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在人生最低谷時,努力搜集生命中每一塊名叫「快樂」的碎片
光明的時刻一次只能有幾天,但是為了那幾天,你要堅持住。那幾天值得我們經歷黑暗。
挫折和傷痛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大部分人以大吃一頓或者「買買買」來消解鬱悶的時候,
有一些個體卻在與自己激烈抗爭,
說服內心被打倒「放平」的自己勇敢站起來,
去捱過接下來的新一天。
他們就是抑鬱症患者,
一個經常被周邊的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群體,
於默默無聲處進行一場激烈的「戰鬥」,
打贏了生活可以繼續,
打輸了就可能變成永遠無法回頭的傷痛,
對他們的親人、朋友來說……
美國記者、專欄作家珍妮·羅森從中學時代,
就成為一位高功能抑鬱症患者,
伴有嚴重的焦慮症、中度臨床抑鬱表現,
以及會引發輕度自殘的衝動控制障礙。
除此之外,還有迴避型人格障礙、
偶發的自我感喪失症、類風濕性關節炎、
自身免疫問題、輕度強迫症、躁動症和拔毛癖……
我們聽說過或者聞所未聞的十幾種精神類疾病,
深深糾纏著她。
她一緊張就會藏到桌底下、床底下,
她會嚇得躲在廁所里一根一根地拔自己的頭髮。
丈夫、母親、女兒在她的書中都有著被折騰慘了的經歷,
讓讀者忍俊不禁的同時,
又彷彿有冰涼的眼淚在心底里滑過,
那是被親人們深切的愛包裹著的感覺。
不管珍妮有多糟糕多瘋狂,
身邊的人都默默地背負著痛苦一起前行,
給她最大的精神支持。
母親一遍一遍地對她強調,
「你沒有發瘋,你只是敏感,還有一點古怪……」
這樣直白的母愛讓人很容易就紅了眼眶,
想起自己的媽媽那些無條件的支持和幫助。
我在年紀還輕的時候,
曾經需要住院做個小手術,
媽媽作為直系親屬要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字。
後來聽爸爸說,
剛剛看完長長的手術通知單,
她就紅了眼眶,
在走廊里徘徊糾結了許久才同意手術。
我卻絲毫不知道還有這樣的插曲,
只看到媽媽語氣輕鬆地安慰我,
小手術,沒問題,我健康得很,
三五天就能出院回家。
母親的愛就是能獨自扛起外界的傷痛和苦楚,
只把最安全的經過精心挑選的東西放行至孩子面前,
這樣的無私,世間唯有母親能夠做到。
當我們巡視生活時,
這份快樂美好首當其衝,
作者珍妮也毫不例外地把母親對自己的支持放在了全書開篇。
接下來的故事根本無法稱其為故事,
更像是一個腦筋不是很清醒的人的囈語,
毫無關聯的許多事情,
帶著快樂的痕迹被珍妮收羅到一起,
沒有文學性,更缺乏邏輯的運行規律,
卻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內心幾乎沒有色彩,布滿灰暗的病人,
對生活表達的最大誠意:
她試著努力高興起來,
努力活下去讓生活得以繼續,
病魔越是難纏越要以高興的事情來回擊。
她跳進噴泉;
穿著考拉服去澳大利亞;
參加說走就走的公路旅行追尋UFO的蹤跡;
跟在龍捲風后面奔跑;
披著狼皮去參加《暮光之城》電影首映式……
還在博客上發起了號召全世界抑鬱症患者對抗病症的活動,
「高興死了!」
倡議在幾個小時內迅速傳遍互聯網,
人們以近乎瘋狂的行動讓自己高興起來,
向抑鬱症的病魔宣戰。
在珍妮的筆下,
抑鬱症不是什麼吞噬人靈魂的魔鬼,
而更像是生活中一連串小小的不如意湊到一起。
比如你新買了一把剪刀,
卻沒有辦法把新剪刀上粗粗的塑料安全扣打開,
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用另外一把剪刀剪斷塑料扣。
這聽上去多麼可笑和倒霉,
也滿懷了生活的善意,
沒什麼大不了的,
能用另一把剪刀解決的事情都是小事,
而我們只要找尋到一條平坦些的道路來翻越過艱辛。
在最絕望的時候書寫快樂,
就像在最驕傲的時刻去承認錯誤,
人們能記住的,
永遠是你的堅強和勇氣。
讀書會會員群第一批成員正在招募中,
現在加入,
在微信群大家庭找到與你心靈契合的書友,
個人讀書心得的機會,
讓更多人看到你智慧閃耀出的光芒。
入群方法:
掃描下圖二維碼,申請備註「正午讀書會」即可。
·
·
·
END
出品人│王波
主編│劉愛萍
首席執行│穆霖 首席記者│張爽
編輯│王小軒 高原 李晨璐 田小摔
視覺總監│杜放 視頻監製│李小姣
設計│劉垚 李心彧
除註明外內容均為正午文化原創
轉載請聯繫
個別圖片來自網路
如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TAG:正午文化 |