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寶山革命公墓里的超級女星,敢拂袁世凱的意,建國後周總理親自請她出山
本文系作者仕平授權有閑者說歷史原創發表,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取、洗稿。
民國時期的梨園和電影學院相比起來顯得冷清得多,「家有三斗糧,不入梨園行」這句話也傳的有模有樣,只有那些寒門弟子,走投無路了才會入園學藝,父母還得簽生死狀。然而社會生活要有新鮮趣味,是無論如何都離不開這些名優名伶。清末民初,婦女所受的限制大為減少,於是不少戲子應運而生,竟也風光無限。怎麼個風光法?就比如河北梆子劉喜奎身前眾星捧月,死後葬入八寶山,這應該算是最高的榮譽了。
梨園影視
劉喜奎的身世比普通戲子更慘一些,童年時父母雙亡,還是一位好心的大娘收留了她,不然怕是連命都沒了。這位大娘帶她回了家鄉,當地唱小曲成風,劉喜奎竟聽幾遍就能唱,嗓音極好,樂師見了帶她去天津拜師學藝,在當時名將金月梅的點撥下,劉喜奎的唱功突飛猛進。師傅一高興就帶她去上海表演,沒想到幾十場表演下來,竟吸了無數戲迷,當時好幾家報社爭相把她當頭條報道。閑著的詩人為她吟詩作賦,比如:「歌喉戛玉聲繞樑」,還有什麼「願化蝴蝶繞裙邊,一嗅余香死亦甘。」劉喜奎事業的巔峰期,是可以與梅蘭芳相匹敵,毫不誇張的講,甚至還有壓倒之勢,大有以一人敵下京劇四大名旦之潛力。
劉喜奎生得好,都說是眉似春山,目如秋水,骨子裡透著靈氣。當時她出場都是先要一些美人先暖場,等到好一番鋪墊後,劉喜奎才款款登場,大有一種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感覺。然後只聽見一聲婉轉嬌啼,戲迷們就拍手叫絕了。
「捧角者興劇」,這話一點不假,然而興則興矣,禍則禍矣。當時,捧角者既有曹錕、張勳那樣的大軍閥,也有樊增祥、易順鼎那樣的老頑童,還有一些年輕的文人騷客,他們個個都想占劉喜奎為己有。這張勳自己已經有了五房姨太太還想納劉喜奎為妾,後被劉推了。再有袁世凱也對劉垂涎欲滴,幾次三番請劉喜奎小聚,都被她以要練戲直接拒絕了。
劉喜奎
後來,這一代名伶嫁給了一個青年軍官,過期了隱姓埋名、相夫教子的生活。丈夫死後她更是深居簡出,不再踏足梨園半步。
建國後,為了促進中國戲劇的發展,周總理親自出馬請她出山,在周總理眼中,劉喜奎就是「中國戲曲界的明珠」。中國戲曲學校成立後,特聘請她為教授。l964年,劉喜奎在北京病逝,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劉喜奎的美貌和才藝在中國戲劇史上留下了絢爛的一愛,把中國戲劇推向了又一個高峰。
※上海灘三大女老闆:一個是徐志摩的髮妻,一個出生青樓,還有一個創建了百樂門
※黃埔軍校兩大女學員:一個蔣介石親封第一女少將,與陳毅纏綿數年,另一個很多人都知道
TAG:有閑者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