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IT行業比機械行業工資高很多?

為什麼IT行業比機械行業工資高很多?

史上最牛機床:最牛機床

驚艷的加工軸表演:軸的藝術

日本數控車床車削金獎作品:日本金獎

數控工作群,驚碎你的眼球:驚碎眼球

數控加工之皇冠寶座:皇冠寶座

原車可以這麼玩:玩轉原車

少兒不宜,只能晚上看:少兒不宜

其實機械並不簡單。但為什麼人們大多有這種看法呢,原因在於我們每天接觸的大多數都是機械製品,哪個男生沒修過東西呢?多多少少會有一些見解,比方說簡單的傳動啊,簡單的結構啊,這些都存在於生活經驗之中,所以很多人感覺機械簡單得很,都會嘛。

而實際上呢,我們看到的都是成品,深入機械的話就會發現很多簡單的東西並不簡單,它涉及如何製造,如何保證強度和壽命,製造它需要怎樣的設備,怎樣的精度,精度靠什麼傳遞和保證,什麼形式是最優,什麼工藝流程最好…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我們平時看到的機械產品都是經過無數工程師優化過的,我們看到的只是結果,所以覺得簡單,實則每一個尺寸、每一個形狀的決定都是反覆推敲拿捏校核的。我們只看到某Phone的金屬邊框挺好看,就是個框嘛,實際上它的製造涉及多少工藝,怎麼保證強度和質量,我們都是看不到的,這就是機械。

那麼,回頭來看,既然機械不簡單,為什麼工資那麼少呢?

除去房地產過熱導致的不全國不重視實體經濟之外,還有一點,就是,成熟。

機械產業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產業了,機械現在大多是廉價勞動力做批量加工製造,你價格貴我換一家,所以和同行拼價格,自然自己去降低成本。各部分利益分配早有潛規則,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利益向著巨頭彙集,小企業資源有限,盈利空間有限,機械的外企、大國企算上福利等待遇其實都不算低,待遇低的只是那些極為成熟的工作崗位,比如純粹的操作工,培訓一下誰都可以干,那麼工資肯定不會太高。

其實機械行業也有工資比肩IT行業的工程師,主要集中在機械行業利潤最高環節——設計部分,而國內機械領域,說白了,大部分是沒有這一塊的(國內企業近年來專利數量不斷上升,但能有多少真正有實際價值的,走在國際前列的,真心要打個問號。據說外企有一些核心技術開始是不申專利的,因為申了就要公開,反而容易被抄襲仿照)。國內的很多機械產品很多先是仿造或購買國外專利,然後根據需要進行修改、仿照,好一點的能逐漸形成自己的東西,實際上更多做的是製造,設計部分很少,原創性更低,而且好點的機床、核心零件、設計軟體都是國外的,又一部分利潤被賺去了,剩下的利潤也就只能是剝削勞動人民大的剩餘價值。有些小單位做非標設備的就像做研發一樣的,其實利潤很高的,她們的機械設計師也工資不低啊。可惜他們在中國屬於小眾,中國的大多數機械行業還是沒有「獨家技術」這樣的企業。

這是為什麼機械行業工資普遍不高的分析。下面我們再來談一談為什麼IT等行業工資那麼高!

為什麼IT等行業工資那麼高?

其實最主要的不是因為技術高,是因為熱錢。

就全球而言,IT行業依然處於其上升階段,而且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以及移動通信、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的發展應用,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相端長一段時間裡,IT產業還會保持高速發展,完全有可能顛覆整個世界,其發展是革命性的。事實上,IT技術已經在不斷改變我們的生活娛樂方式,如微博、微信、網遊、論壇等等。

而更深層次的,到整個政治經濟方面,如淘寶對傳統商場的衝擊,餘額寶對傳統金融行業的衝擊,光大證券烏龍實踐,P2P的興起,比特幣的全球熱炒,都已經能看到一些變化的端倪,很難想像之後的世界會因IT技術變成何等模樣,如果可以穿越時空的話,我相信未來IT技術給我們的衝擊,不亞於現代「鐵鳥」給古人的震撼。

IT業作為朝陽行業的特點,決定IT行業具有投資低,見效快,回報高的顯著特點:幾千萬到IT行業可以小呼風喚雨一把,扔到工業領域也就打個水漂;阿里的神話我們就不說啥了,小米450億美元的估值真不知怎麼算出來的,話說小米這才幾年。如此巨大的投資回報率,不知都XX*100%了(紅杉資本、日本軟銀讓人眼紅無比),面對如此誘惑,資本市場不瘋了才怪,也不知今天有多少泡沫。

中國改革開放以後,還是有一大批優秀人才投入到IT相關行業當中的,起步雖然稍晚於美國等發達國家,但部分領域還是基本緊跟世界先進水平,一些企業還是有一定技術水平的,加上企業能結合中國本土特色,還是取得了不錯成果的,如華為、網易、BAT等等。資本對IT行業的青睞是世界性的,在中國也不例外,公司有錢了也自然發的多了,還等著下面人干好了上市圈錢呢,怎能不多給激勵。

當然對比一下也能發現,IT行業的成本更「輕」:

IT業的邊際成本遠比一般實體要低,一些情況下幾乎為0。

工廠多生產一顆螺絲釘,房地產企業多蓋一棟房,這些都需要付出實在的物料和人力。就算規模生產和高科技設備效率再高,也免不了實際的投入。

可IT不一樣:在一定的規模上,一個app服務500萬人和服務600萬人可能成本沒差別,但收益卻變高了(不考慮所有行業都有的推廣成本)。

因此,和一些傳統實業相比,金融、IT企業的高端人才能直接創造出巨大的價值,因此利益分配的佔比也更大。製造業實體企業的僱員雖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直接創造的價值有限,需要和別的生產要素分享收入。

附:搞機械的對中國IT業的吐槽

國內的IT行業整體發展比較畸形,重心貌似都傾斜在了民眾日常娛樂社交等需求上了,在面向企業的、工程應用層級的軟體就感覺太弱了。以機械領域為例,用的好點的建模、模擬軟體都是國外的,如常見的CATIA、NX、ANSYS等等。這些軟體一個正版licence一般需幾十萬,具體價格看你幾個模塊了(上百萬、千萬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是伺服器許可的話,一般幾個license代表幾台機同時用這款軟體,所以理論上企業會根據需要買若干個license,想想有多少企業就知道有多大的蛋糕,至於為什麼沒有人做,一是前期投入大,不光編程技術,還有其他相關領域相關專業技術,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二是中國企業的信息化水平與軟體產權保護意識不足有關。

在中國IT行業蓬勃發展的今天,需要IT企業關注工業領域了,沒有製造業的同步跟上,IT行業今天再火,也只是泡沫而已,不可能走多遠!

-End-

來源:知乎,金屬加工整理自知乎問答楊雲飛、天浩、沐風金戈等的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械大世界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很多設備都採用用內六角螺釘?它到底好在哪?

TAG:機械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