校里的學習成績是主要的,音樂舞蹈等是錦上添花的事情,這一點在他們家是非常明確的。為了獲得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和權力,唯有努力把考試成績提高。

小空的國畫作品

小空的弟弟現在在順德一中讀高二,與姐姐和表哥表姐一樣,如無意外,將會在高三時轉學到廣東省實驗中學國際班或者ULC優聯國際學校,為接下來的國外學習做準備。根據小空的經驗,英國的高校把學術能力考察放在首位,而美國、加拿大的高校對社會實踐更看重。高一、高二在國內公立高中學習,有助於加強學術基礎能力。

教育思想家約翰·杜威有個論調:從學習者的觀點出發,學校里最大的浪費是他不能夠運用它在校外所學的東西……可是,另一方面,他也不能把學校所學的東西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就是學校的孤立,孤立於生活之外。

學校里所傳授的學科知識,遠離我們的日常生活體驗,應該是我們許多人的共同體會。

在小空的家庭教育里,父母一直不遺餘力地幫助他們與真實世界產生聯結,從而激發他們主動學習創造的熱情。比如,小空的工程師爸爸,會在飯桌上與他們討論各種有趣的生活話題,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從電風扇是怎麼扇風的,飛機是如何飛上天的,討論到核電站是怎麼發電的等等,讓小空他們從小就對生活的各種現象抱有很大的好奇心而不是習以為常的心態,即使當時沒聽懂在課本上學到對應的知識的時候也會有似曾相識的興奮的感覺。

也因此,小空中學階段最愛的是物理,最開始的原因是希望可以回家在工程師爸爸面前「得瑟」一下。「物理其實跟音樂、舞蹈是很相關的,像拉丁舞轉身蹲下去的一個動作,需要夾緊大腿,其實用到的就是物理的上升原理。」

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口號我們聽得不少,但在這個家庭里,這一點卻是「知行合一」的。

在小空的記憶中,孩提時代起,父母和其他家人都很重視自己的建議。「我還記得,大概我讀四年級時,爸媽在商量一個項目值不值得投資時,便教我看他們做的成本測算,跟我分析他們的看法,還徵求我的意見。」據稱,自十一二歲起,父母生意上的一些談判場合,也會帶上他們姐弟。

在小空家的餐桌上,還有個不成文的規矩——每個人每天都要講出當天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媽媽說,出發點是一方面讓孩子學會總結歸納和表達自己的想法意見,另一方面讓孩子學會聆聽別人的故事,從裡面學到東西 。

另外,在各種家庭聚會,或者各式交往的飯局裡,父母也會盡量帶上他們姐弟。在媽媽看來,很多小孩子可能會覺得很悶沒事做,可這種交流,能讓孩子學會的是靜下心聽別人說話,從別人的話里提取有用的信息,最後再消化成自己的觀點。

少為孩子做主,盡量引導他們自主做決定,也是這個家族比較堅持的。比如說,要讓孩子學鋼琴,媽媽會說,你看郎朗彈鋼琴真的太優雅了,你也想做這樣優雅的人嗎?

比起牛津大學,表弟更傾向於選擇香港大學。表姐弟倆都要拋棄牛津了!

育兒入戲,全憑演技。這種日積月累的引導,孩子會認為是自己在做選擇,當然客觀上也促進了他們自律習慣的養成。小空那將牛津和香港大學offer都收入囊中的表弟,就是一枚自我驅動學習的典型。「表弟小的時候,周末主動要求父母把他送到圖書館去,並會主動把手機上交,怕自己控制不住會玩。」

END

大謀小可的八卦媽

可怕的順德人,是外界對於順德在過去數十年創造出來的經濟奇蹟和產業優勢賦予的讚譽。在與小空姑娘閑聊後,不期然地又想起了這個詞。順德人的真正「可怕」之處,更在於它背後的文化支撐!

在當下,砸鍋賣鐵送娃到國外「見世面」的家長不少。可孩子小學四年級,教TA看投資項目的成本測算;孩子十一二歲起,商業談判桌上留個位子……能做到這一點的父母,鳳毛麟角。

記得也是2014年,順德龍江有個富二代少年,剛滿17歲便在廣州星海音樂廳舉行了一場鋼琴個人獨奏音樂會。少年的父親,是當地知名的工業地產項目投資人,家裡不缺錢。可少年15歲開始在紐西蘭讀高中時,到當地老師家裡補習鋼琴,來回45分鐘的路程得自己走路過去,為的是省車費。

其時,因工作關係,跟少年的父親多有接觸。少年那儒雅的父親說,孩子上初中後,為了跟孩子有溝通話題,自己偷偷啃完了孩子其時迷戀的宮崎駿漫畫,也把歐洲各音樂流派的發展史啃了一遍……

最近,與某些關注我們公眾號的讀者朋友溝通互動,大家一致反饋,「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最為關注的問題。

如果你希望能看到什麼「二十一天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或者「七天提高孩子的寫作技巧(記憶力)」之類點石成金的法則,八卦媽只能勸大家取消關注了。

那都是日積月累水滴石穿的結果,需要相信時間積累的力量!

您的關注轉發,我的堅持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牽著蝸牛上路 的精彩文章:

TAG:牽著蝸牛上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