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體檢很重要,但有的項目其實是不需要的!常規項目了解一下
有的家長反映說,自己的寶寶還很小,而且看起來很健康,和同齡的寶寶比起來也都沒有什麼區別,所以不需要老去體檢吧?
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寶寶的身體不是光憑你自己「看」一下就可以了解的,定期的體檢對於了解寶寶身體狀況和發育規律都有著很重要的意義。那寶寶常規的體檢都有哪些項目呢?
常規體檢項目:
身高:
2歲前的寶寶站立不穩或難以安靜,應該平躺測量身高;2歲後便可站立測量。一般來說,新生兒的平均身長為49厘米~50厘米;出生後的第1年約長高25厘米;第2年則約長高11厘米;寶寶2~4歲,每年平均長高6厘米~7厘米。
體重:
正常新生兒的體重在2.7千克~4.1千克之間;4個月大時寶寶的體重約為出生時的2倍;1歲時的體重約為出生時的3倍;2歲6個月時的體重約為出生時的4倍。
頭圍:
測量寶寶頭圍的方法是用皮尺沿眉毛上緣往後水平繞行,經耳朵上緣、後腦中心,再繞回原點,所測定的結果便為頭圍。新生兒的頭圍為33厘米~34厘米;3個月時寶寶的頭圍約為40厘米;6個月為43厘米~44厘米;1歲時則增長到46厘米;2歲時約為48厘米。
皮膚:
體檢時,醫生會檢查寶寶的皮膚有無淤血、黃疸、靜脈擴張、血管瘤、濕疹及炎性腫塊等問題。
頭顱:
頭顱的檢查項目有囟門閉合程度、柔軟度、膨出與否、頭骨形狀及缺失情況。
眼、口、鼻、耳:
檢查臉部及五官是否有變形。另外,還需進行視力、聽覺、口腔,特別是牙齒的檢查。
頸部和胸部:
頸部需檢查是否有囊腫、血管瘤、囊狀瘤,胸鎖乳突肌的對稱性有無變化及纖維化,鎖骨是否對稱及有無骨折;胸部要觀察是否對稱,有無雞胸、漏斗胸等。
心、肺、腹部:
檢查的項目有聽診心音、測量血壓;觀察寶寶呼吸的頻率、深度;聽診呼吸音是否正常;檢查寶寶是否有氣胸、肺塌陷、肋膜積水、橫膈疝氣;檢查寶寶是否有肝脾腫大、腸梗阻、疝氣、臍部問題等。
生殖器:
醫生會檢查男寶寶的生殖器外觀,有無隱睾、陰囊水腫等;檢查女寶寶外生殖器有無分泌物、性別不明等問題。
四肢、脊椎:
四肢檢查的重點是測量其長度及對稱性;脊椎檢查則為判斷是否有先天性脊柱側彎、軟組織腫大、腦脊髓膜膨出等。
不建議作為常規體檢的項目:
檢測微量元素
目前國際上對於微量元素的檢驗並沒有一個準確、統一的標準。微量元素檢測只是一種篩查手段,其檢測結果只能作為參考數值來看,是否缺乏微量元素,不能簡單地靠檢測報告單上的數值做判斷,必須結合臨床癥狀才能做出定論。
國家衛生計生委在2013年明確發文不能隨便給寶寶檢查微量元素,一定要根據寶寶的癥狀有需要的檢測,並且只有有檢查資格的醫院才可以檢測。並規定盡量不要給6個月以下的寶寶檢測微量元素。
骨密度檢測
骨密度,全稱「骨骼礦物質密度」,是骨骼強度的主要指標。骨密度檢測是通過儀器對受檢查者骨礦物含量進行測定,通過數據來判斷骨骼的生長發育狀況和研究骨骼生理、病理及衰老程度,以及診斷全身各種疾病對骨代謝的影響。一般來說只有60歲以上有骨質疏鬆癥狀的成人和有明顯骨骼病症的人才需要做這個檢查。
除非醫生專門建議,正常兒童一般不需要常規且定期測定骨密度,尤其1歲以下的兒童。對兒童來說,如果出現下列情況需要進行骨密度評估:①複發性骨折;②骨痛;③骨畸形;④普通射線檢查提示骨質疏鬆;⑤監測某些特殊疾病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